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騁馬圖軸

徐悲鴻騁馬圖軸

《徐悲鴻騁馬圖軸》是徐悲鴻創作的紙本設色畫。 圖繪一匹駿馬蹄踏秋草急馳飛奔的情景。馬的頸部和腹部以軟毫筆著濃墨一筆勾畫,弧線粗重,富有彈性,表現出肌肉的力度。馬的鬃毛和尾部在運筆施墨上毫無凌亂之感,其虛實相間的筆觸,濃淡、乾濕互襯的墨氣,表現出駿馬馳騁時鬃毛飛揚的飄逸灑脫。 繪於民國廿八年(1939年),徐悲鴻時年44歲。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奠基者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自幼承襲家學,研習中國水墨畫。1919年留學法國,學習油畫、素描。1927年回國後曾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專校長。新中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對現代中國畫、油畫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大作用。

徐悲鴻與馬

喜畫野馬

徐悲鴻喜歡畫馬,但不像古人那樣熱衷於畫鞍馬,他喜歡畫野馬,喜歡野馬的自由和那豪放不羈的氣質,更便於抒發自己的情懷。這些馬兒們幾乎都沒有馬鞍,沒有韁繩,這樣的考慮不僅從外形顯出馬的神駿和壯美,更是非常到位地把握住了一種自然的野性。徐悲鴻先生總結說:‘美術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熟悉馬性

徐悲鴻善於畫馬,對馬的結構和習性都非常熟悉,尤其表現在對細節的描繪上。他所畫的馬,鼻孔都特別大,他認為鼻孔大的馬,肺活量也會相對較大,跑起來才會有力而且耐久;馬腿的比例,相對稍長,徐悲鴻認為腿和蹄是馬奔跑的工具,長腿跑起來較快。至於蹄,看來好似一兩筆簡單帶過,但卻是花費了長時間研究描摹的結果。

他曾說過,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還難畫。那是因為馬蹄是力量與重心的集結所在,是動靜靈活的關鍵;拂動的馬鬃和馬尾,是表現馬剛柔相濟的魅力所在。徐悲鴻認為毛筆太軟,畫不出鬃尾的質感和勁力,所以他常用硬筆掃出鬃尾,使之纖毫畢露,而呈現出動力的美感。

徐悲鴻所畫的奔馬,桀驁不凡,自由奔放,觀之令人驚心動魄,在寫實之中充滿了浪漫主義的風格。畫家不僅把駿馬作為自己繪畫風格的象徵,更是一種精神的追求,是對自由和激情的讚美和謳歌。

相關連線

故宮博物院、徐悲鴻、民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