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他由中國大陸到中國香港定居。於一九五零年九月,他開始在九龍深水埗大南街159號和黃竹街交界的港九飯店職工總會當秘書而認識當時在飯店工會剛開始教授詠春拳大約四個月左右的葉問宗師。因他與葉問都是隻身來港的關係,因此大家倍感親切。經過數月在旁觀察葉問的教授,以及在梁相及駱耀等師兄的催促下,他於一九五一年一月一日正式拜葉問為師而展開了他詠春的一生。(右圖﹕葉問及徐尚田攝於飯店工會天台)
武學生涯
因為在旁己觀察了數個月,因此他第一天已不用葉問開拳而能夠打出整套小念頭。平時他除用心練習外,亦非常留心葉問教授其它師兄弟的一切。大約一年後,葉問開始要他練習轉馬。他每天堅持用數小時去練習轉馬。直至大約半年後,葉問才開始叫他練習尋橋的拳套。因平時的留心,他第一次打尋橋亦如小念頭一樣,不用葉問教授而能將整套拳打出來。
大約一年後,他開始學習木人樁。每年他大約學廿、三十招左右,直至整套學完。而大約在學尋橋的兩年後,他便開始學習標指。在一九五五年間,他第一次接觸棍。因他大約每年學一式的關係,所以要七年左右時間才完成整套六點半棍。
到他學八斬刀時,已經是很後期的事,那時他已非正式地授徒。在一九五七年至五八年間,他開始分三個階段的工余教授。第一階段,是上門教授。第二階段,當他在九龍油麻地上海街433號和登打士街交界的紅樓酒店居住時,那時的店東允許他在酒店的天台授課。第三階段,當他轉工至九龍深水埗福華街香港織造業職工總會工作時,因利成便,就在那裡授拳。就在那段時間,他開始學習第一部份的八斬刀,那時大約是一九六三年。(左圖﹕紅樓酒店位置現時改建後的樣貌)
在一九六四年的夏天,他於九龍彌敦道四五六大廈開始正式設館授徒,同時亦完成了第二部份的八斬刀。在一九六五年,館址遷往九龍深水埗長沙灣道11號三樓,而他亦在當年完成整套八斬刀。在一九六七年,館址再搬往九龍長沙灣道3號四字樓C座,即現館址至今。
在學習詠春的過程中,為著有更充裕的時間去練習,及在梁相及葉問的提議下,他搬進飯店工會內與葉問同住。他與葉問,大家共同生活了大約五年。直至一九五五年,他因轉工至香港島灣仔區的香港營業汽車司機工會工作而搬往灣仔軒尼詩道居住。由一九五一年至五五年間,他跟隨葉問於一九五三年搬遷到九龍深水埗海壇街,及於一九五四年搬回飯店工會。之後在一九五五年搬至九龍油麻地利達街。
人物成就
葉問宗師在他心目中是一個很有修養的長者。葉問從來不在不相熟的人面前提起功夫。在外表上,葉問非常溫有禮,似一個儒者多過授拳者,他沒有一個練拳者的霸氣。未跟隨葉問之前,他不是一個特別喜歡功夫的人。但自從認識了葉問後,受葉氏教拳時毫無保留的胸襟,以及博大的詠春理論所吸引
除了詠春外,他大約在十歲時,因自小體弱,故在父親的要求下學習太極以強身。那時他學習太極,是不什了解,只是聽和跟著師傅的動作去做。之後的練習,要父親長期催促才去做。到一九四九年來了香港,為了繼續練太極,他家姐的一位同事願意義務教他。那時,他才開始正式認識太極拳的理論。不久,他便到了飯店工會工作,因此日間聽詠春理論,而晚上學習太極理論。經過了數月的思考,他覺得詠春比太極更適合自己。太極和詠春表面上,理論和意念非常相近,但在用力的技巧上,他個人覺得是相反的。當時他有五呎八吋半高而只得一百一十二磅重,實在是太瘦弱了。但詠春技巧能令他可以完全不用肌肉而產生強大的攻擊力。自此之後,他便尊心研究詠春至今。
詠春拳
黐手是練習詠春拳搏擊技巧的主要課程。歷代相傳,練習黐手時的要點為:朝形、追形及對正子午線。
其實,不論是人類或任何一種動物,在單對單搏鬥時,均自然地面對面,相等於採用朝形、追形及對正子午線的備戰形態。這是本能架式,按理不必視為要點地歷代相傳。這是否另有含義,值得研究和討論。
詠春拳之著重朝形、追形及對正子午線,並不是單從字面解釋的面對面、及對正對方中線 (子午線) 那樣簡單,其實暗藏著意識技巧,以求發揮自動防守和有效的反擊招式,並加快反應的速度,成為發揮搏擊潛能的有效方法。朝形、追形及對正子午線,再配合意念的推動和念力的灌輸,就產生奧妙神奇的搏擊技巧。
要了解這種搏擊技巧,首先要理解詠春拳法的中線理論。
首先分析「小念頭」的站立姿態:雙足指向中線,已令足尖、膝關節朝向中線,這是雙足朝形的基本形態;手法中之攤、膀、伏,也是朝向中線。手、足形態相配合,將整個人整體形成立體三角形朝向中線,而三角形之前角尖朝向對方中線,配合身體向前推進,便是整體重量的凝聚點。以此形狀與對手接觸,便產生了打尖、逼破、排擠能力,也就是經常說及占了內門,逼破了對手的防衛,使對手中門大開,落於不利之形態。
再看朝形、追形和對正子午線的關係,其實是同一道理。
1. 朝形:—— 以正面向正對方。
2. 追形:—— 遇到對方向左或向右方移動時,自己也隨著對方移動的位置朝向對方中線,因此而稱作追形。
3. 子午線:—— 指人體的中線。(子午線用意廣泛,風水學上常用,在地理上南北回歸線也有稱為子午線。) 子午就是中線的統稱。
如能掌握朝形、追形、對正子午線的技巧,大概可做到以下幾種反應:
1. 匯聚整體力量
2. 四肢具備如箭在弦的備戰狀態
3. 潛藏吸收外來壓力的本能和反彈能力
4. 有自動反擊和自動防守的能力
上述四項反應,包涵著奧妙的隱藏力量,也是很難以筆墨來形容和解釋,因此必須在講座上親自示範,令聽講者能親自感受。
作品
資料
◎片 名 徐尚田詠春拳
◎國 家 中國香港
◎類 別 教學片
◎語 言 粵語+英語
◎檔案格式 VCD影碟
◎視頻尺寸 352 x 288
◎檔案大小 2碟VCD
◎片 長 00:59:44+00:59:11
◎示 范 徐尚田(詠春宗師、李小龍師傅葉問先生的高徒徐尚田號稱“念頭王”)
簡介
詠春拳是五枚大師所創,至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在我個人所認識的中國拳術中,最推崇的是詠春。這並不是因為我是傳授詠春派拳術而賣花贊花香,而實在是詠春拳的拳理和結構,均符合現代科學理論,並且達到無懈可擊的完美境界。
詠春拳法,分為『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套基本拳套,每套拳法均有獨特的理論構思。換句話說∶每套拳法均有中心理論作為鍛鍊目標。三套拳法各有不同的運用效果,而三套拳法互相配合運用,便成為攻守兼備、威力無比的霸道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