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倫

張雪倫(原名湘泉),在1917年時出生於廣東省興寧市寧中鎮洋嶺村,在30年代畢業於興寧縣立第一中學,40年代初開始在華南中學(後改名華光中學)任教員。抗日戰爭結束後,開始寫大量的民歌、詩歌、小說、論文、散文、雜文、戲劇和電視劇,後來擔任寧江詩社副社長、興寧市文聯文學家協會副會長,於1994年時去世。

張雪倫(1917—1994),原名湘泉,廣東興寧寧中洋嶺村人。30年代畢業於興寧縣立第一中學,40年代初在梅縣華南中學(後改名華光中學)任教員。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廣州市主辦文學雜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就讀南方大學,畢業後分配到華南文藝學院。1953年,調入《華南文藝》(後改為《廣東文藝》)編輯部工作,負責客家語系作品的編纂。在編輯工作之餘,深入到梅縣、興寧、五華等地,採集客家山歌、故事、民俗等素材,經過精心篩選、整理,編輯出版《傳統客家情歌選》,短期內即被讀者搶購一空,同時創作新山歌、山歌劇,語言通俗,內容新穎,韻味雋永,被廣大民眾所喜愛。

1980年退休後,回到家鄉定居,先後參加《粵東客家山歌》、《寧水風情》、《興寧客家情歌》、《寧江詩詞》、《古今寧水詩選》、《中共興寧縣委統戰志》以及《民間文學三套集成》興寧縣卷和梅州選本的編纂工作,並擔任寧江詩社副社長、興寧市文聯文學家協會副會長,是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嶺南詩社社員、嘉應詩社理事、梅州首屆梅花獎獲得者。

創作的中篇小說《理想的追求者》,是廣東省暢銷書之一。撰寫的論文《客家山歌探源》和《客家山歌的藝術特色》,學術價值頗高。與張俊賢合寫的論文《略論詩歌與中華民族凝聚力》,參加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廣東省聯合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後,被收入論文集《中華民族精神與民族凝聚力》。創作的電視短劇《角杯風波》,被廣東電視珠江台攝製,在《萬花筒》農家故事欄目中播映。他寫有大量的民歌、詩歌、小說、論文、散文、雜文、戲劇和電視劇,1994年結集出版《木棉居詩文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