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照

彭文照,53歲,民間藝術大師,鶴峯縣滿堂音的第六代傳人。 由於彭文照非常聰慧,7歲時就正式師從張自海,學習表演滿堂音。 彭文照介紹說,現在請他們唱滿堂音的人越來越少了,今年以來,他們僅僅出去演唱了兩次。

簡介

彭文照,53歲,民間藝術大師,鶴峯縣滿堂音的第六代傳人。

經歷

彭文照的師傅名叫張自海,出生於20世紀20年代,30年代起就師從其叔叔張崑山學滿堂音
張自海叔侄原本是鶴峯縣燕子鄉朱家台人,1950年以後,張自海搬遷到該縣五里鄉扎雞村,也就是彭文照所在的村。在那個年代,皮影戲表演是一種不錯的謀生手段。基於這個原因,彭文照的父母決定將自己的兒子送到張自海門下拜師學藝。由於彭文照非常聰慧,7歲時就正式師從張自海,學習表演滿堂音
剛開始,彭文照整天就是給師傅打雜。17歲時,彭文照開始和師傅同台表演。又過了10年,彭文照開始了自立門戶走村串戶表演滿堂音的生涯。
“以前喜歡滿堂音的人很多,我們下鄉演出都忙不過來,記得1979年我們一連3個月幾乎天天都有演出。那時候五塊錢一場,一演就是一個通宵。”回憶起往事,彭文照非常開心。
彭文照說,那時候,每當唱到動情處,很多觀眾都會隨著故事情節情不自禁地流淚。他記得有一次在五峯縣演出的時候,不遠處正在放電影,但放電影的地方觀眾寥寥,而他們演出滿堂音的地方卻“人滿為患”。
那些年,附近的村民有什麼紅白喜事,都會請彭文照他們去表演滿堂音,他們不僅會在鶴峯縣境內表演,偶爾還會到鄰近的湖南省桑植縣、石門縣等地去表演。
由於滿堂音音樂節奏輕快活潑,旋律舒展流暢,鄉土風味濃郁,故事性強,在那個農民文化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滿堂音是窮鄉僻壤中農民非常喜愛的精神食糧。

傳承

雖然獲得了民間藝術大師稱號,但彭文照絲毫高興不起來。
彭文照介紹說,現在請他們唱滿堂音的人越來越少了,今年以來,他們僅僅出去演唱了兩次。彭文照分析說,現代強勢文化對傳統民間文化形成衝擊、滿堂音演唱人才越來越少、缺乏資金購置相關設備都是滿堂音衰落的原因。
據彭文照介紹,滿堂音沒有具體的音樂唱本和文字台本,以師傅口傳心授為主要傳承方式,滿堂音的傳統劇目達300多個,由於長期沒有人點唱,他現在能夠唱的劇目只有幾十個了,很多劇目再無人能夠演唱,已經失傳。另外,由於學滿堂音的人越來越少,現在當地能夠參與演唱滿堂音的只有5個人了,而每次演出最少需要4個人,常常都湊不齊演出人員。
獲得民間藝術大師稱號後,彭文照感覺到自己身上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說自己會好好“組織”,讓更多的人欣賞到這個民間曲藝孤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