研究方向
民俗旅遊\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文化遺產\套用民俗學
教學情況
(1)講授的主要課程:主要為本科生或研究生講授《民俗學概論》、《民族民間文學》、《民俗旅遊研究》、《中國文化與跨文化比較研究》、《田野調查理論與方法》、《南方民族文化研究》、 《中國文化精要》等課程。
(2)承擔的實踐性教學:指導本科生、碩士生的畢業論文;指導本科生、研究生開展“創新杯”、“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結合“田野作業理論與實踐”課,多次帶領碩士研究生到廣西昭平、龍勝縣、富川縣、博白縣和陸川縣、三江侗族自治縣等開展民俗專題田野調查。
學術研究
目前為止在《民俗研究》、《廣西民族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西北民族研究》、《韓國民謠學》(韓國)、《南道民俗研究》(韓國)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專著和編著6部,主持或參與各項課題多項。
已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如下
1.《論民俗中的雙數與單數信仰》,《廣東民俗》1996年第4期。
2.《壯族〈布洛陀經詩〉的哲學意蘊》,《廣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3.《壯族古代社會發展的真實圖景——〈布洛陀經詩〉文化意蘊之二》,《廣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4.《多元混融的壯族民間信仰文化——〈布洛陀經詩〉文化意蘊之三》,《廣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5.《民俗文化中的雁》,《廣東民俗》1999年第3期。
6.《壯族先民以神諭人的社會教化準則——〈布洛陀經詩〉文化意蘊之四》,《廣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7.《壯族民間詩歌的優秀篇章——〈布洛陀經詩〉文化意蘊之五》,《廣西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
8.《發展民俗旅遊與保護民族文化》,《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3期。
9.《立足“田野”覓真知——柯楊民俗學研究述評》,《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第6期。
10.《生活與舞台——對民俗旅遊歌舞表演的考察和思考》,《民俗研究》2004年第4期。
11.《當代節日傳統的政府保護——以貴州台江姊妹節為例》,《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12.《廣西龍脊地區旅遊開發中民俗文化的價值化》,《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式保護框架》,《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
14.《旅遊和民族性的再創造》,《民俗研究》2006年第1期。
15.《歷史語境下的文化人與旅遊》,《桂林旅遊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4期。
16.《民俗旅遊的表演化傾向及其影響》,《民俗研究》2006年第3期.
17.《民俗旅遊村的政府管理芻議》,《昆明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18.《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旅遊》,《南道民俗研究》(韓國),2007年第6期。
19. 《民俗旅遊村的歌舞表演調查》,《南道民俗研究》(韓國),2007年第6期。
20.《廣西龍勝龍脊地區稻作民俗》,《古今農業》,2008年第3期。
21. 《桂南客家採茶戲戲班的調查與研究》,《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22.《中國廣西壯族的農事歌謠及其生存境況》,《韓國民謠學》(韓國),2008年第23輯。
23.《民俗旅遊與“傳統的發明” ——桂林龍脊景區的個案》,《文化遺產》2009年第4期。
24.《以歌代言傳統與民歌功能的適應性變遷》,(韓國)《韓國民謠學》,2009年6月。
25.《黃姚古鎮文化遺產的形成、保護與開發》,《民族遺產》(第二輯),2009年。
26.《族群意識與生存環境——廣西龍勝黃洛紅瑤族群考察》,《百色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27.《民俗旅遊開發中的類民俗化與文化真實性》,《旅遊論壇》2009年第6期。
專著
《民俗旅遊與民族文化變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專著;
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
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民俗旅遊資源開發,主持,廣西區教育廳課題,2005—2007。
嶺南走廊瀟賀段文化遺產的人類學研究,主要參與,國家社科項目,2005-2007
桂北少數民族地區民俗旅遊開發與保護,主持,廣西師範大學課題,2005,9—2007,9,
廣西客家民間文學研究, 主持, 廣西師範大學,2006—2008。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模式研究, 主持,廣西師範大學課題,2007
等多項學術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