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上海生命科學院研究員]

張鵬[上海生命科學院研究員]
張鵬[上海生命科學院研究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鵬,男。1970年出生。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兼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農業部國家木薯產業技術體系育種與種苗研究室主任,農業部木薯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木薯生物技術中心負責人。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98.05-2001.1,瑞士聯邦理工大學-蘇黎世(ETH-Zurich)植物研究所,博士,主修植物生物技術,導師Prof. Ingo Potrykus和Prof. Nikolaus Armhein。

1992.09-1995.07,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碩士,主修植物遺傳,導師凌定厚研究員。

1988.09-1992.08,山東師範大學,學士,主修生物學。

工作經歷

2005年6月至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植生生態所工作,獲中科院“百人計畫”基金資助,擔任薯類生物技術實驗室課題組長。

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瑞士聯邦理工大學-蘇黎世植物研究所生物技術實驗室(Wilhelm Gruissem教授)木薯研究組課題組長,高級研究助理。從事木薯組織培養、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學研究。承擔多項瑞士國際農業研究中心、蓋茨基金及洛氏基金資助的薯類生物技術課題。

1998年5月至2001年1月,在瑞士聯邦理工大學植物研究所Ingo Potrykus 教授實驗室做博士。從事木薯體細胞胚胎髮生、芽器官發及細胞懸浮培養的建立。同時進行質粒構建、PIG和根癌農感菌介導的遺傳轉化及對轉基因植株的分子生物學分析。

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在華南植物研究所進行秈稻三系親本的組織培養和遺傳轉化。

1995年8月至1997年8月,在山東果樹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蘋果的組織培養和遺傳轉化、果樹的病毒病之檢測與防治。

1993年8月至1995年6月,在華南植物所從事碩士論文研究,包括菜心的離體植株再生之頻率及方式、熱帶花卉及水稻的組織培養和遺傳轉化。

研究方向

薯類生物技術。

主要貢獻

個人成果

主持和參與了瑞士國際農業研究中心、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科技部973計畫和863計畫項目等資助的薯類生物技術課題。2004年獲得德國烏爾姆Eiselen Foundation的Jubilee Prize,2009年獲上海市植物生理學會“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稱號,2011年獲“2011年度明治生命科學獎”科學獎。發表研究論文40餘篇。

研究工作

研究目標是利用分子生物技術,有針對性地改良和提高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和甘薯(Ipomoea batatas)的品質、產量、抗逆性和抗病能力,進一步提高它們在糧食安全和生物質能套用上的潛力和優勢。目前重點開展:1、木薯和甘薯離體植株再生和遺傳轉化系統的建立和最佳化;2、利用過表達或RNA干擾技術對木薯和甘薯之糖及澱粉合成與降解途徑進行修飾;3、通過表達抗逆境基因來改良對逆境的適應能力,特別是乾旱、低溫及鹽鹼;4、提高抗病蟲害和抗病毒病的能力,特別是非洲木薯雙生病毒、甘薯RNA病毒及莖線蟲;5、利用提高自由基清除機制延長儲藏根的采後貯存時間;6、木薯和甘薯功能基因組學及重要基因和啟動子的分離與功能驗證。

獲獎記錄

The Jubilee Prize 2003 of the Eiselen Foundation Ulm, Germany, Ulm/Berlin, October 5, 2004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