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
阿列克謝是彼得一世和前妻洛普辛娜的兒子,被認為是皇儲,將來要繼承彼得大帝的皇位。在洛普辛娜和周圍保守派大臣的影響下,阿列克謝也不贊成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彼得一世對此深感失望,但是也沒有廢掉阿列克謝的皇儲身份,因為當時阿列克謝是唯一的皇位繼承人。後來彼得一世把阿列克謝送到德國去讀書,在學習期間,阿列克謝在1711年迎娶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皇后的妹妹,索菲亞·夏洛特為妻。 1714年,阿列克謝夫婦的第一個孩子,納塔麗婭公主出生。次年,阿列克謝夫婦又生了個兒子,取名為彼得。彼得出生十天后,索菲亞·夏洛特病逝。
父親謀反
1718年,彼得一世懷疑皇子阿列克謝參與推翻他的謀反,將阿列克謝投入監獄。阿列克謝死在獄中,三歲的彼得成為孤兒。在彼得大帝和後妻葉卡捷林娜所生的兒子彼得·彼得羅維奇早年夭折後,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成為有可能的皇位繼承人之一。但在1722年,彼得大帝為了防止保守派扶植孫子彼得,在他死後上台復古,下詔更改了傳統的皇位繼承法令,規定皇位不一定非要傳給男性直系後代,也可以按照皇帝本人意願,指定任何人繼承大統。但是彼得大帝駕崩之前,還是沒來得及指定自己的繼承人。
權利鬥爭
當葉卡捷林娜一世病入膏肓的時候,朝中權臣緬希科夫擅造詔書,將帝位傳給年僅11歲的彼得,並同時把所有政敵悉數流放到西伯利亞。由於皇儲阿列克謝參與謀反,死在獄中,彼得大帝的直系後代只有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一人,扶彼得登基,沒有招致臣民的異議。就這樣,11歲的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在1727年5月6日登基,繼承帝位,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三位皇帝,史稱彼得二世。
登基
葉卡捷林娜一世的遺詔中規定,彼得年滿十六歲時方可親政。這樣大權就落在了緬什科夫手中。彼得登基五天后,緬什科夫自封統帥,總領俄羅斯三軍,此後又把16歲的女兒瑪麗婭許配給彼得二世,彼得登基後不到二十天兩人就訂了婚。
名不副實
緬什科夫認為,他的權力來源於攝政,因而就必須全力控制弱勢的彼得二世,但同時又不能允許潛在的皇位繼承人接近權力中心。當時能夠覬覦皇位的,只有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兩個女兒安娜·彼得羅夫娜、伊莉莎白·彼得羅夫娜和彼得大帝同父異母的長兄伊凡五世的女兒安娜·伊凡諾夫娜這三個人。這三個人遭到緬什科夫不同程度的打擊:安娜·彼得羅夫娜被嫁到德國,遠離俄羅斯;伊莉莎白被剝奪一切職位,閒居在家;就連威脅最小,最為弱勢的安娜·伊凡諾夫娜也被嚴令不準離開封地,甚至在彼得二世登基時也沒有被允許進京覲見。
彼得二世年幼,不理朝政,所有國家政務全部委託給緬什科夫處理。彼得也不喜歡學習,整日遊樂,經常帶著年輕的多爾戈魯基公爵、17歲的姑姑伊莉莎白等人出去打獵。軍政大權就被緬什科夫一個人把持。
推翻統治
彼得二世雖然年幼,但對緬什科夫很不滿意。在他支持下,多爾戈魯基公爵等保守派代表策動了推翻緬什科夫的行動,在1727年9月初逮捕了緬什科夫,指控他叛國,貪污,全家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奪權
1728年2月4日,彼得二世下詔,把皇宮移回莫斯科。儘管在名義上聖彼得堡仍舊是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但實際上所有行政命令均出自莫斯科。這個很有象徵意義的舉動標誌著保守派在俄羅斯政壇的捲土重來。朝政被多爾戈魯基家族、納雷什金家族、列普寧家族等保守派勢力把持。
1728年2月25日,彼得二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舉行加冕大典。這次加冕大典的程式安排被當作典範,此後俄羅斯歷代皇帝的加冕儀式均參照於此。在莫斯科,彼得二世仍舊不理朝政,終日遊樂,所有政務現在則委託多爾戈魯基公爵處理。 據俄羅斯歷史學家薩拉維奧約夫記載,當時前來莫斯科的外國使臣眼中的俄羅斯完全是一派頹相:皇帝不理政務,朝綱鬆弛,官員貪污腐化成風,各類國家行政和議政機關根本就不處理政務,各類主管官員利用職務之便,為所欲為。
病逝
多爾戈魯基公爵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也效仿緬什科夫,來了個聯姻,把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彼得二世。彼得二世對強加的婚姻不太滿意,但又不能自己作主,只好勉強答應下來。儘管這樣,彼得二世在公開場合對未婚妻的態度十分冷淡。二人的婚禮定於1730年1月18日舉行。 1730年,在婚禮前幾天,彼得二世病倒。1月19日凌晨,年僅14歲的彼得二世因天花逝於克里姆林宮。 彼得二世尚未生育,羅曼諾夫家族男性譜系至此絕嗣。誰將繼承皇位再度成為俄羅斯國內政治鬥爭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