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LauriePenny在英國《獨立報》總結:作為一種文化,我們仍然一致不願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大多數強姦犯都是普通人,他們可能有家室,有朋友,有成功的事業,令人景仰的人生,可能是我們的朋友、同事,或是我們敬仰的人。我們不相信好人也會強姦,而事實上好人成為強姦犯屢見不鮮。我們不願接受現實,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現實太殘酷了--與其承認普通人也會成為強姦犯,遠不如告訴自己只有壞人,只有藏在小胡同里、留著猥瑣鬍子、拿著刀子的神經暴力男才會做出強姦這種事那么容易接受。
原因
印度、埃及、巴西等一些國家針對女性的性暴力案如此之高,根本上主要兩個原因:
一是很多地方民風保守,女性認為受到性侵是一種恥辱,所以知情不報。
二是當地警方、法院等機構執法不力,導致許多加害者都無法受到法律制裁。如在印度,很多男性警察會認為,女性受到性騷擾並非嚴重到需要報案,造成很多案件被隱匿不揚。甚至有很多檢調單位、法院會將女性受暴的原因歸咎於衣著暴露,定罪率極低,反而助長歪風。
主要觀念
灰色強姦

英國一項在14至25周歲人群中展開的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一被調查者表示沒有在強制的性教育課上學過何為“同意”的相關內容。
MicheleDecker說:“強姦並非總是會有男人拿著槍指著女性的頭。”Decker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曾為聯合國關於亞洲六國對強姦問題態度的報告撰寫評論。該報告表明,男性會描述自己符合強姦法律定義的行為--即未經同意與女性發生性關係--卻不會使用“強姦”這個詞。“人們總是認為強姦是別人才會幹出的事。”Decker評論道。
拒絕即同意
“追逐”的浪漫感由來已久。不論在電視上,音樂中,還是電影裡,男女之間的來來回回、反反覆覆都會十分浪漫。這種過招在本質上也許並無惡意,如《模糊界限》(BlurredLines,美國歌手RobinThicke2013年專輯及其同名主打歌曲,其部分歌詞被指暗示被強姦女性自食其果、鼓勵強姦文化而飽受爭議)和《寶貝,外面很冷》(Baby,It’sColdOutside,聖誕歌曲、情歌,歌詞涉及約會迷奸藥內容),但了解強姦文化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認識到個人空間與判斷決策的重要意義。
“拒絕即同意”也不能一概而論。例如,在BDSM(即Bondage&Discipline,Dominance&Submission,Sadism&Masochism,綁縛與調教、支配與臣服、施虐與受虐等性行為)中,拒絕無疑意味著同意。但問題是同意並不總是默認態度,JessicaValenti在TheNation雜誌中寫道:除非美國文化與法律規定性行為上的同意態度必須是主動熱情地表達的,否則對於強姦受害者是沒有正義可言的。在認識性侵犯這一問題上,我們是時候丟掉“明確拒絕才算拒絕”的老思想,並開始接受“只有明確同意才算同意”的新標準了。
譴責受害者
密蘇里州一名十四歲女孩稱自己於2012年1月8日凌晨被強姦,對方是瑪麗維爾高中的一名足球隊員,女孩當時因醉酒昏迷。2012年8月12日凌晨,西維吉尼亞州一名十六歲女孩也被強姦,對方兩人均為斯托本維爾高中的足球運動員,女孩當時醉酒昏迷。
上述兩案都引起了全美媒體的關注,但只有後者的被告被最終定罪,而前者的受害人DaisyColeman決定站出來表明自己的身份。兩案的一大共同點是公眾對兩名女孩的態度--二人當時都是醉酒狀態,所指控的都是與自己生活在不同社區的男孩。(Coleman 搬到了城裡,而另一案件的女孩和強姦者不在同一州生活。)
兩起案件發生後不久,男孩的朋友們就在社交媒體上對受害女孩大肆侮辱。案件受到全美關注後,這種敵意只增不減,很多人關注的重點是受害女孩的過錯,而不是被指控的強姦者。
蕩婦可恥
公共場合性行為(不論屬於性侵犯與否)的照片一旦發布在網上,會立刻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關於一樁性侵犯案件,案發時正值俄亥俄大學校友會,繁華街角的這一性侵案件沒能讓過路行人視而不見,也沒能讓他們即時報警,相反,路人紛紛掏出手機,拍下這一幕,並上傳到社交網站Instagram上。
另一起相似的案件,被侵犯者是一名參加Eminem演唱會的愛爾蘭少女。這張照片被上傳到Facebook之後女孩的名字很快出現在了“斯連堡女孩”(Slanegirl。SlaneCastle,愛爾蘭斯連堡,案發時Eminem演唱會舉辦地)這一標籤下。英國《衛報》的EvaWiseman評論說,很悲哀的是,“斯連堡女孩”事件是一個既極端又普遍的例子,反應了國際範圍內人們對於公眾羞辱事件的注意力總是在女性身上。
街頭騷擾
街頭騷擾,或是沿街噓聲,是女性會經常遇到的。這種行為只會惡化暴力的社會風氣,導致遏制強姦文化發展的正氣不足。“停止街頭騷擾組織”(Stoptreetharassment.org)做出了一番對比,證明男性不經同意就在公共場合對陌生女性進行性冒犯的世界無異於男性可以任意強姦的世界,論證中還引用了PhaedraStarling的《薛丁格的強姦者》(Schrödinger’sRapist)。
“在非性場合中無視女性拒絕的男性在性場合中同樣無視女性拒絕的可能性更大,”薛丁格寫道,“如果女性要停止對話,而你要繼續,那么你就是在傳遞一個信息,即你的欲望比她可以不受打擾的權利更重要。”
預防措施
自我防衛

強姦文化就是告訴女孩和女性,要全方位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包括所著之服裝,所做之事情,所處之場合,所用之飲食;圈子之大小,環境之情況,身邊之同伴,交流之分寸;腳上之鞋,手上之包,身上之佩飾,大眾之眼光;同住之室友,身邊之朋友,床上之伴侶,私人之生活;飼養之寵物,防身之利器,自衛之技能,防範之心理--一言以蔽之,你要終日保持警惕,以防自己不幸被性騷擾,因為一旦因為沒有遵守以上各項而被騷擾到的話,就是你自己罪有應得了。
防強姦神器
所謂的“防強姦神器”--帶棱紋的防強姦套套和專為走夜路女性設計的腿毛長襪。這樣的產品就是在告訴女性她們就應該這樣保護自己,而那副長襪或許更在暗示,女性應該更難看一點,讓男人提不起興趣才對,而不是告訴男性要“尊重同女性的人際以及性際界限”。
《環球郵報》的EmmaWoolley報導了這種令人擔憂的“防強姦神器”現狀,她寫道:“我們不得不承認,真正的現狀其實是,有些女性朋友為了避免被性侵犯,只能轉而尋求這些‘神器’的保護。”
潛在危險
男閨蜜福利
“我們都會有一些不涉及到性關係的朋友,女性便會把身邊較好的男性朋友歸入這一類中,但不盡公平的是,她並不知道這位男性朋友會是自己最完美的性伴侶。”這樣的情境設定也就是在說,如果你是某位女性的“男閨蜜”,那么同她的性關係就是給你的回報。
美國最大反性暴力組織RAINN(TheRape,Abuse&IncestNationalNetwork)的數據顯示,約三分之二的強姦都是由熟人作案,這樣一來人們就忽然覺得男性朋友追求女孩,結果沒能把握好自己,越過了那道界限這種事也就沒那么浪漫了。
“男閨蜜的福利”理論是對女性的侮辱,也應引起我們的警惕,因為這一理論是在告訴人們,只要你做個好人、好朋友,女性的身體就會成為你的獎品與回報。這一理論以一種比沿街噓聲更為微妙的方式將女性去人格化,也因此而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我當年也曾認同過這種理論。
把妹達人
當代把妹達人潮流的背後隱藏著兩層價值觀,一是女性是可以擁有的性對象,二是擁有女性的過程是一門可以鑽研的學問。一段來自YouTube的視頻中,這位著名把妹達人真的在校園裡把到了他未曾相識的女孩。
2012年六月,為創意項目籌資的Kickstarter公司叫停了一個名為KenHoinsky的男子的“誘惑指南”,因為用戶發現該指南其實是一本如何迫使女性發生性關係的說明書。
一個月後,XoJane雜誌的S.E.Smith對這一事件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
誠然,人們可以閱讀把妹攻略,但並不會因此就成為強姦犯。他們甚至可以自封把妹達人,不必強姦就可以用這些攻略追求到性伴侶。但我仍然堅持認為,這樣的社會是虛偽的,整個社會性別歧視嚴重,總是把女性當成是獎賞,而非有血性的個人。
受害人心理
害怕曝光
數據顯示,大學校園中,五分之一的女生都有被性侵的經歷,但只有八分之一會因此而站出來,因為大學生受害者大多不會覺得這種事“很嚴重很要緊”或是“應該讓家人或別人知道”。美國國家司法學會(NationalInstituteofJustice)2000年的研究表明,這些女生擔心“缺少證據”,擔心“作案者的報復”或“警方的不屑態度”“警方覺得這種事無關緊要或不願受理”等,因此而沒有報案。即便有些受害人選擇報案,也不一定能保證將作案者繩之以法。全美有擠壓成山的強姦案件,並且據白宮一份報告顯示,“即便逮捕了作案者,檢察官通常也不願對強姦案和性侵案提起訴訟。”
美國國防部調查顯示,軍隊中每三位女性就有一人被性侵過,而由於軍隊特殊的行政管理系統,受害者報案率更低。這一調查發現,62%報案的女性都受到了報復。在紀錄片《無形的戰爭》中,33%的女兵不願報案是因為“接受報案的人是強姦者的朋友”,25%是因為“接受報案的人就是強姦者自己”。
RAINN數據顯示,只有大約3%的強姦犯最終被繩之以法。而根據《無形的戰爭》所述,這一比例在軍隊中只有2%。
編造強姦
全美各地都有負責強姦案的警官被指控的情況發生,原因是迫使受害者承認案件是自己編造出來的。這也就催生了一種新的統計數據,即“編造強姦”。
“編造強姦”的概念經常出自男權活動家之口,這些人大多擔心女性出於復仇的動機,或者只是單純地忘記自己和某個男人睡過了,而利用陪審團的同情使無辜的男性落罪。不過,這樣的思路不只限於男權活動家,海斯曼杯得主JameisWinston的原告遭到了指責,佛羅里達州社區指責就這名受害者毀掉了Winston的事業。
然而,“編造強姦”的現狀卻十分清楚:對司法機關編造強姦的女性數量既少又難以證明其罪。聯邦調查局曾試圖統計這一數據,卻無果而終。關於“編造強姦”沒有官方的數據和記錄,這種情況確有發生,但只是偶爾。
各國狀況
2014年,聯合國對全球大約1.2億名女性進行調查後得出結論,每10人中至少有一人曾在20歲左右被強姦、遭受性侵犯或性騷擾。
埃及和印度
在埃及、印度等長期被視為女權低落的國家,針對女性的性暴力案件居高不下。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埃及女性遭受各種型式的性騷擾比例是99.3%。而被視為“對女性最不友善國家”的印度,近年來傳出多起殘暴的姦殺案,包括駭人聽聞的“印度黑公交案”。
2012年震驚世界的印度黑公交輪姦案揭開了印度國內頻發的性侵現象。2012年12月,23歲就讀於印度德里大學醫學系女大學生,在與男友看完電影回家時,誤上了一輛不在當班的公車,公車上7名男子將其男友圍毆後關押在駕駛室,然後將其拉到車廂後輪姦,輪姦案受害人最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在印度,法律、社會等因素對強姦犯罪的“寬容”縱容了強姦案一次又一次地發生。相關的統計數據,印度每22分鐘就發生一起強姦案,印度首都新德里更是被稱為強姦之都。
對於巴西少女慘遭輪姦案件,有印度網友藉此諷刺印度政府當局在打擊性侵犯罪的不利:“顯然,她們沒有見識過印度這邊的強姦文化”;也有印度網友留言稱,“在印度人的土地上,強姦是崇拜的文化之一。不過目前印度面臨來自巴西的激烈競爭”。
巴西

此案還驚動了聯合國。聯合國婦女署發表聲明,敦促巴西當局調查此案,但希望尊重受害少女的隱私,避免讓她遭到二次傷害。
這起輪姦案性質惡劣,加上通過社交媒體傳播的惡行,在網路上引發了針對巴西社會“強姦文化”的抨擊。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紀錄在冊的強姦案有47636起,只占實際案件的35%。而據巴西政府此前公布的數據,2009年至2012年,巴西強姦案件數量增長了157%。僅2012年,里約熱內盧每天平均發生16起性侵案。
巴西近年來發生過多起性質惡劣的強姦案。2013年,一對美國情侶去里約熱內盧旅遊,結果在乘坐一輛小巴士時遭搶劫。女遊客被三名男子輪姦,她的男朋友雙手被手銬銬住,眼睜睜目睹了這一過程。這起案件當時被稱為“印度黑公交強姦案”的巴西翻版。
2009年,聖保羅州名醫羅傑·阿布戴爾馬西因涉嫌強姦和性虐待56名女患者被警方逮捕。2010年,阿布戴爾馬西被判處278年監禁。弔詭的是,儘管被判處200多年監禁,他竟然享有人身保護令,一直享有人身自由。2011年,阿布戴爾馬西逃出巴西,直到2014年在巴拉圭首都被捕,後被引渡回巴西。
當地一家女性權益組織的發言人LuiseBello告訴當地媒體:這起輪姦案並非不尋常。巴西的強姦文化非常盛行,雖然很多人拒絕承認,但強姦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而巴西法律針對強姦案的處罰較松:強姦成年人罪行的懲罰是6-10年監禁,針對未成年人則會被判處8-12年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