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廣能

彭廣能

彭廣能,男,重慶石柱人,1966年7月生。預防獸醫學博士,長期從事奶牛疾病、野生動物疾病、小動物疾病和其他家畜家禽疾病的臨床診斷和防治研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彭廣能,男,重慶石柱人,1966年7月生。1990年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獸醫學系獸醫專業(五年制本科),1999年7月在四川農業大學獲預防獸醫學碩士學位,導師為郭萬柱教授和程安春教授。2010年6月獲四川農業大學預防獸醫學博士學位,師從汪開毓教授和夏鹹柱院士。現為第八批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現任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學動物醫院院長兼臨床獸醫學系副主任、教授、碩士導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外科學分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四川省畜牧獸醫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四川省畜牧獸醫學會獸醫外科與小動物醫學分會理事長,四川省犬業協會寵物醫師分會副會長。

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一直從事《獸醫外科手術學》、《獸醫外科學》和《小動物疾病學》的教學工作,《獸醫外科學》是學校首批校級優質特色建設課程;承擔的研究生課程有《獸醫外科手術學專題》、《獸醫外科學專題》、《小動物與野生動物疾病學專題》、《獸醫臨床實踐》和《研究生班討論》;研究方向為實驗醫學與外科學研究、小動物醫學和野生動物疾病研究;率先在全省獸醫領域創立了“實驗醫學與外科學”研究方向,先後進行了腸梗阻、局部腦缺血、腸道菌群失調、血管搭橋、急性胰腺炎、股骨頭壞死、肝纖維化等病理模型的構建和發病機理研究,為推動全省獸醫外科學與小動物醫學事業的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從事行業

長期從事奶牛疾病、野生動物疾病、小動物疾病和其他家畜家禽疾病的臨床診斷和防治研究,先後診治動物疑難疾病上千例,特別對奶牛皺胃移位的發病機理和臨床防治進行了大量研究;舉辦了多期奶牛疾病防治培訓班和全國中級寵物醫師考證培訓班;從1998年起多次到碧峰峽野生動物園、瑩華山野生動物園、重慶動物園、金堂野生動物園和寶興等地搶救許多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生命。2001年3月和同事一起完成了世界首例大熊貓截肢手術並成功地進行了護理,使一隻在四川寶興野外發現的嚴重受傷的大熊貓—“戴麗”得以存活,克服了大熊貓手術後護理難以成功的難題,並首次將眠乃寧套用於大熊貓的全身麻醉。先後被國內外幾十家新聞媒體報導。社會經濟效益顯著,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主持完成省教育廳自然基金預研項目1項,主持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項,共同主持大熊貓國際合作資金項目1項;先後主研國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主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十五和十一五規劃教材各1部和專著1部,副主編和參編教材及專著9部,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

1990年7月被評為四川農業大學優秀大學畢業生,1992年被表彰為四川農業大學校級優秀共產黨員,1993年“發酵血粉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第4主研),2002年12月和2005年12月分別被表彰為四川農業大學成人教育、網路教育和自考工作先進個人,2005年9月被評為四川農業大學學術骨幹,2006年6月主編的《獸醫外科學》教材被評為四川農業大學校級優秀教材,2007年7月被四川省畜牧獸醫學會表彰為“學會工作先進個人”2009年11月被評為第八批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2011年6月19日,經四川農業大學第十二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八次全體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彭廣能教授被增列為臨床獸醫學(專業代碼090603)博士生導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