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服務隊
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工耕作相比,現代農機的高效率“驚人”。
拿插秧來說,一天的工夫,人工插不了一畝田,而一台農機可以插20畝左右。剛開始,伊新農場有兩台插秧機,沒幾天就幹完了自家農場的活,看著空閒下來的農機具,再看看周邊農戶人工耕作的辛勞,徐秋艷動起了為周邊種糧大戶和其他農民提供農機服務的腦筋。2003年,她開始添置更多的農機具,自己找上門去,請種糧大戶將插秧環節交由她機插。
起先,人們對機械插秧的效果半信半疑,但機插成本的確比人工節省許多,且產量高出人工插秧。成績就是活廣告。2003年後,一些種糧大戶和農戶紛紛和伊新農場簽訂了代為機插的契約。這幾年代為機插的訂單越來越多,伊新農場也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添置最新農機具。徐秋艷笑著說,近幾年,農場用於農機的固定資金投入高達385萬元,成了我市首批示範“農機大院”,而農場門口也增掛了“伊新農機服務站”的牌子。今年早稻該農場就代人機插了近萬畝農田,交給他們,農戶只要把土地一平整就什麼都不用操心了。
場長新藍圖
種糧和農機服務,哪個更賺錢?徐秋艷豎起了3根手指——農機服務的收入竟然是種糧收入的3倍!投入巨資購買的農機具成本已經收回來了,至於賺多少,徐秋艷只說在沒有貸款的情況下,她們車子、房子都買了。
看到農機服務的巨大潛力,徐秋艷準備再擴大生產規模。她告訴記者,目前樂清市有五六家農機服務站,各有所長,她們農場擅長於育秧和機插,相對來講這一塊的市場份額占得大一些,而有的農機服務站擅長於機耕或者植保等,現代農業的發展使分工越來越細,而徐秋艷也正盤算著發揮特長,正式把農機“副業”轉為主業。原來,徐秋艷轉包的農田後年就到期了,對於能不能繼續承包這塊土地她心裡沒底。她希望自己能繼續轉包其中的100畝耕地左右,然後專心搞育秧機插服務,因為目前這一塊市場還大有潛力。
在徐秋艷看來,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必然是規模化、機械化,她對農場和農機站的前途充滿信心。她還打算,如果農戶不願將土地以有償的方式轉包給她,可以採取耕地入股的方式和她共同組建合作社,共享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機遇。
相關詞條
-
徐艷秋
徐艷秋,女,漢族,曾就讀於北方交通大學獲橋樑與隧道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現在橋樑與結構研究所任教,主講結構力學、橋樑工程等課程,指導橋樑工程方向的課程實習...
學術著作 研究課題 -
徐艷秋[瀋陽冶金機械專科學校教師]
徐艷秋,女,1954年11月26日生,遼寧瀋陽市人士。1974年參加工作,1974年畢業於瀋陽冶金機械專科學校機器製造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1989年7...
學術著作 研究課題 -
徐艷秋[北方交通大學副教授]
出生年月: 1972年7月16日 副教授 畢業院校: 北方交通大學 現在橋樑與結構研究所任教,主講結構力學、橋樑工程等課程,指導橋樑工程方向的課程實習、...
概述 中學高級教師徐艷秋 -
徐艷琴
徐艷琴,女,豫劇旦角。原名楊玉枝。河南夏邑人。 9歲隨父母討飯到新密市後,拜師學戲。12歲登台演出,受到觀眾歡迎,被譽為“十二歲紅”。14歲在鞏義市搭周...
人物事跡 性格及作品 現年生活 演藝生涯 -
潘艷秋
俄羅斯商務合作2002.4-2010.1化工學院教務辦公室主任2008.1-2010.1.20化工學院分黨委副書記2008.3-大連理工大學工會副主席(...
個人簡介 工作經歷 出版著作和論文 科研論文 教學研究論文 -
程硯秋[著名京劇旦角]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一1958年3月9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程硯秋...
人物概述 生平簡介 家族成員 藝術生涯 藝術特色 -
程硯秋[京劇藝術大師]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 ),男,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
早年經歷 家世 詳細記載 演出劇目 藝術特色 -
程硯秋故居
程硯秋故居,地址:程硯秋故居在西四北三條39號。保護單位級別:市級。程硯秋(1904—1958),原名艷秋,滿族,北京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
概況 探訪故居 程硯秋故居的故事 程硯秋和他的故居 門票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