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堡[俄羅斯城市聖彼得堡的別稱]

彼得堡[俄羅斯城市聖彼得堡的別稱]

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處於北緯59°~60° 、東經29°~30°之間,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面積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 1712年彼得一世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裡這裡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24年為紀念列寧曾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為聖彼得堡。聖彼得堡和歷史中心古蹟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聖彼得堡市在俄羅斯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綜合性工業城市。 聖彼得堡經常被稱為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視窗,許多外國領事館、跨國公司、銀行和其他業務據點均位於聖彼得堡,也是一座科學技術和工業高度發展的國際化城市。

歷史沿革

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

1703年5月27日,於兔子島上舉行了隆重的聖 彼得堡奠基儀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瑞典軍隊的進攻,後擴建為城;至此,波羅的海出海口從此納入俄羅斯版圖,彼得大帝在聖彼得堡創建了波羅的海艦隊,使俄羅斯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

1712年,俄羅斯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這一時期一直叫聖彼得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俄羅斯同德國是敵對國,因為聖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語發音,當局決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

1917年,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一聲炮響,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在這裡獲得成功,從此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蘇聯時代。

1918年3月,首都從這裡又遷回莫斯科。

1924年列寧逝世後,為了紀念列寧,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格勒”在俄語中為城市的意思。

聖彼得堡市區圖 聖彼得堡市區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彼得堡當時叫做列寧格勒,這裡曾上演了一段悲壯的歷史。德國法西斯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困了872天 (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是二戰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圍困與反圍困作戰。蘇聯軍民開始了艱難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 戰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列寧格勒城內共有642000人死於飢餓與嚴寒,兩萬多人死於德軍的空襲與炮擊,3200幢建築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後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古蹟一一修復,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又再現昔日風采。

1991年9月6日,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頒布法令宣布列寧格勒恢復聖彼得堡舊名。

1992年1月,為了給城市重新命名,聖彼得堡市又舉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結果,大多數人贊同改回聖彼得堡老名。這樣做,一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同時,也標誌著蘇聯時代的結束。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聖彼得堡共分為20個行政區。其中市中心區12個,郊區8個。

市中心區
中央區海軍部區瓦西里島區維堡區
加里寧區基洛夫區科爾賓區紅色近衛軍區
莫斯科區涅瓦區彼得格勒區伏龍芝區
郊區
紅村區克朗什塔得區庫羅爾特區羅蒙諾索夫區
彼得宮區濱海區普希金區帕甫洛夫斯克區

地理環境

位置

聖彼得堡夜景 聖彼得堡夜景

聖彼得堡位於北緯59°~60°、東經29°~30°之間,處於俄羅 斯西北部,是芬蘭灣的最內處,面積1439平方公里,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25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匯聚的三角洲地帶。在18世紀初,這裡還是一片沼澤。隨著聖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運河在市內縱橫交錯,這些運河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開鑿,以舒緩因芬蘭灣水淺而倒灌進入聖彼得堡的海水。聖彼得堡共有42個小島,由423座橋樑連線。

地勢

聖彼得堡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個島嶼及河漫灘組成,地勢較低,海拔僅1.2-2米,涅瓦河以南是平原和丘陵。

氣候

聖彼得堡屬受海洋性影響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5.2℃,年降水量585毫米。夏季溫和,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17.7℃。冬季寒冷,冬季平均氣溫零下6.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零下8℃,積雪期持續132天,結冰期從11月中旬至來年4月中、下旬。

水文

聖彼得堡分布在44座島嶼上,由580多座橋樑連線,其中20座為開合橋 (7座跨越涅瓦河),可開啟過船。市內有93條河渠,水域面積占全市面積的十分之一,河道總長217.5公里,海岸線長35公里。

自然資源

水電

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

聖彼得堡最寶貴的自然資源是幾乎 覆蓋整個列寧格勒州的河流湖泊,條條河流將列寧格勒州與國內外的一些地區連線起來。河湖中魚類有約80種。1800個湖泊中最大的是拉多加湖,它是歐洲第一大湖,面積超過1.81萬平方公里。該州河流總長度為5萬公里,幾條大河是涅瓦河、斯維里河、沃爾霍夫河和武奧克薩河。在沃爾霍夫河、斯維里河、武奧克薩河、納爾瓦河上建有水力發電站,還有基里希國營地方發電站、列寧格勒核電站。

生物

動植物資源多種多樣,有60種哺乳動物,330種鳥類。自然景觀千差萬別,在維堡灣和北拉多加湖有岩島,在拉多加湖南岸有大片沼澤,在卡累利阿地峽有布滿花崗岩漂礫的冰川低谷,涅瓦河以南是平原和丘陵。列寧格勒州地處南泰加林地帶,森林面積占全州面積的55.5%,沼澤占12%。

礦藏

聖彼得堡的礦藏有鋁土、粘土、磷鈣土、頁岩、花崗岩、石灰岩和沙子。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1月,聖彼得堡人口513.2萬。該城居民主要為俄羅斯族 (占89.1%),其他還有烏克蘭人 (3%)、猶太人 (2.1%)、白俄羅斯人 (1.9%)和韃靼人 (0.9%)。其他居民占3%,包括芬蘭人、愛沙尼亞人、日耳曼人、波蘭人、越南人、華人等。

經濟

綜述

聖彼得堡主要建築 聖彼得堡主要建築

2012年,聖彼得堡地區生產總值達21380億盧布,同比增長4.5%。 人 均GDP為42.84萬盧布。工業生產同比增長4.3%,其中增速最快的為轎車工業,全年產量達38.93萬輛,同比增長50%以上。但冶金和金屬製品生產同比下降6.6%。2012年聖彼得堡市年通脹率為6.1%,其中食品類上漲7%,非食品類上漲5.9%,居民付費類服務上漲5.3%。全年聖彼得堡市月平均名義工資為33170盧布。

2012年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65.37億美元,同比增長4.5%,其中出口206.22億美元,同比下降3.2%,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主要為礦物產品、金屬及製品和機械設備、運輸工具;進口359.15億美元,同比增長9.6%,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4%,主要為機械設備、運輸工具、食品及原料、化工及橡膠產品、金屬及製品、紡織產品和鞋;貿易逆差增加了33.3%,由2011年的114.74億美元增加至152.93億美元。2012年中國與聖彼得堡市進出口貿易額77億美元,占其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3.6%,繼續穩居其第一大貿易夥伴,其中,中國對其出口75.13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20.9%,進口1.87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0.91%。

工業

彼得堡[俄羅斯城市聖彼得堡的別稱] 彼得堡[俄羅斯城市聖彼得堡的別稱]

聖彼得堡擁有4000多個工業企業,其產值占俄羅斯工業總產值 的6%,工業品暢銷全國。工業以艦船、動力機械等製造業為主,造船業規模在獨立國協居首位,能生產大型原子能破冰船,還生產各種車輛、電機和兵器。其次為化學工業,生產過磷酸鈣 (以科拉半島的磷灰石為原料)、輪船和其他合成橡膠產品、塑膠及其製品以及合成纖維等。紡織、食品和日用消費品工業也很發達,有棉、麻紡織品、服裝及靴鞋業等。工業所需電力來自附近的泥炭發電站以及沃爾霍夫河、斯維爾河、武奧克薩河上的水電站。

服務業

聖彼得堡俯瞰圖 聖彼得堡俯瞰圖

在聖彼得堡可以找到各種檔次的賓館,如位於海濱的波羅的 海大酒店、緊靠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碑的勝利賓館等。高檔一些的五星級酒店在聖彼得堡只有3間,分別是Astoria Hotel、Grand Europe Hotel和Nevsky Palace Hotel,全部位於市中心。Astoria位於聖埃隆大教堂斜對面,其餘兩間都在納爾夫斯基大街上。

另外,根據聖彼得堡市和列寧格勒州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3年3月聖彼得堡市零售商業額達790.3億盧布,同比增長12.1%。2013年一季度聖彼得堡市零售商業總額為2168.01億盧布,同比增長8.6%,其中食品類商品 (包括飲料和菸草類)占35%,非食品類商品占65%。

金融

財政

聖彼得堡財政預算由政府編制,立法會議審批後執行。2004年預算收入819.88億盧布,支出856.87億盧布,預算赤字36.98億盧布算。

銀行

聖彼得堡是俄西北聯邦去區的金融中心,信貸機構數量僅次於莫斯科,排在全俄第二位。根據2004年初的統計,市區內有43家信貸機構,其中包括40家銀行 (內含2家外資銀行)和3家非銀行信貸機構,占在西北聯邦區註冊的86家信貸機構的近一半。80%以上的銀行有外匯經營權。銀行自有資本總和280億盧布。自有資本超過10億盧布資本的銀行占總數的13%,少於1億盧布的占44%。

俄羅斯中央銀行在聖彼得堡設立管理局,對商業銀行活動進行監管,其中央金庫和結算中心為各商業銀行服務。

證券

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外匯交易所是俄羅斯五大 外匯交易所之一。該交易所提供了各種金融交易工具供投資 (機)者交易。其中包括外匯交易、證券交易、國債等債券交易、以及期貨 (標準契約)等。

2004年外匯交易量111億美元、13.5億歐元、3675億盧布。2003年地方債券交易量849億盧布,企業股票交易量12.66億盧布,公司債券和股票交易涉及20多家上市公司,國債交易量約為481億盧布,標準契約交易量超過1711億盧布,比上年猛增26倍;彼得堡投機商在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所做的證券交易量3810億盧布,其中股票交易2983億盧布。

保險

聖彼得堡保險市場競爭激烈,有40家本地保險公司和外地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在此經營。2004年各類保險總收入為167億盧布,賠付金額92億盧布。其中自願保險收入83億盧布 (財產險收入約占一半),賠付金額37億盧布;強制保險收入83.88億盧布,支出54.92億盧布,其中醫療保險基本收支相抵。俄聯邦財政部保監局在聖市設有派出機構。

交通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交通樞紐,多條鐵路幹線在此交匯,擁有俄羅斯最大的海港,也是重要的國際航空港。11條航線同國內200多個城市以及20多個國家通航。

航空

普爾科沃機場 普爾科沃機場

聖彼得堡是 重要的國際航空港,是俄羅斯西北地區最大的空港。聖彼得堡的空中門戶是普爾科沃機場,該機場占地15平方公里,有兩條跑道,可起降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同前蘇聯境內的200多個城市以及國外的17個國家通航。機場離市區20公里,分為國內航班候機樓和國際航班候機樓,分別叫作普爾科沃1號和2號。

從機場出來坐出租到市內一般價格是20-30美元,但停在機場停車場的計程車統一要價是50美元,可以砍價到40美元。另外有公交專線車 (相當於中國民航大巴)直達機場,費用為5盧布。

鐵路

聖彼得堡莫斯科火車站 聖彼得堡莫斯科火車站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西北區 的鐵路樞紐,以聖市為基地的“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十月鐵路局”負責境內的鐵路運輸和向歐洲的進出境客貨運輸。全局經營運輸線路超過1萬公里,有10多萬職工。

聖彼得堡有12條鐵路幹線呈放射狀分別通向赫爾辛基、華沙、莫斯科及俄羅斯其他大城市。市內共有5個方向、6座始發客運火車站,分別是通往莫斯科方向的“莫斯科火車站”,通往波羅的海三國方向的“波羅的海火車站”和“華沙火車站”,通往白俄羅斯方向的“維傑堡斯克火車站”,通往北方和芬蘭的“芬蘭火車站”以及“拉多加火車站”。

公路

聖彼得堡的長途客運分市郊長途、跨省長途和國際長途。乘長途汽車可抵達莫斯科和周邊各州的市鎮,乘國際長途可前往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芬蘭等歐洲國家。市郊長途和省際長途主要由國營“客運汽車公司”經營。參與國際長途客運經營的還有民營公司和旅遊汽車公司。赫爾辛基與聖彼得堡相距只有400多公里,每日均有頻密的長途巴士來往兩地。

水運

聖彼得堡運河美景 聖彼得堡運河美景

聖彼得堡是全國最大的海港, 經水路可通往國內外廣大地區。由北歐或東歐進入聖彼得堡都十分方便,北歐還可以選擇乘坐油輪。

聖市內河運輸主要通過伏爾加-波羅的海水道,涅瓦河是水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俄羅斯中部和東北部的貨物主要通過這條水道運輸。運送的貨物有石油和石油製品、金屬、木材、建材和化工品。因冬季冰凍限制,這條水道每年只有6個月左右的航運期。

捷運

聖彼得堡捷運線路 聖彼得堡捷運線路

聖彼得堡有5條捷運線, 捷運站一般都設在商店的低層或十字街頭的地下人行道里,有的就直接與火車站的地下通道相連,而且每個捷運出口都設有各種公車站。捷運在白天一般2至3分鐘一班,晚上5分鐘一班。而在上下班高峰時20秒就有一列車進站。

文化

俄羅斯博物館 俄羅斯博物館

聖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及作家,比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聖彼得堡市內現有53所國立高校,40多所非國立高校,400多個科研機構,2000多個圖書館,80多個劇院 (最著名的當屬馬林斯基劇院),100多個劇團,45個美術館,62個電影院,3675個體育設施,其中體育場38座。城市以其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蹟著稱。城市的歷史中心和相關歷史古蹟以及市郊的宮殿花園建築等36個項目總計4000餘個建築、歷史和文化遺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聖市有264家博物館,其中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冬宮)、彼得宮 (夏宮)、康斯坦丁宮、葉卡捷琳娜宮、巴甫洛夫斯克宮、尤蘇波夫宮、斯莫爾尼宮、彼得保羅要塞、伊薩基亞大教堂、俄羅斯博物館等最為著名。

社會

教育

聖彼得堡大學 聖彼得堡大學

聖彼得堡市的教育已有近300年的發展歷史,具有良好的傳統和極高的國際聲譽,被稱作俄羅斯“教育之都”。目前,聖市居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占42%,受過中等專業教育的占30%,受過中等以下教育的占28%。

聖市現有學前教育機構1190個,每年接收約13萬孩子;中等教育機構766個,其中包括696所國立中學和70所私立中學,在校生40.2萬人。另外還有18所軍事院校。

聖彼得堡作為俄羅斯的教育中心,全市擁有各類高等學府80多座和一些歐美辦的大學,其中有世界著名的聖彼得堡國立大學 (2013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201-300段第53位)、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 (加里寧工程學院,50年代大量中國學生在此留學)、俄羅斯國立師範大學、聖彼得堡國立精密機械和光學學院、聖彼得堡電工大學和門捷列夫工作過的聖彼得堡國立工藝學院等一大批歷史悠久的大學。

在眾多的學校中,尤其是藝術類院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如它的美術、音樂和芭蕾舞,列賓美術學院是世界四大美術學院之一,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與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學院齊名,芭蕾舞更是世界首位。在聖彼得堡僅國立的藝術院校就有8所,這些藝術院校和美麗的城市,使聖彼得堡成為世界當之無愧的藝術之都。

聖彼得堡還是俄羅斯重要的醫學研究教育基地,它有歐洲十大著名醫科大學之一的巴甫洛夫醫科大學和米奇尼科夫醫學院,世界唯一的兒科醫學院,聖彼得堡大學醫學系,藥劑學院等一批俄羅斯優秀的醫科大學。當地還有幾十所醫學研究院和科學院。

體育

球隊

名字:聖彼得堡澤尼特 (Zenit St Petersburg)

成立年份:1925

球場:彼得羅夫斯基體育場

聯賽級別:俄超

聖彼得堡承辦賽事
舉辦時間賽事名稱
2005年第17屆女子手球世錦賽
2005年短道速滑團體世錦賽
2006年女子西洋棋世錦賽
2007年世界擊劍錦標賽

(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政治

立法

瓦西裏海濱 瓦西裏海濱

聖彼得堡市立法會議是該市最高也是唯一的立法 機構,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實行常任制,每屆任期四年。共50名議員,代表各區選民和各黨派利益。立法會議的主要職能是:負責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規,負責批准市財政預算和執行報告,制定地方自治機構選舉辦法,審批聖市社會經濟發展綱要,確定地方稅費,支配市屬資產,批准或解除市政府機構所簽協定、條約,確定立法會議和市長選舉辦法,決定是否進行全民公決,確定地方行政區劃,確定行政機構設定,批准設立市級獎章、榮譽稱號、獎金等。

行政

市行政當局包括市長 (總督)、市政府、市府辦公廳、各行業和地區行政機構、以及聯邦-地方和州-市共有機構。市長 (總督)為聖市最高行政長官,聖彼得堡最高領導人,負責領導市行政當局的一切事務。市長由全市居民公開選舉產生,任期四年,現任市長格奧爾基·波爾塔伏琴科,2010年3月當選。

司法

聖市司法體系是俄聯邦司法體系的組成部分,包括各級各類法院。聯邦法院派駐聖市的市級和派駐各區的區級聯邦法庭負責審理民事、刑事和行政訴訟案件;聯邦仲裁法院審理經濟糾紛;市屬法院有市章程 (市憲法)法院,負責審理法律法規是否違章;民事調解法庭作為初級法院負責審理和調解一般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此外市內還有第三方法庭,負責仲裁經濟糾紛和信貸糾紛。

友好城市

國家城市
中國深圳
波蘭華沙
中國廣州
德國德勒斯登
斯洛伐克科希策
印度孟買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英國伯明罕
德國漢堡
匈牙利德布勒森
義大利米蘭
伊朗伊斯法罕
中國青島
荷蘭鹿特丹
美國蘭辛
美國洛杉磯
澳大利亞墨爾本
中國上海
日本大阪
克羅地亞薩格勒布
土耳其伊斯坦堡
芬蘭 圖爾庫

(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旅遊

青銅騎士 青銅騎士

聖彼得堡旅遊資源豐富,有與城市歷史一樣長久的涅瓦大街;位於十二月黨人廣場上的青銅騎士是聖彼得堡市標誌性雕塑;還有冬宮、夏宮等歷史優秀建築。因為建在波羅的海東岸的涅瓦河口,整個城區分布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島嶼上,許 多河流穿越而過,別具水城風情,故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由於聖彼得堡緯度很高,夏季特有的“白夜”景色令人留連。

與莫斯科相比,聖彼得堡更具皇家風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第八位受歡迎的旅遊城市。1712—1918年間,聖彼得堡是俄國的首都,市中心的冬宮是當時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就是從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轟冬宮開始的。聖彼得堡因其風格鮮明的俄羅斯古典建築享有盛名。這座城市以其獨特的風格吸引著不同國家的來客。最著名的名勝古蹟有彼得保羅要塞、彼得保羅大教堂等。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是是聖彼得堡最著名 的歷史街區,是聖彼得堡社會、文化中心,它建於1710年,是連線市區和涅瓦河的主要幹道之一。這條路長有4.5公里,道路兩邊集中了18~20世紀最傑出的建築。在街道兩側和毗鄰的廣場有很多歌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和電影院等。街區有大百貨公司、食品點、教堂和名人故居等。這裡的建築依舊保持18世紀、19世紀的風貌,每一幢建築都精雕細刻。此外,涅瓦大街還是一個信仰寬容的地方,在這裡東正教的喀山大教堂、新教的聖彼得和保羅教堂、天主教的聖凱薩琳教堂、荷蘭教堂、亞美尼亞教堂等等。這條街道橫貫3 條著名的河。我們路過了兩條河,其中一條叫噴泉河,河上有15座橋,在涅瓦大街上的橋叫安尼可夫橋,建於1841年,在花岡石基上的馴馬銅雕,形象逼真。

普希金村

普希金村位於聖彼得堡南郊24千米處,又被稱為皇村,皇村由兩座皇宮組成,葉卡捷林娜宮和亞歷山大宮;同時也是各種園林藝術風格的綜合體,巴洛克的華美、古典主義的自然、浪漫主義的感傷,以及中國風格的異國情調,共同編織成一個結構完整、豐富多彩的園林建築綜合體,是世界園林藝術中的典型。1937年普希金逝世100周年之際,皇村改稱普希金城。

冬宮

冬宮 冬宮

冬宮座落在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為俄國沙 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後闢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奇博物館的一部分。初建於1754年至1762年,是18世紀中葉俄國巴羅克式建築藝術最偉大的紀念物。1837年一場大火將其焚毀,1838年至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冬宮再次遭到嚴重破壞,戰後修復。

冬宮是一座蔚藍色與白色相間的建築,高三層,宮殿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呈封閉式長方形,占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宮內有廳室1057間,門1886座,窗1945個。冬宮的亞歷山大柱於1830年至1839年建成,以紀念1812年亞歷山大一世率俄軍戰勝拿破崙軍隊這一偉績。在冬宮寬敞明亮的展廳里,共有各類文物270萬件,其中繪畫約1.5萬幅,雕塑約1.2萬件,版畫和素描約62萬幅,出土文物約60萬件,實用藝術品26萬件,錢幣和紀念章約100萬枚。藏品分原始文化史、古希臘羅馬文化與藝術、東方民族文化與藝術、俄羅斯文化、西歐藝術史、錢幣、工藝7個部分,並按地域、年代順序陳列在350多間展廳里,展覽線路加起來有30公里長,因而有世界最長藝廊之稱。

夏宮

夏宮 夏宮

彼得夏宮位於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距聖彼得 堡市約30公里,占地近千公頃,是歷代俄國沙皇的郊外離宮。夏宮是聖彼得堡的早期建築。18世紀初,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下令興建夏宮,其外貌簡樸莊重,內部裝飾華貴。當時的許多大型舞會、宮廷慶典等活動都在這裡舉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來此度夏。1934年以後,夏宮闢為民俗史博物館。如今,夏宮已成為包括18世紀和19世紀宮殿花園的建築群,由於它的建築豪華壯麗,夏宮因而被人們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夏宮的主要代表性建築是一座雙層樓的宮殿,當年彼得大帝住在一樓,他的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 (彼得大帝的第二個妻子)住在二樓,樓上裝飾極為華麗,舞廳的圓柱之間,都以威尼斯的鏡子作裝飾。

斯莫爾尼宮

斯莫爾尼宮 斯莫爾尼宮

位於聖彼得堡 市的斯莫爾尼宮建於19世紀初葉,是一座外觀典雅的三層建築。原為貴族女子學院,曾是蘇共列寧格勒州委和市委機關所在地。斯莫爾尼宮正面長220米,主體建築的兩翼伸出,每翼各長40米,組成宮中的主要庭院。20世紀60年代又在正門增建8根壯麗的圓柱和7個拱形門廊,和其右側巴羅克式建築風格的斯莫爾尼修道院渾為一體,形成巧妙的組合,合稱斯莫爾尼建築群。“斯莫爾尼”一詞來自俄語“瀝青”,初建時這裡屬瀝青廠。

彼得要塞

彼得要塞坐落在聖彼得堡市中心涅瓦右河岸,是聖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築。該要塞1703年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島上奠基,後幾經擴建,建成這座六稜體的古堡。古堡的牆高12米,厚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長700米。要塞中有聖彼得堡大教堂、鐘樓、聖彼得門、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幣廠、兵工廠、克龍維爾克炮樓、十二月革命黨人紀念碑等建築物。

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是根據沃羅尼欣的設計於1801一1811年建成的,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當時帝國風格的特徵。教堂最顯著的特徵是它有一個呈半圓形的柱廊。柱廊的後面露出高達70米的教堂圓頂。喀山教堂名稱來自於教堂內所供奉的喀山聖母像。當恐怖伊凡的軍隊突擊喀山時,在烽火中發現了這尊聖像畫。由於喀山聖母像不斷地傳出顯靈的事跡,故成了俄羅斯東正數教徒最敬奉的聖像之一。

“阿芙樂爾”巡洋艦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阿芙樂爾”巡洋艦是著名的有革命紀念 意義的巡洋艦。該艦造於1900年,艦長124米,寬16.8米。1916年,它因作戰受損被送到造船廠去修理。1917年11月7日 (俄歷10月25日),“阿芙樂爾”號按照信號,向冬宮發射了第一炮,揭開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序幕。

1948年根據列寧格勒市蘇維埃執委會的決定,它被作為軍艦博物館,永遠地固定在涅瓦河上。目前,該艦被政府移交給納希莫夫海軍學校。該博物館除了軍艦本身外,還有500餘件與該艦光榮歷史有關的檔案和物品。

青銅騎士
青銅騎士是聖彼得堡市標誌性雕塑,位於十二月黨人廣場上。著名雕塑家法兒科內創作的這一藝術佳作,被安置在一塊巨石上駿馬前腿騰空。彼得大帝安坐在坐騎上,兩眼炯炯有神,目視前方。該馬象徵著俄羅斯,而馬匹踐踏著的蛇,代表著當時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力量。這一塑像曾受到偉大的俄國詩人普希金的高度頌揚,寫下了他最出名的敘事詩《青銅騎士》。

伊薩基夫斯基大教堂

伊薩基夫斯基大教堂 伊薩基夫斯基大教堂

位於聖彼得堡市中 心的伊薩基夫斯基大教堂,與梵蒂岡、倫敦和佛羅倫斯的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高102米、長112米、寬100米,整個建築可同時容納1.2萬人。教堂於1818年開工,1858年完工,歷時40年,用工44萬人。教堂的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成雙排托起雕花的山牆。每根石柱就重120噸。四面的柱廊建完後砌牆,再豎起上層的細石柱,最後覆蓋上圓頂,整個建築蔚為壯觀。伊薩基夫斯基大教堂現設有一博物館,遊人參觀完博物館後,還可登上大教堂的屋頂遠眺聖彼得堡市的全景。

馬林斯基劇院

馬林斯基劇院 馬林斯基劇院

馬林斯基劇院的 歷史可以追溯到1783年,從帝國劇院,到1860年根據皇后馬利亞·亞力山羅夫娜命名的馬林斯基劇院,再到前蘇聯時期著名的基洛夫芭蕾舞團,直至1991年恢復“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的名字,舞團經歷了兩個世紀漫長而燦爛的歲月,孕育了一大批在世界芭蕾史上如雷貫耳的偉大明星:馬蒂爾德·卡莎茗卡,安娜·巴普洛娃,瓦斯拉夫·尼金斯基,加琳娜·烏蘭諾娃,魯道夫·努里耶夫,米哈伊爾·巴瑞什尼科夫,這還是著名編導喬治·巴蘭欽走上藝術道路的起點。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擁有兩百多年的輝煌歷史,有俄羅斯“芭蕾航母”之稱,是當今全球最頂尖的古典芭蕾舞團。《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觀眾耳熟能詳的芭蕾名劇也正是在這裡首演。如今。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芭蕾舞團之一,馬林斯基擁有超過200名現役芭蕾舞演員,並為世界各大劇院培養和輸送了大量人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