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詩注補箋

後山詩注補箋

而這二十年來,對《後山詩注補箋》卻沒有什麼修動。 那時出版社的同志來聯繫,擬將《後山詩注補箋》重版,於是訂立了稿約。 他的門人魏衍在《彭城陳先生集記》中,對他的事跡、著作,都有詳細記載。

基本信息

作 者:(宋)陳師道 撰,
任漇 注,昌廣生 補箋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定 價:¥33.00齣版時間:1999-11-1
版 次:1
頁 數:629
字 數:391000
印刷時間:1999-11-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101010343
包 裝:平裝

創作背景

按一九三二到一九三四兩年中,冒先生進行《後山詩注》的補箋工作。在他的自訂年譜草稿一九三一年壬申項下有“赴粵,四月游羅浮,五月歸在南京,六月返皋”一段。番禺陶氏愛廬覆刻的趙本《後集山》,便是那時在廣州所得。回如皋後,家中有大量書籍可供引用。年譜草稿一九三四年項下有三一月以《後山詩箋》付拔可印行”一句。可見兩年後已經全部定稿。那兩年冒先生是六十歲到六十一歲。商務印書館出版此書是在一九三六年。
書出後,二十年來冒先生在上海度過了他的學術生活的晚年。起初致力於宋詞的研究,著有《四聲鉤沉》、《疚齊詞論》、《宋曲章句》、《傾杯考》、《東鱗西爪錄》、《新斠定雲謠集曲子》等書,並編訂了不少宋詞的校記。其後十多年中,研究《管子》、《文子纘義》、《京氏易》、《新書》、《新語》、《春秋繁露》等,著有《管子集釋長編》、《管子校正勘誤》、《列子釋文》、《春秋繁露釋文》、《周易京氏義三種》等,並將有關經、子的短篇論文匯成《小三吾亭雜著》四巨冊,約計字數在百萬以上。而這二十年來,對《後山詩注補箋》卻沒有什麼修動。一九五七年,冒先生八十五歲,重來北京,心情很是興奮激動。 詩稿中有“正是新邦紅五月,天安門上樹紅旗”之句,表達了對新中國欣欣向榮的喜悅。那時出版社的同志來聯繫,擬將《後山詩注補箋》重版,於是訂立了稿約。回上海後,曾經集中精力整理過一短時期並得見潘博山先生提供的蜀宋大字本《後山先生文集》進行校訂。終因年高,顯示出“晚歲心存力已疲”的狀態。從五七年底到五九年八月逝世,幾乎大部時間在華東醫院臥病。然而由於學術研究是他一生的事業,從留存的任何片紙隻字中,處處可以看到他謹嚴不苟的認真負責精神。五九年六、七月中,我那時在河南商城,冒先生還曾來信問過一次,可見他對這書一貫非常重視。冒先生五九年八月(農曆七夕)在滬逝世後,我在京一直未能前往整理遺稿。今年一月才有機會去滬將後山詩箋的原本攜京。到今年(一九六一年)四月下旬,才有時間開始整理。
陳後山名師道(1052一1102),是所謂江西詩派的主要人物。呂本中所著《江西詩社宗派圖》中把他的名次僅列在黃庭堅之下,作為第二。宋元間江西派的方回著《瀛奎律髓》,作出一祖三宗之說,以杜甫為祖,三宗便是黃庭堅、陳師道和後來較晚的陳與義。方回並說:“老杜詩為唐詩之冠,黃、陳詩為宋詩之冠。”可見當時之推崇。但以後反對江西派的人則對陳後山攻擊不遺餘力,如清初主張西崑體的馮班等,認為他生硬、費解、晦澀、拙俗。這些我們應綜合起來加以研究。
陳師道的一生浮沉在下級官吏中,在徐州、穎州和棣州當州學教授,到四十九歲臨死的一年,才從棣州教授調到秘書省為正字。他的門人魏衍在《彭城陳先生集記》中,對他的事跡、著作,都有詳細記載。箋文更引證《宋史》本傳、《曾鞏傳》、《東坡集》、《山谷集》、《荊公集》、《雞肋編》、《老學菴筆記》、《能改齊漫錄》以及其他文集、筆記、詩話等,對陳師道的一生提供了詳盡的資料陳師道一生事跡的突出之點,可以從南宋學者朱熹的幾句話中看出。《朱子語類》記載朱熹看過東都事略.陳無己傳》以後說:“只是說得個影子,《陳無己傳》好處都不載。最好是不見章子厚、不著趙挺之棉襖、傳欽之聞其貧甚,懷銀子見他,欲以賙之,坐間聽他議論,遂不敢出銀子。”章惇、趙挺之是朝廷的權貴,關於章、趙的事,箋文已有詳釋。這些地方表現出陳的風骨嶙峋和耿介。他除了對朝貴的冷峻,對所欽敬的人,卻是極熱情的。在徐州教授時,蘇軾出守杭州,陳師道沒有得到州官許可,毅然往南京和蘇軾話別,因此失去了徐州教授的職位,而在詩集中留下了一代不數人,百年能幾見的詩句。

出版信息

陳師道的詩集和文集是魏衍據陳的手稿甲、乙、丙稿編定的。南宋初年,四川新津人任淵為黃庭堅和陳的詩集作注,所以陳的詩集今日分有注本和無注本兩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任淵注的評語是:
淵生南北宋間,去元祐諸人不遠,佚文遺蹟,往往而存。即同時所與周旋者,一一能知始末,故所排比年月、鉤稽事實,多能得作者本意。
事實上任注主要是註解詩句的典故出處,附帶注陳的交遊和社會情況。箋則是主要箋釋陳的交遊和當時社會政治情況,對於典故出處,任注基本上完備,所以祗偶一涉及。這是任注和冒箋的區別所在。任淵注陳詩以後,到冒廣生作補箋,中間相隔八百多年,時間隔長了,有利條件是能看到更多的資料,如本書卷十二《欽聖憲肅皇后輓詞》一首中“決策天同力”一句,任淵沒有注,冒箋引李燾《續資治通監長編》元符三年正月已卯一條,說明章惇與神宗向皇后爭執宋王朝皇位繼承人的經過。而李燾的書是任淵來不及看到的。
箋釋的工作,非常細密和認真。舉一個例說,如卷二《追呼行》一,箋引莊季裕《雞肋編》所載陳師道使用俗語的例子共有一一十一處,而箋文將一一十一個例子的出處都一一檢出。對於補箋的價值,試為歸納幾點如下:(一)補充了任注的不足。所引用書多,箋釋的範圍廣,包括當時政治、文化和詩壇等各個方面。(一一)補箋修正了一些史書和筆記的錯誤。如卷一《嘲秦覯》一首的箋文根據任注,並引證《高郵州志》和《山谷詩集》,證明《宋史》和《東都事略》的誤載。《逸詩》卷上《登鳳凰山懷子瞻》一首的箋文,根據後山自注所引蘇軾詩證明施注蘇詩中熙寧九年編入密州的詩,應改編杭州。(三)補箋開創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歷代為古人詩補註、集注的很多,大都限於釋蟲魚、注草木,齗齗於典故的出處。宋人詩集從李壁注正安石詩、胡穉箋陳與義詩,到清沈欽韓注范成大詩,都不外如此。而這一箋本,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入手,箋釋的是北宋後期社會政治情況的一個側面,以陳師道的經歷為綱,因此使後學者更易於理解陳詩,而且對文學史、社會史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
由於我的水平和時間的限制,祗能對箋本做以上簡略的介紹,其內容優缺點還待讀者的進一步提出。去。原稿如下:
在整理箋本的過程中,發現冒先生為箋本所作序的一個開頭,以後就沒有寫下後山詩分有注無注兩種,無注者連文,詩日五七,文日千百,凡一十卷,《詩話》、《叢談》則各自為卷。政和五年乙未其門人魏衍編,有次年丙申元城王雲題。宋末元初茶陵陳仁子……
根據這啟發,進一步探索《後山集》的各種版本,和各個時期的藏書目錄,首先草成了《陳後山詩集的流傳》一文。然後把宋、元、明、清所有《後山集》的序跋作一彙編。並根據所能見到的後山詩版本輯錄了一個校記。
關於箋文本身方面,除了將冒先生自己補充的很少幾條列入外,還有陳彰先生和鄭雪耘先生的一些見解,也都補入,並加註明。此外,對商務原本誤排的字也作了改正,對少數箋語的引文,作了修訂。
至於整個箋文的體裁和內容,還不可能作更多的覈對和變動,我想必然還有可以修正的地方,這些都要求讀者的指正和進一步的加工。
一這一首詩題,最早的宋蜀大字本作《追呼行》,其餘各本均作《鳴呼行》。

作者簡介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後山先生集》,詞有《後山詞》。
陳師道

圖書目錄

前言
點校凡例
卷首
詩注補箋目錄
逸詩箋目錄
詩注補箋卷一至十二
逸詩箋卷上下
附錄
一書目著錄
二序跋題記
三版本源流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