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張齊兵,男,漢族,1966年出生於山西省。博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科院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從事樹木年輪生態學與氣候學研究。
個人簡歷?
2004年3月-現在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2001年7月–2004年2月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2001年1月–2001年6月 ForestBiologist,Pacific Forestry Centre Canadian ForestService, Victoria, Canada
2000年6月-2000年12月 Post-doctoral fellow Department of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University of Victoria, Canada
1993年9月-2000年5月 Research assistant and graduate student choolof Earth and Ocean Sciences University of Victoria, Canada
1988年8月-1993年8月 研究實習員,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
1984年9月-1988年7月 本科生學習, 蘭州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專業
科研成果?
?1. 加拿大西海岸黃衫(Pseudotsuga menziesii)的樹木年輪氣候學研究。 建立了一個兩千年的樹木年輪寬度序列, 和兩個700年的浮動(約在過去的第三和第四個千年內)樹木年輪寬度序列。 黃衫樹的徑向生長與四月至七月的降水量及前一年的生長狀態有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極端乾旱或濕潤事件在過去兩千年間均有發生, 但它們在最近兩百多年間發生的頻率有顯著增加。發現了在距今四千年前, 樹木年輪的生長在十年內由最寬變為最窄, 且持續緩慢生長達十年之久, 而後轉為在平均值附近的小波動生長。 這一樹木年輪異常特徵揭示出在氣候轉型時期,氣候條件有可能出現既快又大的變化。 為分析古氣候變化和生態過程演化提供了依據。
2.人工神經網路技術在樹木年輪學“氣候-年輪生長”回響函式建模中的套用。 提出了克服模型建立中“overfitting”難點的實用技術。 研究結果表明人工神經網路技術可以運用到樹木年輪氣候學之中, 其模擬非線性“氣候-年輪生長”系統的能力優於傳統的多元回歸方法。 該模型可以用來分析多項氣候因子與樹木年輪生長的關係, 並且可以進一步預測給定氣候條件下的樹木年輪生長情況。
3.加拿大BC省中部林區蟲害爆發的時空特徵。 發現了蟲害活動在時間上呈現32年左右的周期性規律, 每次出現持續6-12年, 可使樹木的徑向生長量損失16-21%。; 1880-1999年間的四次蟲害爆發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呈綴塊性發生, 儘管這些蟲害爆發的起始時間, 強度及綴塊大小在各林區不盡相同, 但它們在整個區域上呈現出空間的同步性。 提出了蟲害活動除與氣候條件相關外, 還與森林結構和樹種生物學特性具有相關性。
4. 多年凍土區植被對凍土環境及干擾的回響模式。 運用無趨勢植物群落排序方法及植物種優勢度計算方法對大興安嶺北部植被與凍土環境和森林火災的關係進行了研究, 提出了多年凍土對該區興安落葉松林的生長具有直接的高脅迫作用和間接的保護其生物競爭力的雙重作用。
5. 青海都蘭古墓中祁連圓柏(Sabina przewalskii) 樹幹的樹木年輪學研究。 結合已有的活樹樹木年輪, 建立了該地區公元前326年-公元2000年的樹木年輪寬度年表。 該樹木年輪年表為我們分析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東南緣在過去兩千多年的氣候變化及生態演變提供了依據。
研究項目?
?2004年1月-2006年12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黑河下游胡楊樹的年輪氣候學研究, 研究員, 課題負責人.
2003年1月 – 2006年12月:參加一項中日合作項目: 黑河地區氣候與環境演變規律的研究, 負責其中樹木年輪氣候學的部分工作.
2003年1月 – 2005年12月: 參加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阿尼瑪卿山區祁連園柏的年 輪氣候學研究, 課題第二負責人.
2001年10月-2005年9月: 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創新項目: 西北寒旱區 祁連圓柏的樹木年輪氣候學研究, 研究員, 課題負責人.
代表論文?
?1. He, J.S., Zhang, Q.-B., and Bazzaz, F.A. 2005. Differential drought responses between samplings and adult trees in four co-occurring species of New England. Trees-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press).
2. Zhang, Q.-B., and Hebda, R. 2004. Radial growth patterns of Douglas-fir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central coast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34:1946-1954 .
3. Zhang, Q.-B., Cheng, G., Yao, T., Kang, X., and Huang, J. 2003. A 2326-year tree-ring record of climate variability o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0(14) doi:10.1029/2003GL017425.
4. Zhang, Q.-B., and Alfaro, R. 2003. Spatial synchrony of the two-year cycle budworm outbreaks in central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OIKOS, 102: 146-154 .
5. Zhang, Q.-B., and Alfaro, R. 2002. periodicity of two-year cycle budworm outbreaks in central British Columbia, a dendroecological analysis. Forest Science 48: 722-731.
6. Zhang, Q.-B., Hebda, R., Zhang, Q.-J., and Alfaro, R. 2000. Modeling tree-ring growth responses to climatic variable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est Science, 46: 229-239.
7. Zhang, Q.-B., Alfaro, R., and Hebda, R. 1999. Dendroecological studies of tree growth, climate and spruce beetle outreaks in sub-boreal forest of central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21: 2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