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明談理財

徐建明談理財

會攢錢、會挑股票,就能成為有錢人?No,決定你一生財富的,是你的理財觀! 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決定了我們能否成為有錢人。精心規劃,在獲得幸福人生的同時,你也能收穫財富。“債務”並不總是負面的,用得好就是獲得財務成功的必備武器;消費也並不與理財背道而馳,會攢錢也要會花錢……在本書中,擁有十多年豐富經驗的理財規劃師提出了他獨到的財富理念。 以增加人生的“滿足感總量”為目標,你會有一個全新的理財規劃和人生規劃。

內容簡介

會攢錢、會挑股票,就能成為有錢人?No,決定你一生財富的,是你的理財觀!

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決定了我們能否成為有錢人。精心規劃,在獲得幸福人生的同時,你也能收穫財富。“債務”並不總是負面的,用得好就是獲得財務成功的必備武器;消費也並不與理財背道而馳,會攢錢也要會花錢……在本書中,擁有十多年豐富經驗的理財規劃師提出了他獨到的財富理念。

以增加人生的“滿足感總量”為目標,你會有一個全新的理財規劃和人生規劃。

作者簡介

徐建明

加籍華人,獨立學者。恆星理財顧問(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美國註冊理財師協會(RFP)中國區首席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銀行業從業資格認證專家組成員,國家理財規劃師和上海金融理財師職業認證體系制定專家,亞洲註冊理財師協會榮譽顧問,上海銀行同業公會、保險同業公會高級理財師培訓課程的設計者和主要講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MBA/EMBA特聘教授。

1993年留學北美,獲得加拿大投資顧問資格,先後就職於加拿大大元證券、加拿大帝國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與上海傳媒合作先後創辦上海點金理財培訓公司、上海理財專修學院和第一財經學院,還成立了上海理財師俱樂部、上海灘金融人俱樂部。

在國內開展理財培訓十餘年,完成培訓和講座超過1000場,為超過1000名客戶提供過理財諮詢和理財規劃服務,培訓專業理財師人數超過3000人,公開演講聽眾人數超過30萬人。

目錄

第一章 成為金錢的主人

理財的終極目標

財富從哪裡來

慈善的意義

理財目標:保持財富地位

知“止”

理財環境決定理財方式

成為富人是一種選擇

關於成本,有形的和無形的

信息的價值與成本

財富的性別

別忘了孩子的財商教育

債務,並不總是“負”的

養老到底需要多少錢?

文化的價值

分期付款——現代金融的恩物

沒有購買,就沒有殺戮

財富邏輯的理想與現實

彩票:遊戲只能是遊戲

逃不掉的稅

駱峰的故事——成為金錢的主人

第二章 新常態下的理財策略

經濟新常態,中國人的新機遇

新常態下的財富管理特徵

迎接危機

通貨膨脹下的理財策略

失業率與個人理財

盯緊利率

再析V=E/I

市場的慣性定律

可怕的是不讓危機發生

房租上漲,不全是中介的錯

人口變化與房地產市場

房價收入比的真正意義

多元的房地產市場趨勢

駱峰的故事——買股票還是買基金?

第三章 投資如種樹

理財是終身大事

投資如種樹,一動不如一靜

平衡的消費

投資自己與竹竿原理

為奧運冠軍理財

資產配置與風險控制

論理財的十大關係

理財與心理

股市第一定律

理財產品:收益差的賣得更快?

投保之道

花錢是一種藝術

負債消費的原則

月光族:別總是批判

啃老:兩代人的悲哀

中大獎後的選擇

跑贏CPI

樂退:令人嚮往的生活方式

被忽視的時間

駱峰的故事——理財不是投機

前言

理財就是理生活

上海有一檔電視節目,叫《老娘舅》,講的是專門調解街坊鄰居家長里短的故事。我看過幾期,發現最後調解的結果基本上都是通過財產的安排調節來解決各種家庭矛盾,而大量的這些家庭矛盾的起因無非也就是一個錢字。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據我觀察,人生不如意事中十之八九是財務的原因。中國人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突然富裕了起來,有錢了。但大家似乎並沒有做好準備。無論是思想上、觀念上還是知識上都沒有做好做個有錢人的準備。所以我們看到大量的對待錢財的不理性行為。無論是在賺錢方面,還是在花錢或者是投資方面都表現出不理性的行為。

為了賺錢可以放棄健康、親情甚至家庭,為了賺錢可以不擇手段甚至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在花錢上表現出兩個極端:一方面非常節儉,捨不得消費,拚命攢錢;另一方面又為了面子或其他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而購買並不需要的奢侈品或超出自身消費能力的商品。

至於在投資上表現出的不理性行為就更加普遍了:不願承擔風險又總想投機獲取暴利。總想尋找一夜暴富的機會,熱衷打探各種內幕訊息,跟莊,殺進殺出短線炒作。

其實,所有這些現象的出現並不奇怪,這是我們所處的特定社會發展階段決定的。

儘管我們現在手上有錢了,而且沒有一天可以離開“錢”這個東西,但我們的學校,從幼稚園到大學都不曾教我們錢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有什麼運動規律,更不要說教我們如何科學合理地賺錢、花錢、存錢、管錢。

從傳承上來看,我們也缺少合理對待財富的基因。因為整個社會曾經歷了幾十年的計畫經濟時代,在那個時代我們個人可支配的財務資源少之又少。因而整個社會出現了幾十年財富概念完全是一片空白的年代。在那個年代,我們不是缺少對待財富的科學理性的態度和方法,而是扭曲了我們對待財富的觀念和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社會確實需要給大家傳遞一些關於財富以及財富管理的正確態度、正確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

21世紀初以來, 國內媒體開始關注理財的話題,我也陸續在媒體上發表了數百篇關於理財的文章。這次承蒙出版機構認可,計畫做一個過去文章的選集。因此,特從過去發表的文章中選擇了一些關於理財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論,同時又有很強實際指導性的文章匯集成本書,而偏技術層面的或時效性很強的文章則不予考慮。

本書選擇的主要是我在2001年到2015年這15年中發表在《第一財經日報》、《理財周刊》、《大眾理財顧問》等財經類報刊上的文章。

至於財到底該怎么理?藉此機會我也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父親在家裡要加班趕一件工作,但他的孩子一直纏著他要陪他玩。他的孩子喜歡玩拼圖遊戲,只要有拼圖遊戲,孩子就會安靜地玩上許久,但家裡所有的拼圖遊戲都被孩子玩過了。這時父親看到一本雜誌上印著世界地圖,於是就將印有世界地圖的雜誌頁面撕成很小的小塊,讓孩子去拼。父親想這樣總算可以清淨一下了。

但沒過多久,孩子就興奮地告訴父親:拼好了!

父親有點不相信,孩子完全不懂世界地圖,圖畫又被撕成那樣小的碎塊,他怎么可能這么快就拼好了呢?

於是父親問孩子:你是怎么拼起來的?

孩子說:很簡單啊,我按照人臉各部分的位置一拼就好了啊。

這時父親才發現那張世界地圖的反面是一個人的臉,而人臉的形狀孩子是很熟悉的,所以很快就拼好了。

“人”好了,“這個世界”自然也就好了。

理財也是這個道理。

一般人理解的理財就是:錢該怎么辦?是買房子還是買股票,或找些別的什麼投資機會?

專業學過理財的人知道:錢是屬於人的,而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說錢該怎么理,而應該說具體某個人的錢該怎么理。不考慮所有者而單純地說錢該怎么理是沒有意義的,也沒有答案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告訴我:作為理財師,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不應是錢,而應是錢背後的人。

我在20多年的理財實踐中見過各種理財成功的人,也見過各種理財失敗的人。凡是理財成功者,其生活也一定是目標明確、遵紀有節、井井有條。而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沒有目標,自由散漫,毫無規律,其財務狀況常常也是一團糟的。要幫這些人理好財,首先就是要把他們的生活安排好。

所以,理財就是理人,就是理生活。

生活安排好了,財務自然就安排好了。

我們的財務和生活其實就是一張紙的兩面,不可分割。

謝謝。

徐建明

2016年8月25日

於上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