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六祖經緯

"《彝族六祖經緯》,音譯名《榷濮樞途蘇聶》。彝文歷史典籍,一冊。

簡介

"《彝族六祖經緯》,音譯名《榷濮樞途蘇聶》。彝文歷史典籍,一冊。舒高焦抄寫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七月初九。系紙書線裝本,版面規格為26cm×15cm,從右往左豎行寫,書中除書寫彝文之外,用漢文標註頁碼,還繪有精美的十二生肖插圖畫,又加蓋以漢字譯寫彝語的印章(“堅白思牧”),可謂文圖並茂。全書共84頁,約17600字,由於書中部分篇幅輕度殘損,個別詩句因缺字或字跡模糊而難以釋讀。
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彝文典籍,絕大部分是19世紀40年代初,從雲南武定、祿勸彝區收集來的。此書是民國時期由著名學者馬學良和萬斯年二位先生從雲南武定縣萬德土司府徵集入藏的彝文典籍之一。
 

彝族

 彝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古老民族,也是我國西南地區人口最多的土著居民。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千百年來,彝族人民在西南這片土地上休養生息,不僅在此建立過古滇國、羅殿國、南詔國等諸多政權,而且創造了青銅器、十月太陽曆等古代文明。較早地創造使用文字記錄本民族語言,並對社會歷史、宗教禮俗、文學藝術、哲學思想等方面作了比較系統全面的記載和著述,為子孫後代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典籍。本書就是數以萬計的彝文典籍中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史書
彝文是一種古老的音節表詞義音文字,字數達一萬餘個,其間異體別字甚多,經常使用的只有兩三千個。其創製年代,雖無明文記載,但存世的眾多古文獻和豐富的有字文物足以表明:彝文的使用年代早於漢代。由於彝文經歷了上下幾千年的使用和在西南彝區的廣泛流傳,歷史上缺乏統一規範,用字比較混亂。然而,本書用字極為嚴格,書寫也十分流暢,實為彝文抄本中的精品。
彝文古籍大多以羊皮、土布、麻布包背裝。線裝和捲軸等裝幀形式很少,本書為正規的線裝書,對研究彝文書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行文格式有從左至右豎行和從右向左直書兩種,俗稱“左書”和“右書”,以前者居多,後者極少。
書中以彝族傳統的五言詩句為主,兼和長短句,主要記載彝族始祖篤慕遭遇洪災,率領族人到滇東北洛尼山避難,並與雲貴高原的三大部落聯姻,娶三妻生六子和被推舉為部落聯盟盟主,以及篤慕的六個兒子長大後,分宗立室並發展為強大的六個部落的歷史故事。不僅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而且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是考察彝族歷史,特別是探討六祖分支歷史的重要文獻依據,也是研究彝族文學和詩歌藝術的珍貴文字資料
欄目關鍵字: 善本特藏
輔助分類項: 善本特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