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和

人物簡介

徐亞和,男,漢族,於1966年4月生,籍貫為鳳慶,於1998年評定茶學講師、農藝師。現任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駐會常務副會長、專家組成員。

主要經歷

1984年7月~1998年3月,在臨 滄地區農校任教,任茶果教研組負責人,茶學講師。先後在省、地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期間:1984年7月雲南省臨滄農校農學專業畢業留校任教。 1985~1986年,推薦到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委培進修,畢業後回校任教。
1988~1992年,以“技術聯產承包”方式,創建臨滄農校茶葉專業 教學實習基地臨滄青龍山茶場(今臨滄茶文化風情園背景茶園),任項目技術總負責。創800畝高優生態新建茶園五年大面積單產超270市斤的臨滄歷史記錄。該項目1993年獲雲南省政府“星火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2年3月~12月,受臨滄地區茶科所邀請,主持名優綠茶研製,任技術總負責,所制“曉光山劍豪”、“曉光山銀針”、“曉光山雲螺”三支茶品,獲雲南省名優綠茶稱號(92 年雲茶杯評比)。
1993~1998年,結合臨滄農校 茶學專業特點,創辦校辦企業“臨滄女兒綠茶廠”,任廠長。1996年女兒綠獲農業部名優產品評比銅獎,研發的“秦風古幣”等系列產品獲國家7項專利。1997年,成立“臨滄茶藝館”,首次將茶文化列入到茶葉科技推广部門的工作範疇。

1998年3~12月,任臨滄地區茶葉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農藝師。期間經臨滄地區科委立項,主持開展“香歸銀毫”品種選育和嫁接擴繁試驗、“地產茶園低位嫁接改造試驗”、“茶園機械採摘試驗”等,為後來臨滄市“香歸銀毫”品種推廣以及“地產茶園低 位嫁接改造”奠定了基礎。
1998-2004年,借調雲南省農業廳昆明花園茶廠,任廠長。1999~2002年創辦“雲南茶葉信息港”,與深圳NDN公司合作,首次踐行了茶葉電商運營方 式。
2004年辭職後,於昆明康樂茶文化城創辦雲南茶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茶脈網”,開雲南茶葉網際網路銷售先河。
2005年,成立昆明古道緣茶廠(後更名為昆明徐 亞和 茶業有限公司)。
2005-2006年受邀擔任雲南電台FM88.7《姚遠說茶》欄目專家主持。2006年編著《解讀普洱——最新普洱茶百問百答》,由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發行。2009年編著《 中國普洱茶文化大觀》,由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2013年編著《石介茶》,由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2013年參與拍攝雲南首部普洱茶微電影《尋找石介》,任總策劃。 2016年受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委託,編著《古茶樹的訴說——雲南古茶樹保護知識讀本》,由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2005年至今,先後在《普洱江湖》、《雲南普洱茶春夏秋冬 》、《普洱》、《雲南經 濟日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2015年6月以來,與雲南旭銘科技公司合作,率先嘗試普洱茶產品質量全程追溯,技術成果已運用到石介茶、冰島茶、忙肺茶、老枝味、景邁村、臨滄市2017年“牽手號” 等產品 中。成為雲南最早從事普洱茶食品安全可追溯的積極倡導者、踐行者和中堅力量。 2016年9月,接受昆明電視台《愛隨茶香》專訪,節目分三期播出後,引起社會熱烈反響。
2016年至今,開闢《亞和說話》自媒體茶學知識系列講座,,播出九十六期,收聽人次達十餘萬次。
2007年至今,多次參加雲南省、地(市)、縣和廣東、湖北、山東、貴州等省市普洱茶評比及部分產區技術標準規範的審定活動,任評審、裁判長等職務。部分活動得到央 視2套和地方主流 媒體報導。
2017年11月受邀參加第四屆中華茶奧會評審工作,任裁判導師、普洱茶評比競賽組組長。2018年12月,編著《亞和說茶》,由雲南省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8年9月,應邀參加雲南省十強企業評選,任專家組首席專家。
2007年至今,先後兼任雲南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專家委員會主任等職。 現任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駐會常務副會長、專家組成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