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雄[烈士]

彭雄[烈士]

彭雄,曾用名彭文燦。江西永新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3軍團第2師通信員、通信班班長、通信排排長、師司令部作戰參謀、連長、營長,第6師第16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和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1軍團第1師第13團團長,第4師參謀長。抗日戰爭開始後,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第686團參謀長、補充團團長,黃河支隊支隊長(司令員),新四軍第3師參謀長,第3師兼蘇北軍區參謀長。 1943年3月18日赴延安途中,在江蘇連雲港以北海面同日軍遭遇戰鬥中犧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生平經歷

抗日戰爭

1938年1月,任八路軍路東支隊司令員,率部入山東,開闢魯南、魯西、魯西南抗日根據地。

同年6、7月間,1000餘名日軍追擊國民黨第3集團軍司令于學忠部,乃率部截住日軍激戰竟日,使于學忠部安全脫險。

1939年春,日偽軍1000餘人“掃蕩”黑山,即指揮所部以小股兵力伏擊敵人先頭部隊,以主力奔襲敵尾,予敵重大殺傷。

時任新四軍三師參謀長的彭雄 時任新四軍三師參謀長的彭雄

1939年3月,陳光、羅榮桓率115師師部和343旅挺進山東,彭雄任獨立團參謀長,與團長楊勇共同領導魯西地區的抗日鬥爭。此後,彭雄率部進入蒙山一帶,協助中共費縣工委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開闢費北抗日根據地。

6月,日偽軍從兗州、泗水、費縣據點糾集數千名兵力,兩次進犯費西、仲村一帶根據地,均被彭雄率領東進支隊主力和地方抗日武裝擊退。

8月,率部打垮了破壞抗日根據地的反動會道門“無極道”、“紅槍會”武裝勢力。

10月,又把製造摩擦的頑固派張里元部第3旅驅逐至上冶以東地區,鞏固和擴大了費南、費北抗日根據地。當時,費縣、平邑一帶流傳著這樣的民謠:“澇怕陰,旱怕晴,鬼子漢奸怕彭雄。聽到彭雄來,鬼子漢奸跑掉鞋。聽到彭雄到,鬼子漢奸不敢笑。”

1940年10月,彭雄調任魯西軍區副司令員兼黃河支隊支隊長。

1941年2月,任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兼蘇北軍區參謀長。

最後一戰

1943年春,與11名團以上幹部赴延安學習,任隊長,旅長田守堯任副隊長。因陸上交通被敵切斷,搭乘木帆船取海路北去山東濱海解放區再轉赴延安。

3月17日凌晨,船駛至山東嵐山頭附近海面時,不幸被與日軍巡邏艇發現,彭雄沉著應戰,先把暈船體弱的田旅長與女同志安排在底倉,布置火力,待日艇靠近,誘使日軍小隊長及翻譯登船“檢查”時猛地將其推入海中,又將集束手榴彈扔上敵艇,炸死炸傷10餘名敵兵。在激戰中彭雄胸部3處負傷,壯烈犧牲 。

人物事跡

“澇怕陰,旱怕晴,鬼子漢奸怕彭雄。聽到彭雄來,鬼子漢奸跑掉鞋。聽到彭雄到,鬼子漢奸不敢笑。”彭雄,搶渡金沙江的勇士,大戰平型關的英雄,英勇善戰的青年軍事指揮官,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

彭雄[烈士] 彭雄[烈士]

彭雄,原名彭文燦,1915年出生,江西永新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排長、作戰參謀、連長等職。隨軍參加長徵到陝北後,任紅三軍團十三團參謀長。1937年初,任紅四軍參謀長。 1938年6月,彭雄任八路軍路東支隊司令員,率部入山東,開闢魯南、魯西、魯西南抗日根據地,建立敵後根據地。當時,正值侵華日軍千餘人追擊國民黨第三集團軍于學忠部。為團結國民黨共同抗日,彭雄率部在龍王山截住日軍,為其解圍,使于學忠部安全脫險。日軍被截阻後,瘋狂報復,步步緊逼彭雄所部。彭雄不畏強敵,身先士卒,指揮兩個連士的兵堅守陣地整整一天,戰鬥中有一個排的兵力幾乎打光,終於拖住了敵人。 1939年春,日偽軍1000餘人“掃蕩”黑山,彭雄指揮所部以小股兵力伏擊敵人先頭部隊,以主力奔襲敵尾,予敵重大殺傷。1939年3月,陳光、羅榮桓率一一五師師部和三四三旅挺進山東,彭雄任獨立團參謀長,與團長楊勇共同領導魯西地區的抗日鬥爭。此後,彭雄率部進入蒙山一帶,協助中共費縣工委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開闢費北抗日根據地。6月,日偽軍從兗州、泗水、費縣據點糾集數千名兵力,兩次進犯費西、仲村一帶根據地,均被彭雄率領東進支隊主力和地方抗日武裝擊退。10月,又把製造摩擦的頑固派張里元部第三旅驅逐至上冶以東地區,鞏固和擴大了費南、費北抗日根據地。 1941年2月,彭雄任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為了提高軍隊軍事素質,他不僅注重練兵,而且組織指戰員學習、研究軍事理論,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抗日鬥爭的實踐。他不但在新四軍三師師部成立了軍事研究編輯委員會,專門收集有關戰爭、戰略、戰術等軍事書籍,編成軍事叢書,作為當時幹部學習的教材,還要求所屬旅、團組織研究委員會,彙編出版軍事研究專題文章。他親自為《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寫了700多字的序言,要求大家在把軍事理論與革命實踐緊密結合過程中要克服兩種片面性:一種是只追求理論,不顧實際;一種是只講實際,不學理論。 1943年春,三師黨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選送彭雄和八旅旅長田守堯等11名團以上幹部組隊赴延安學習,彭雄任隊長,田守堯任副隊長。因陸上交通被敵切斷,於是搭乘木帆船取海路北去山東濱海解放區再轉赴延安。3月17日凌晨,船駛至連雲港北部海域時,不幸被日軍巡邏艇發現。彭雄沉著應戰,先把暈船體弱的田旅長與女同志安排在底艙,再布置火力,待機殲滅敵人。日艇靠近了木帆船,在日軍小隊長及翻譯登船“檢查”時,同志們猛地將其推入海中,又將集束手榴彈扔上敵艇,炸死炸傷10餘名敵兵。敵艦忙掉頭逃跑,在離木船約400米的海面上稍作喘息後,利用裝甲的優勢,又沖了過來。彭雄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網來到船頭,給大家帶來了力量與勇氣。同志們雖然只有輕武器駁殼槍,但一陣猛射也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 戰鬥在激烈地進行,敵人傷亡慘重,我方傷亡也很大。激戰中,彭雄腿部不幸中彈受傷,前艙的同志們也大都犧牲了。有同志提出,如果敵人再發動進攻就跳海,寧死不做俘虜;也有人提出炸船,與敵人同歸於盡。身負重傷的彭雄回答說:“我們都是共產黨員,決不屈服!但現在跳海、沉船還早。就是死,我們也要死得有價值,等敵人上了船,再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不是更有意義嗎?”他號召同志們:“哪怕只剩一個人,也還要打下去!” 這場血戰從凌晨持續到黃昏,最後敵人軍艦被迫敗退。敵軍死亡6人,餘人全部受傷。新四軍勇士終於脫險,改在小沙東登岸,創造了以木船三次擊退敵人巡邏艇的光輝戰例。而彭雄卻因腿部、胸部多處中彈,傷勢嚴重,壯烈犧牲。時年28歲。

人物評價

埋葬地點

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第三坡段小沙東海戰烈士冢

彭雄[烈士] 彭雄[烈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人物紀念

彭雄、田守堯犧牲的訊息傳到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了題為《新四軍某師參謀長彭雄、旅長田守堯同志壯烈殉國》的報導。彭雄犧牲後,其遺體安葬在江蘇省贛榆縣抗日山烈士陵園。

彭雄一生先後經歷了土地革命、二萬五千里長征和抗日戰爭,戎馬生涯14 年,馳騁半箇中國,驍勇善戰,人稱“彭猛子”。彭雄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善於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強調將軍事理論與革命戰爭實踐緊密結合,批評盲目蠻幹是“狹隘經驗論”,而只求理論不顧實踐者將是“空中洋樓”,曾經主持編寫了《水網地區的戰術問題》、《中國古戰術之研究》等,深受基層指揮員的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