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傳播論

影像傳播論

五、創意影像 六、娛樂影像 七、廣告影像

影像傳播論——新聞傳播學文庫
圖書作者: 盛希貴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 7300063217
出版時間: 2005-3第1版
印刷時間: 2005-3第1次印刷
開 本: 32
價 格(元): 20
【作者簡介】
希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文學(新聞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攝影家協會北京攝影函授學院副院長,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常務理事,教育培訓部常務副主任。 主要著作:《新聞攝影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新聞攝影》(主編),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2月。其中《新聞攝影教程》作為教材受到廣泛好評,並於2003年4月出版了第二版。另有多篇論文在《中國攝影報》、《人民攝影報》及《新聞戰線》等報刊上發表。 主要研究領域:新聞攝影、影像傳播學、視覺傳播研究。
【內容提要】
隨著影像技術、印刷技術、電子傳播技術等的數位化和數字傳播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進入"視覺化"、"圖像化"時代。與"視覺化"、"圖像化"緊密相關的關鍵字之一是"影像"。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新聞傳播中,還是在新聞傳播學的學術研究、不同學科的著述、文獻中,人們都常常聽到、讀到、用到"影像"這個概念,但是,對"影像"卻從未做過認真的界定。影像究竟是什麼?應當如何界定其內涵?影像的本質是什麼?影像傳播的規律有哪些?等等,關於影像本體的研究少之又少;有關"影像傳播"的理論研究也不多見。在國外,對於視覺傳播的研究有一些著述,但是具體到影像,尤其是將攝影、電影、電視等融為一體的影像傳播著述也不多見。
本書以大眾傳播理論、視覺心理學、視覺傳播理論等為依據,以影像本體研究、現代社會中影像傳播的特點、過程、效果、功能、對社會的影響以及影像傳播者和客群研究等為主要研究對象,揭示影像傳播的基本原理和規律;並且,以批判的眼光來分析影像傳播帶來的社會問題,提出改進、提高影像傳播質量、加強影像傳播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建議。
本書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影像傳播和理論、視覺傳播與影像傳播的發展歷程、影像世界的特點、影像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對人類文化的貢獻;
第二部分,對影像本體進行研究,包括影與像、影像釋義、影像的本質、影像的種類、影像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關係等具體內容;
第三部分,影像傳播研究,包括影像傳播技術、影像的作用、影像傳播的社會功能、影像傳播的文化價值取向、影像傳播中的法律與倫理問題以及視覺化、全球化、網路化背景下的影像傳播等;
第四部分,就締造現代化的中國影像文化、加強隊伍建設、客群教育與媒介批評和影像傳播學學科建設等提出了建議。
【目錄】
第一章 視覺教養理論與影像傳播
第一節 視覺教養——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
一、雙通道編碼理論
二、多渠道傳播與提示-累計理論
三、冷與熱——馬歇爾·麥克盧漢的媒體劃分理論
第二節 視覺傳播的發展
一、感覺器官與信息傳播活動
二、從文字起源和古文字研究成果看視覺傳播的歷史
三、追求形象的準確、迅速記錄和傳達——從繪畫到攝影
第三節 影像運用於大眾傳播的歷程
一、大眾傳播史上與影像傳播相關的重要事件
二、推動影像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 影像世界——現代人類生活離不開的第四時空
第五節 影像對人類文化的貢獻
第二章 影像本體研究
第一節 影與像
一、形、影與攝影
二、形象、圖像與影像
第二節 影像釋義
第三節 影像的本質
一、影像是對被拍攝對象突出視覺特徵的選擇記錄和科學的形象再現
二、影像是對被攝對象的具體又抽象,完整又不完全的形象再現
三、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是影像的本質特徵之一
四、影像是與實物最為接近的特殊符號
五、影像與語言、文字相互依存
第四節 影像的種類
一、銀鹽影像、磁錄影像與數字影像
二、紀實影像與非紀實影像
三、藝術影像與非藝術影像
四、靜止影像與運動影像
五、創意影像
六、娛樂影像
七、廣告影像
第五節 影像世界與現實世界
第三章 影像傳播研究
第四章 面向未來的影像傳播業與影像傳播學學科建設
英文摘要
主要參考書目與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