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後現代藝術與哲學的浪漫之欲》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由作者的系列講座改寫而成。《後現代藝術與哲學的浪漫之欲》以後現代藝術與哲學之間的關係為主線,通過採取具體的藝術作品與多位哲學家之間“對話”的形式,在闡述不同類別的藝術發展流變並揭示其共性的基礎上,立足於同時期哲學之思的大背景。闡明了後現代藝術與哲學之間的矛盾性。全書共六章,每章皆為藝術作品與哲學之思的交織,涉及音樂、繪畫、雕刻、攝影和詩歌等藝術領域,以獨特的視角切入柏拉圖、康德、叔本華、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爾、哈貝馬斯、拉康等哲學家的思想並進行論述。每章可獨立成篇,可依次而讀,亦可興之所至,隨心而閱。
圖書目錄
文獻簡稱
致謝
導論
0.1 現代美學中的康德哲學起源
0.2 無法實現的浪漫主義渴望
0.3 浪漫主義的反諷
0.4 (後)現代主義之爭
0.5 現代主義的根基
0.6 後現代對現代主義的VERWINDUNG
0.7 浪漫主義渴望的適時性
0.8 人類的浪漫圖景
0.9 全書概要
1 冰封隱喻
1.1 冬之隱喻:隱喻之冬
1.2 顧蒙遜的《偉大的詩》
1.3 尼采和隱喻
1.4 固化與冰凍
1.5 先驗的隱喻
1.6 悲劇的智慧
1.7 蘇格拉底的真理和虛無主義
1.8 浪漫主義渴望的矛盾情緒
1.9 超人音樂家蘇格拉底
1.1 0多么寒冷的阿拉斯加
2 自主之路
2.1 皮亞傑對智力發展的研究和理性化
2.2 藝術的理性化與進步
2.3 斯特拉和現代藝術的完成
2.4 理性化的另一面: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反叛
2.5 法蘭克福:理性化和現代主義
2.6 作為後現代主義者的斯特拉
2.7 從先鋒派到後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得不償失的勝利
3 遺忘的藝術
3.1 形上學與美學
3.2 叔本華的音樂美學
3.3 叔本華美學中的矛盾
3.4 尼采的《碎片本身》
3.5 重複和遺忘:史蒂夫·里奇的音樂
3.6 重複而死
3.7 超越現實原則?
3.8 永恆輪迴的此刻
4 第一個詞和最後一個詞
4.1 無意識的修辭學
4.2 言說的語言
4.3 無言的詩人
4.4 海德格爾的主體系譜學
4.5 去蔽和遮蔽的存在
4.6 永恆的缺失
4.7 診療床上的詩人
4.8 詩與思
4.9 從形上學到隱喻:後現代哲學得不償失的勝利
5 否認與再現
5.1 馬格里特的菸斗:是的,我知道,但
5.2 性和審美的否認
5.3 唯美主義的反常
5.4 陽具作為先驗的能指
5.5 後現代的精神分裂
5.6 深層的表面
6 世上最老的貴族
6.1 巴特反抗偶然性的戰爭
6.2 音樂符號學和語言文字的邊界
6.3 18世紀音樂符號學的考古學
6.4 奏鳴曲式和人的認識型
6.5 主體的音樂主導權
6.6 巴特的第二符號學和作曲家之死
6.7 凱奇的完全偶然性
6.8 尼采、海德格爾和偶然性(chance)世界
6.9風弦琴
後記 虛擬的浪漫
1從浪漫之欲到數字之欲
2(後)現代浪漫主義
3(後)現代計算機
4數字夢想
參考書目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