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第四次聖杯戰爭中職階為“Rider”的從者,其真實身份為歐洲著名的馬其頓「征服王」伊斯坎達爾。
“聖遺物”是傳說中亞歷山大大帝所穿披風的一角,原本應該是由英國魔術師肯尼斯·艾爾梅洛伊·阿其波盧德招喚,但卻被偷走了聖遺物的韋伯·維爾維特所招並訂下契約。
性格是典型的豪傑型 ,完全欠缺從者與御主關係的常識,是一名可用“豪放不羈”形容的男人。對眾多強敵持有敬意,有希望征服現代世界的意欲。 在戰鬥中途不繼招募其他徒者作為手下,共同征服世界,還可以討論待遇。
生前曾率軍一路東征,希望能到達“世界的盡頭”親眼看一看傳說中的“無垠之海(Oceanus)”。身上所攜帶的凱爾特長劍(Spatha)是賽普勒斯族國王的進貢品,故被稱為“塞浦路特(Cypriot)之劍”,雖然不是“寶具”但卻十分堅韌牢固,其輕便與其外觀相反,使用者可以隨心所欲的操縱。
3能力設定
【能力值】
筋力:B
耐久:A
魔力:C
敏捷:D
幸運:A+
寶具:A++
【職階技能】
對魔力:D
伊斯坎達爾的“對魔力”較為薄弱,使一工程(Single Action)的魔術行使無效化,只相當於避魔力的護身符那種程度的對魔力。
這種程度的守護,稍為強些的魔術師都可以輕易地突破。大魔術、儀禮咒法自不言待,就連擁有二節以上詠唱的魔術,直接擊中的話也有成為致命傷的可能性。
騎乘:A+
騎乘的才能,如果是獸類的話,就算是幻獸與神獸等級亦可以駕馭,但是不適用於龍種。
【保有技能】
領導力:A
指揮與統帥大軍團的才能,領導力是稀少的才能,若是一國之王要有等級B就已足夠了,而這種等級已經是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高的聲望了。
軍事戰略:B
並非一對一的作戰,而是團體戰鬥中的戰術有著敏銳的觸覺,在我方對軍寶具的使用和對方對軍寶具的防禦的能力方面有著附加效果。
神性:C
雖然沒有充分的證據,但在許多傳說中他是希臘眾神之首宙斯之子。
4寶具設定
遙遠的蹂躪制霸(Via Expugnatio)
等級:A+
種類:對軍寶具
攻擊距離:2~50
最大捕捉:100人
寶具"神威車輪(Gordias Wheel)"的輾壓式攻擊。
通過神牛的牛蹄和車輪連續對目標進行攻擊判斷,當物理攻擊失敗後,還能追加象徵著宙斯神力的雷電攻
擊;一旦ST判斷失敗,將受到追加傷害。
神威車輪 (Gordias Wheel)
“征服王”伊斯坎達爾的寶具之一。 在亞歷山大大帝的傳說中著名的一幕「戈爾迪烏姆之結」中登場的戰車。本是用來祭祀宙斯神的祭器。在進行蹂躪攻擊時展現其完全解放形態,用神牛的蹄以及戰車的車輪把敵人擊潰,更可以用於行駛空中。除了直接攻擊之外,當神牛的蹄踏下時會產生紫色的閃電,而車輪轉動時會發出雷鳴,因此能發揮出落雷般的攻擊使傷害範圍擴大數倍。
--------------------------------------------------------------------------------
典故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率大軍來到了小亞細亞的北部城市戈爾迪烏姆。
在小亞細亞的北部城市戈爾迪烏姆的衛城上,矗立著宙斯神廟。神廟之中,有一輛獻給宙斯的戰車。這可不是一輛普通的戰車,在它的車軛和車轅之間,用山茱萸繩結成了一個繩扣,繩扣上看不出繩頭和繩尾,要想解開它,簡直比登天還難。神諭說,如果誰能解開這個結,那么他就會成為亞細亞之王。這便是有名的戈爾迪烏姆之結(Gordian knot)。幾百年來,戈爾迪烏姆之結難住了世界上所有的智者和巧手工匠。
亞歷山大大帝對這個傳說很感興趣,於是命人帶他去看這個神秘之結。他見到了車,見到了繩,但見不到繩頭和繩尾。他明白若按正常途徑,是解不開這個結的。他凝視繩結,猛然之間拔出寶劍,手起劍落,繩結破碎。在場的人驚呆了,繼而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齊聲讚譽亞歷山大是超凡的神人。亞歷山大最終也成為「千古一帝」。
王之軍隊(アイオニオン・ヘタイロイ,Ionioi Hetairoi/AionionHetairoi)
英文名直譯:愛奧尼亞的夥友騎兵/永恆的夥友騎兵
等級:EX
種別:對軍寶具
距離:1~99
最大捕捉:1000人
Rider伊斯坎達爾的真正王牌,他的最終寶具。
將生前部下作為獨立Servant進行連續召喚與敵人作戰的固有結界(沒有詠唱呪文的必要)。
當人員們召喚完後便組成一個幾萬人數的「軍團」。「軍團」的全體人員都是貨真價實的英靈,但是限於徵服王的能力,「軍團」中人員全部沒有寶具。同時他們是以Rider的能力召喚出的,並沒有按照聖杯戰爭的規則而被分配到特定的職階,所以全員也都沒有職階和職階相關技能。其中零星存在比征服王本人還強的英靈,這是因為雖然伊斯坎達爾的功績巨大,但他個人的武力沒那么優秀。
整個「軍團」擁有顯赫的威名,「軍團」中有些人還是未來王朝的開創者。就連亞歷山大生前的愛馬布塞弗勒斯(Βουκ·φαλο)也被作為英靈召喚。可說是亞歷山大與他屬下們的君臣牽絆的結晶化。
使用王之軍隊時,空間會因為「軍團」的共有心象世界產生變異而形成固有結界,英靈可以走出相對的固有結界。心象的風景是沒有遮蔽物,太陽毒曬以及熱沙亂舞的平原。因為那是亞歷山大的軍隊一同奔騰過的大地,烙印在軍隊全體人員的心目中、令到結界得以能夠展開。
另外,展開後用作維持固有結界的魔力由軍隊全體人員共同承擔。軍隊的全體人員有著各自相當於等級E-的「單獨行動」技能,只能出現30回合。
在與吉爾伽美什決戰時,被吉爾伽美什的對界寶具——EA劍所擊破。
--------------------------------------------------------------------------------
典故
Ionian
愛奧尼亞人 。古希臘的一個部落。這個部落於前兩千年後期在愛琴海東岸的伊奧尼亞(ionia,一譯“愛奧尼亞”,古地名)地區定居。有意思的是,這個部落本來很分散,但當他們在小亞細亞定居後開始形成一個共同體。伊奧尼亞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米利都和伊茲密爾。這些城市靠貿易富強起來,它們結盟為伊奧尼亞聯盟。
前7世紀利迪亞人開始控制伊奧尼亞,前546年波斯開始統治這裡。前500年爆發了愛奧尼亞人起義,由於雅典的介入從而導致了希波戰爭,在薛西斯西征時愛奧里亞人和部分希臘人成為波斯大軍的僕從。前470年代隨以雅典為盟主的希臘的勝利整個小亞細亞西海岸,包括伊奧尼亞,脫離了波斯的統治。但前386年伊奧尼亞再次落入波斯之手。亞歷山大大帝開始征服波斯時伊奧尼亞重新併入希臘。亞歷山大死後伊奧尼亞成為他的繼承人之間的爭奪品。前133年它成為羅馬的亞細亞省的一部分。395年後它屬於拜占庭帝國。11世紀塞爾柱土耳其人占領伊奧尼亞,但又被拜占庭驅逐。14世紀伊奧尼亞終於被奧斯曼帝國征服。今天它是土耳其的一部分。
Hetairoi
馬其頓的裝甲騎兵部隊。在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前382年–前336年;希臘文 Φιλιππο?,即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之前的馬其頓騎手部隊都是由貴族組成的,稱為“Hetairoi”,意即國王的夥伴。在《荷馬史詩》中
,跟隨阿喀琉斯的2500名士兵就是這樣稱呼的——似乎馬其頓王族自稱是阿喀琉斯的後代或許是事實。腓力二世時,Hetairoi的成員只有一部分是從貴族中選取,其餘大部分則是從全國各地挑選來的精英騎手。
腓力二世將這些騎手如步兵一般編組,形成騎手部隊(Ilae),這些騎手披半身甲(大腿以下由於騎馬的需要不能披甲),使用的武器是步兵所用的單手長槍(1.5米-2米)。由於沒有發明馬鐙,甚至也沒有發明馬鞍,騎手們是直接跨坐在馬背上的。因此造成騎手只能採用刺擊的方式而無法使用中世紀騎士們慣用的衝擊方式戰鬥。
整支部隊通常人數在1800左右,分成八個分隊(Crmedela Crme),每隊兩百人,國王的衛隊有四百人。分隊編有四個小隊(tetrarchia),各有49人。分隊的指揮官叫ilearch,小隊的指揮官叫tetrarch。為什麼會有49這么古怪的數字,很簡單∶站隊的時候小隊長在最前面,後排三個騎兵,再後排五個,以此類推,最後一排十三個,整個小隊就是49人。
這樣的三角隊形是腓力二世發明的,使騎兵隊可以方便的向左右兩翼迴旋,比波斯騎兵傳統的直線形站隊具有更高的機動性。每次轉向時,只要將馬頭撥過四十五度,三角形的邊就成為最前一線,第一排有七名騎兵,第二排有六名,以此類推。每兩人中間空開一段距離,不影響後面的同伴衝擊。四個小隊排成一線,他們的站位就像尖利的鋸齒;若干道這樣的鋸齒就是馬其頓騎兵的突擊隊形。當然,這需要嚴明的紀律和高水平的訓練。每個分隊的同伴都來自同一個省份,他們用同一顏色的披風和旗幟,在戰鬥時可以高呼家鄉的名字。
這些披甲的Hetairoi是馬其頓的精銳部隊,是馬其頓突破敵方戰線的矛頭,更是馬其頓部隊在戰鬥轉變為混戰時的決定性力量。通常這些騎手部隊被安置在戰線的右翼,擔負鐵錘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