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華

1951年生於香港。完成中國小學習後,於1968年選擇了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學習。1972年學成回港,進入其家族企業。這年年底,他被派往中國大陸採購原料。“第一次到大陸,看到人們生活的艱辛,我開始想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彭建華說。從1973年起,彭建華每年至少都會到大陸2次,有意識地關注大陸的發展。

基本信息

學校董事長

談起合作辦學最初的想法,彭建華說,當時為了提高公司管理者的素質,公司里專門設定了培訓部,對中層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漸漸的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培訓的效果也很顯著。這讓彭建華意識到,中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的儲備和積聚離不開教育。要改變中國落後的現狀,必須把中國的教育搞好。而要改變中國的教育現狀則必須從基礎教育入手。

彭建華發現,在高等職業教育方面,加拿大具有顯著的優勢。與中國不同,加拿大的高等職業教育是與普通大學完全接軌的,學生在完成前兩年課程,取得專業證書後,既可以走向社會參加工作,成為專業型人才,也可以在工作過一段時間後,重新返回學校繼續攻讀學位。

於是,彭建華想結合中國教育固有的優勢,取法加拿大先進的教育理念,創辦一所中外合作學校。現在看來,彭建華當時的眼光是相當敏銳而深遠的。他也是中國最早提出中外合作辦學思路的少數人之一。

貢獻:

開闢中國教育“教學信息化、數位化”時代

相關文章:

“中外合作辦學第一人”彭建華 再獲殊榮

北京中加學校率先實現教學信息化、數位化

彭建華:中外合作辦學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開創中外合作辦學先河 人民大會堂見證中加學校11年輝煌

高交會上海外展團看好中國市場

加強中外交流 弘揚傳統文化

北京中加學校2008年畢業典禮在北京舉行[組圖]

秘書長

工作分工: 負責市委具體工作協調,分管農業和農村、機關黨建工作

個人簡歷

華,男,漢族,1964年10月生,四川井研人,198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參加工作,省委黨校政治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

1981.09—1984.07 西昌農專畜牧獸醫專業學習

1984.07—1985.04 德昌縣寬裕鄉政府幹部

1985.04—1986.10 德昌縣寬裕鄉政府副鄉長

1986.10—1988.09 中共德昌縣委組織部主辦幹事

1988.09—1989.12 共青團德昌縣委書記

1989.12—1990.10 攀枝花市檢察院政治處正科級助理檢察員、仁和區檢察院起訴科副科長

1990.10—1992.07 中共攀枝花市委組織部幹部一處幹部

1992.07—1994.04 中共攀枝花市委組織部幹部一處副處長

1994.04—1999.10 中共鹽邊縣委副書記(其間:1994.09—1997.06川師大經濟管理專業函授學習;1997.09—1999.07川大黨政幹部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研究生課程班學習)

1999.10—2001.02 中共鹽邊縣委書記

2001.02—2002.11 中共鹽邊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2.11—2003.03 中共攀枝花市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2003.03—2005.06 中共攀枝花市委常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市直機關工委書記

2005.06—現在 中共攀枝花市委常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2003.09—2006.07省委黨校政治學專業研究生班學習)

省八次黨代會代表

革命烈士

彭建華(1910—1938) 原名彭傳彬。山東省鄒城市太平鎮人。1932年初在聊城三師學習時加入中國共產黨。 9月,負責中共鄒縣支部宣傳工作,後任中共鄒縣縣委委員,中共鄒縣工委書記。1937年任縣委書記,積極發展抗日武裝。微山湖東地區各抗日武裝,於12月中旬在鄒西南亢阜村鄉農學校集中舉行了抗日武裝起義,組建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他任政治主任。1938年在平息“紅槍會”的戰鬥中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