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彈頭,是“飛彈頭部”的簡稱,也就是飛彈的戰鬥部。它主要由殼體、戰鬥裝藥(核或常規裝藥)、引爆控制系統等組成,有的彈頭還裝有末助推控制系統和突防裝置。
矛和盾歷來是在對立中發展起來的,二者相輔相成,缺了誰都難以發展和完善。戰略彈道飛彈的發展也是這樣,一型新飛彈剛剛服役,一套新的反導防禦措施便接踵而至。如何突破對方布設的天羅地網,使飛彈快速準確地命中目標呢?這便是突防裝置的意義。彈頭突防裝置是安裝在飛彈頭部用以引誘、迷惑敵人反導防禦系統的設備。
分類
要提高飛彈的突防能力,要採取有源和無源干擾的方法,對敵反導雷達等預警和偵察設備實施電子干擾,這就是彈頭突防裝置的作用。按電子干擾技術不同,分為消極干擾(有源干擾)突防裝置和積極干擾(無源干擾)突防裝置。
消極干擾突防裝置
消極干擾突防裝置一般由釋放艙、釋放機及金屬絲、金屬箔條、角反射器 等干擾物組成。即讓彈頭拖帶或釋放假目標、箔條、干擾絲等消極干擾物,在空中形成一個個干擾雲和干擾“走廊”,使敵雷達迷盲,無法辯認真假目標。
美國的“民兵”、“海神”飛彈彈頭中裝有總重122公斤,多達1億根塗有鋁粉的金屬絲,接近目標時拋撒開來後可形成一個320×720公里的“空中走廊”,在敵反導雷達無所措手足之時,飛彈乘機突防而至。
積極干擾突防裝置
除消極干擾外,有些彈頭還帶有有源積極干擾設備,通常採用干擾 機向反導雷達發射或轉發雜波干擾信號或欺騙干擾信號,進行主動式對抗干擾或欺騙干擾,以迷惑或欺騙敵方雷達。
美國在發展“北極星”A2潛地彈道飛彈時,曾研製出一個代號為PX-I的突防系統。該系統包括6個再入飛行器誘餌、3團誘餌雲及2個電子干擾機。它曾部署在一艘潛艇的彈道飛彈上,但由於預期中的蘇聯反導防禦系統沒有出現而被拆除。後來在研究“海神”潛地彈道飛彈的突防措施時,美國又提出用一個載有7個誘餌或12個“地物干擾塊”的設備艙代替一個分導式再入飛行器。不過,考慮到當時蘇聯反導防禦系統威脅十分有限,該構想也未能變為現實。
其他突防技術
彈道飛彈還可以採用其它彈頭突防技術以及反攔截技術等來尋求穿透敵方的飛彈防禦系統。飛彈彈頭突防技術是指為防禦敵方對己方飛彈或彈頭的探測偵察所採取的對抗技術,主要包括隱身技術、雷達干擾技術和藏身技術等。反攔截技術,是指為防禦敵方反導防禦系統對己方飛彈或彈頭的攔截毀傷所採取的對抗技術,主要包括多彈頭技術、機動變軌技術、抗核加固技術、抗雷射技術、攔截敵方攔截器和速燃火箭技術等。內容詳見飛彈彈頭突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