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黃小卷蛾

後黃小卷蛾

後黃小卷蛾為動物界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基本信息

簡介

後黃小卷蛾屬卷蛾亞科,在國內的龍、荔柑桔產區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後黃小卷蛾後黃小卷蛾
蟲體長7-9毫米,展20-26毫米;蟲體長6-8毫米,翅展18-20毫米。部一秀為暗褐色,部為黃褐色。

雌蟲觸角絲狀,長約為前翅的1/3。胸部肩披髮達。前翅略呈長方形,深褐色,有不規則的網狀線紋,翅基約1/4處有3條黑褐色的細小斑紋。頂角深褐色。後翅近三角形,淡黃色,基部附近較淡,外緣鑲有 灰白色的緣毛,近頂角的緣毛灰黑色。前節中部有一指狀距;中足脛節具一對內長外短的端距,中部還有一狀距。腹部黃褐色,但腹面色較淡。

體色濃暗,前翅基部和中部黑褐色,近基部有一扇形豎起的確良鱗毛叢初羽化時毛叢豎起明顯,隨後向後捲曲。

卵:卵數粒,橢圓扁平,長徑0.9-1.0毫米,橫徑0.6-0.67毫米;卵殼具不規則的網紋。卵粒間魚鱗狀排列呈塊狀,初產時為淡黃色,後漸變成淡褐色。

幼蟲:末齡幼蟲體長22-23毫米,寬1.9-2毫米。頭和前胸背片漆黑色,全體未骨化部分為淡紅褐色,溝縫長伸至頭頂,顱中溝缺。胸前足黑色,中足淡褐色,後足淡黃色;腹足趾鉤環狀,單行3序,臀足趾鉤單行單序橫帶。

蛹:體長11.5-12.0毫米,寬3.5-3.7毫米。初蛹淡黃色,後漸變赭黃色,將羽化時深褐色。頭前端突出,胸背蛻裂線明晰。舌狀突後端尖小並伸達後胸的2/3處,沿後突周緣的後胸背有一明顯且均勻下陷的凹溝。但第1腹節的背面前中央則沒有凹陷部分,這一特徵可與小黃卷蛾區別開來。腹末具8根臀棘。

生活習性

後黃小卷蛾後黃小卷蛾
福建一年發生6代,以第6代幼蟲直,在廣西南寧一帶,每年3月上、中旬越冬成蟲先後羽化交產卵,3月中旬至4月中旬,取食為害龍眼荔枝的和春,第1代成蟲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發生,幼蟲為害幼果,但種群數量不多。

成蟲多在清晨羽化,剛羽化的成蟲又翅豎在胸背,約經5分鐘後褶於體背呈常態。白天隱蔽樹冠內靜息,夜間行交尾產卵活動。交尾盛期於夜間8-11時、下半夜或次晚即可產卵。雌蛾一生大多產卵2塊,每塊有卵約120粒。卵塊產在葉片背面主脈附近或凹陷部分,吐捲成苞或將花器結成小團,幼蟲潛入其中取食為害,隨著蟲齡的增長,蟲也隨之加大。大齡的幼蟲可咬害花穗的嫩梗或新梢嫩莖,使其上部枯死。幼蟲行動不很敏捷,但受強烈擾動時可前後跳躍下墜並重新結苞為害。幼蟲平均歷期25-43天。老熟幼蟲有的在為害部化蛹,有的則轉移到其他疊置的葉間吐絲粘連後化蛹其中。

卵常被赤眼蜂寄生。被寄生的卵塊,中後期變成黑褐色,有光澤。幼蟲常被草蛉、蜘蛛捕食和被小蜂寄生,故此種害蟲一般數量不大。

防治

1、農業防治:加強栽培管理工作,在龍眼荔枝的各次新梢期,堅持做到合理施肥,促新梢抽發整齊健壯,縮短適宜卷蛾成蟲產卵、繁殖所需的梢齡期,以減輕為害。

2人工防治:冬季清園,修剪病蟲害枝葉,掃除樹盤的地上枯枝落葉,消除部分蟲源;結合中耕除草,剷除果園內的雜草,減產越冬蟲基數。在新梢期、花穗抽發期和幼果期,巡視果園或結合疏花疏果疏梢,發現有卷葉蟲苞、花穗、弱密梢和幼果受害時,加以捕殺。

3、藥劑防治:除強調科學使用化學農藥來保護天敵以發揮天敵的自然控制作用外,在害蟲發生數量較多的發生初期,對蟲口密度較大的果園,在新梢、花穗抽發期和在謝花至幼果期做好蟲情調查,掌握幼蟲初孵至盛孵時期,及時噴藥1-2次。

(1)在花蕾期用藥,一般選用較低毒的生物製劑,如B.t生物製劑的800倍液,或1.8%害極滅4000-5000倍液,或複方蟲蟎治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2)在開花前、新梢期和幼果期,可選用如下任一種蘊含劑噴灑:90%晶體知和百蟲800-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或50%巴丹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15%8817乳油2000-2500倍液,或5%高效滅百可乳油,或30%雙神乳油2000-2500倍液,或其他菊酯類殺蟲劑混配生物殺蟲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