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人傑地靈,商有彭祖以長壽著稱;漢有張綱是為忠臣;晉有李密孝聞天下,其《陳情表》傳為千古佳文;西漢武陽茶肆,使彭山成為世界最早的茶葉產地;盛唐李白讀書台、北宋石龍、明代古建築梓潼宮等,使彭山文物放射出絢麗的光彩。
崖墓,是漢代流行於岷江流域的一種仿生人住宅,鑿山為室的墓葬形式,流行於東漢至六朝時期四川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和長江沿岸。其中,尤以岷江流域的彭山、樂山較為集中。東漢社會,崇尚厚葬、家族葬,並有“視死如生,視死如存”之說,以“生人之禮而葬之”,人生前的一切享受均反映在墓葬中。所以,通過崖墓的平面布局、古樸而精湛的雕刻藝術、眾多的殉葬明器和良好的排水系統等,為我們了解漢代生活風俗、神靈信仰、古代地下建築藝術和雕刻藝術等提供了直觀的視覺形象和寶貴的實物見證。
《後漢書.馮衍傳》載:“鑿崖石以室兮,托高陽以養仙。”這是崖墓最早見於文獻的記載。到了唐宋時期,因其年代久遠,時人不識,崖墓又被附會成了修仙煉丹的“神仙洞府”。南宋大詩人陸游指崖墓為“古得道之人藏丹之所。”因此,崖墓又被蒙上了幽秘神奇的色彩。
兩千年前,一群漢代貴族四處尋找可以使之棲息又能“長宜子孫”的風水寶地,他們在府河與南河交匯處找到了理想的聖地,於是,他們動用了成千上萬的能工巧匠鑿出了精美的世外宮殿--江口崖墓。江口崖墓,以其豐富的文物遺存,真實的反映了漢代彭山政治經濟、生活習俗、建築、雕刻、泥塑藝術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信息。尤其令人驚嘆的是,江口崖墓是我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紀年墓。早在南宋洪适的《隸釋》中,記有紹元丁丑年(1157年)一墓葬的記載。在《中國一百件國寶》一書中,從江口崖墓出土的就有六件。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英國人陶然士、法國人色伽蘭、美國人葛維漢,中國著名學者梁思成、吳金鼎、李濟、陳明達等,先後來到江口,對崖墓進行了系統的考查、發掘和研究,並由南京博物院整理出版了《四川彭山漢代崖墓》一書,在中外考古界引起了很大的的震動。
這裡是一座文化寶庫,是眉山市唯一的一處前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國和世界文明史具有代表性的一處文化遺址。
這是一個充滿靈氣的地方,被郭沫若題為“天下第一吻”的“秘戲圖”把另一種藝術大膽的展示在了世人眼前,這裡是“粑耳朵”的起源地,有博局遊戲的起源依據。
這裡是財氣最旺的地方,保存有漢代最完好的搖錢樹。抗戰期間,南京國民黨中央博物院僅一次就從這裡運走21噸文物,光古錢幣就有2噸之多。明末農民運動領袖張獻忠千船沉銀之地就在這門前,這到底是歷史的偶然,還是上天有意的安排呢?
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口崖墓為依託興建起來的“彭山縣漢崖墓博物館”掩映在翠竹綠樹叢中,占地萬餘平方米,依山傍水,層疊而上,於壯觀中呈現飄逸。本館共分三個展區:一是被稱為“古代仙人修仙煉丹的神仙洞府”的崖墓遺址展示區;二是以明代古建築梓潼宮為陳列室的歷代文物展區;三是以稀世少有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為主要內容的雕塑廳展示區,此外,我們這裡還有最具靈氣的聚財園和少有的武陽古畫苑、古玩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