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鎮[北京市順義區張鎮]

張鎮[北京市順義區張鎮]

張鎮,北京的東大門,位於順義區東北部,距北京60公里,首都機場30公里,順義城區25公里。處於平谷、天津、河北交匯地帶。東臨平谷區,西臨楊鎮,北接龍灣屯鎮,南與大孫各莊鎮接壤。順平快速路東西貫通全境,大秦鐵路橫穿過境,張焦公路南北貫通全境,趙謝公路縱跨西南境,龍鳳山路將順平路和魏樊路連線,交通十分便利。

鎮域南北長約10.4公里,東西寬約6.1公里,總面積54平方公里,轄29個自然村,總人口2.5萬。張鎮文化底蘊豐厚,歷史久遠,名勝古蹟有呂布囤兵的呂布屯、清朝皇室東陵拜遏駐蹕的行宮等。

歷史沿革

張鎮歷史悠久,遼代已形成張各莊。

至明代,以姓作為村名的何莊、米家莊以及以地物特徵等作為村名的核桃園、南甲莊併入張各莊,組成大村。

清代為三河縣西北路義三鄉。

張鎮風光 張鎮風光

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漸成集鎮。每月三日、八日為大集,五日、十日 為小集。

民國時期隸屬三河縣管轄。抗日戰爭時期先後隸屬薊(縣)平(谷)密(雲)、平(谷)密(雲)興(隆)、平(谷)三(河)密(雲)、平(谷)三(河)薊(縣)、三(河)通(縣)順(義)等5個抗日聯合縣,鎮南北均為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游擊區,解放戰爭期間為順義縣第一區。

1949年4月劃屬順義縣第六區。

1958年,張鎮人民公社成為全縣8大公社之一。

1983年撤社改鄉。

1990年撤鄉改鎮為張鎮。

行政區劃

張鎮29個自然村分別是:小曹莊、柏樹莊、駐馬莊、白辛莊、趙各莊、侯莊、行宮、前王會、後王會、前蘇橋、後蘇橋、王莊、朱莊、聶莊、張各莊、良山、小三渠、麻林山、李窪子、賈窪子、呂布屯、港西、雁戶屯、大故現、劉辛莊、廠門口、蟲王廟 、北營、西營。

地理環境

地理境域

張鎮,北京的東大門,位於順義區東北部,距北京60公里,首都機場30公里,順義城區25公里。處於平谷、天津、河北交匯地帶。東臨平谷區,西臨楊鎮,北接龍灣屯鎮,南與大孫各莊鎮接壤。

張鎮鎮域南北長約10.4公里,東西寬約6.1公里,總面積5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張鎮地處山地和平原的交界地帶,北部是山地,南部是平原,全鎮共有大小山峰29座。全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處於山地和平原交界地帶,北部為山地,南部是平原,有大小山峰24座,從西北向東南斜貫全境。最高山峰是北境的東山,海拔258.6米。東境有無名河,西境有金雞河,均為薊運河水系,地下水埋深8-10米。

地質特徵

張鎮土地有山地、河灘地,但83%是肥沃的輕壤土地及壤土。土壤有機質量1.0-1.2%,含氮0.1-0.15%,鹼解氮110ppm,速效磷13 ppm,速效鉀120 ppm。本地區水源條件較好,地下水充裕,大部分為岩石井。

2002年年平均水位是17.14米/42.31米。 適合種植的作物:冬小麥、玉米、大豆、白薯、花生、牧草、果樹、蔬菜、西瓜及部分品種的中藥材。

氣候特徵

張鎮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時日短促,冬季寒冷乾燥,年降雨量分布不均,春季(3-5月)一般降雨60毫米左右;夏季(6-8月)一般降雨43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7-8月份常出現大雨或暴雨;秋季(9-10月)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而冬季(12-2月)僅有11毫米左右。大雨、暴雨、大風、冰雹是張鎮主要災害性天氣。

全鎮全年平均氣溫11.6°C,夏季平均氣溫24.8°C,冬季平均氣溫-3°C。年降水量平均為695.4毫米,年降水量最大時是1406毫米,年降水量最小為333毫米。三十年平均霜期為180天(以地面凝結白霜),初霜期在10月12日左右,終霜期在4月10日左右。常年日照2793.7小時左右,全年積溫4143°C(大於10°C的積溫)。

水文特徵

鎮域內東有無名河,西有金雞河,均為薊運河水系。地下水埋深平原地帶平均22米左右,山前地帶平均35米左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全鎮森林總面積1460公頃,林木覆蓋率27.3%,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樹16萬株。

經濟

農業發展

現有農用地面積39740畝,其中糧食作物20293畝,經濟作物19447畝,糧經比例約為1:1。糧食作物以小麥、春玉米為主,分別為10884畝和9408畝。經濟作物中,有果樹9222畝,占經濟作物總面積的47%;有林地5149畝,占經濟作物總面積的26%;常年的蔬菜基地1036畝;牧草1425畝;經濟作物還包括西瓜、棉花、黃豆和豌豆等。

張鎮畜牧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已具有一定的規模。現有大規模養豬場3個,大型雞場2個,牛場1個,鴿場1個。

適合種植的作物:冬小麥、玉米、大豆、白薯、花生、牧草、果樹、蔬菜、西瓜及部分品種的中藥材。

全鎮森林總面積1460公頃,林木覆蓋率27.3%,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樹16萬株。大秦鐵路橫穿過境,張(鎮)焦(莊戶)公路貫通全境,趙(各莊)謝(辛莊)公路縱跨西南境,順(義)平(谷)快速路東西貫通全境,龍鳳山路將順平路和魏樊路連線,境內村村有公路相通。

工業概況

張鎮的工業企業正在蓬勃發展當中,工業企業種類齊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服裝出口、機電設備製造、建築安裝、新型建材、裝飾裝潢、光纖通訊、化工、印刷等多種行業並重發展的格局,其中服裝、新型建材、機械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已經形成規模較大的集團企業,構成了張鎮的經濟發展支柱。

工業區概況

張鎮工業區,位於順義區東北部,大秦鐵路,京平快速路穿境而過;距順義區火車站25公里,距六環路、首都機場30公里,驅車約30分鐘即可到達;到天津塘沽港口約有2小時的車程,交通十分便利。

工業區A區位於順平路北側;占地約200畝;現進駐的企業有陶瓷廠、張鎮機械廠、張鎮服裝廠等。

工業區B區位於順平路南側,張孫路西側;占地約600畝;現進駐的企業有北京鑫極泰克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北京廣廈新源石化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北京迪蒙卡特工具機有限公司、北京普利集團等。

文化教育

張鎮現有中學兩所(張鎮中學、趙各莊中學),教職工136人(張中81人,趙中55人),教學班50個(張中30個,趙中20個),學生2205人(張中1315人,趙中890人)。

有國小7所,其中中心校兩所(張鎮國小、趙各莊國小),完小兩所(呂布屯完小、良山完小),村聯辦校三所(駐馬莊國小、王會國小、聶莊國小),共有教職工184人(張小110人,趙小74人);教學班66個(張小38個,趙小28個),學生1778人(張小1083人,趙小695人)。

有幼稚園5所,其中中心園一所(張鎮中心園),聯辦園4所(呂布屯、良山、趙各莊、駐馬莊幼稚園),教職工36人。保教班16個,幼兒490人。

張鎮教育事業經過全鎮廣大教職工及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有了很大發展,辦學條件及效益不斷提高。兩所中學、兩所中心國小、張鎮中心園分別通過市屬驗收,兩所完小也分別於95、97年通過區屬驗收,2000年兩所中學又通過了《北京市遠郊區縣普通中學規範化建設達標驗收》,進一步提高了張鎮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

一、加強領導,依法治教

張鎮對教育的指導思想明確,把教育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召開黨委會、鎮長辦公會研究教育工作,有問題及時解決。政府制定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評價細則,建立主要領導聯繫學校制度,並經常深入學校現場辦公,確保鎮管教育工作的全面實施。

廣泛學習宣傳教育法律法規,每年進行自查、總結等工作。依法治教在張鎮已形成風氣。由於措施得力,張鎮國小三率(入學率、鞏固率、及格率)連續十幾年達100%,中學入學率達100%,鞏固率、及格率均達98%以上。

二、加強兩支隊伍建設,尊師重教

幹部隊伍:張鎮現有中小幼副主任以上幹部30人,其中校級幹部11人,中層幹部19人。校級幹部都持證上崗,本科畢業7人,5人讀研究生課程結業;中層幹部12人本科畢業,8人讀研究生課程結業;大專畢業3人。學校領導班子是指揮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多年來,張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慎重配備提拔幹部,注意抓幹部理論學習,業務學習,分工明確,各負其責,使中小幼有了好帶頭人,為張鎮教育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建立一支政治可靠、質量合格、結構合理並且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義務教育的重要環節。 張鎮在政治上關心教師,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積極發展教師入黨,近三年,又有31人加入了黨組織,為黨增添了新鮮血液。其次,不斷改善和提高教師待遇,每年教師節獎勵先進教師,支持教師進修,時間上給予照顧,工作上給予讓路,經濟上給予補貼;鎮住宅小區,優惠出售給教師。目前,張鎮中學教師136人,本科38人,專科86人,現有8人在學習大專,42人續本學習或準備續本考試;國小教師184人,本科9人,專科85人,中師(含高中)76人。同時,張鎮做到按時發放教師工資,保障經費年終全部到位。由於措施得力,目前,張鎮教師隊伍穩定,為張鎮教育事業的發展兢兢業業工作,受到鎮黨委、政府及全鎮人民的好評。

三、教育教學效益逐年提高

首先,張鎮中學曾4次評為順義區普教系統先進單位,張鎮國小連續5年評為順義區普教系統先進單位,趙各莊中學3次、趙各莊國小2次被評為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單位。

中考取得好成績,以2002年為例,全鎮參加中考學生480人,(張中260人,趙中220人)錄取情況為:市重點56人。其中張中:北京17中學1人、北京廣渠門中學1人、北京宏志班1人、牛山一中31人;趙中:北京人大附中1人、牛山一中20人。區重點(楊鎮一中)54人,其中張中37人,趙中17人。中專、中技(轉戶口)291人,其中張中142人,趙中149人。普高73人,張中45人,趙中28人。職高63人。

四、積極籌措資金,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改善辦學條件是鎮管教育的一項重要職能,是實施義務教育及素質教育的保證。張鎮在及時按時按月撥發教師工資及經費的情況下,積極籌措資金,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91-93年投資830餘萬元,先後建起了張鎮中學、張鎮國小、趙各莊中國小、駐馬莊國小五座教學樓。

94-96年投資400餘萬元,先後完成兩所中學擴建,兩所中小擴建,呂布屯國小翻建任務,並完成了實驗教學達標工作,為中國小購置電教設備、實施教學設備、體育器材、增班桌椅等。

97-99年投資160萬元,先後完成良山完小翻建教室22間,更換及裝修所有教室63間,完成了張鎮國小、趙各莊中國小鍋爐改造,更新取暖鍋爐;購投影儀、圖書等。

2000年投資120餘萬元完成兩年中學教學樓裝修,並通過《北京市遠郊區縣普通中學規範化建設達標驗收》工作。

2001-2002年投資160餘萬元完成了張鎮中小、趙各莊中小教學樓裝修工作,及良山完小22間教室接瓦,呂布屯完小、趙各莊中學實驗樓防水處理等工作。

張鎮在財力較緊的情況下,在尊師重教、積極籌措資金,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及育人環境上做了一些實質性工作,取得了較好效果。今後還要繼續努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斷提高教師政治、經濟待遇,不斷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高素質教育的成果,使張鎮教育水平及辦學效益得到更快的提高。

交通區位

大秦鐵路橫穿過境,張(鎮)焦(莊戶)公路貫通全境,趙(各莊)謝(辛莊)公路縱跨西南境,順(義)平(谷)快速路東西貫通全境,龍鳳山路將順平路和魏樊路連線,境內村村有公路相通。

風土人情

張鎮[北京市順義區張鎮] 張鎮[北京市順義區張鎮]

張鎮有近千年的建鎮史,自古商賈雲集,文化底蘊十分豐厚。古有呂布屯兵,至今留有呂布屯村和東西練兵操場;燕國時期建有東西南北四座兵營;清朝修建了乾隆皇帝行宮,各村“五虎棍”、高蹺會、小車會、雜耍會等民間花會流傳至今。其次,深厚的民俗文化基礎。勤勞聰慧的張鎮人民自古酷愛民間花會活動,秧歌隊、小車會等民間民眾文化隊伍已逐步由原來的6支發展到目前的23支。民俗活動也由秧歌、花會發展到剪紙、琺瑯、刺繡、雕刻等多種形式,逢年遇節都有民眾活動和民間藝術表演。

張鎮的民俗文化活動保留了傳統的民俗藝術,受到了市區有關領導的重視,中國鄉土藝術協會民俗專業委員會多次到張鎮考察和研討,對張鎮的民俗文化活動給予了充分認可。2005年12月,張鎮被授予“中國民俗文化鎮”和“中國民俗活動基地”稱號,這是北京市首家獲此殊榮的鄉鎮。張鎮已連續舉辦了兩屆北京民間花會大賽。2006年的大賽,匯聚了北京、天津、遼寧、河北等地的花會精華,四省同台、絕技亮相、盛況空前。該項賽事已經成為順義區繼燕京啤酒節、農博會之後的第三大節會,是順義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可忽視的力量。大賽已被列為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就的重要內容,活動圖片在國家博物館進行了展出。2007年花會大賽,國家統戰部將邀請港澳台的隊伍前來參賽,這必將使之成為中國民間花會的頂級賽事,其影響力不言而喻。2009年初,張鎮黨委、政府突破傳統,銳意求新,於1月19在張鎮蓮花山舉辦了以“綠色生態山水,和諧文明張鎮”為主題的新春文化聯誼會。多位應邀前來的知名藝術家及媒體記者與區、鎮領導共聚與滑雪場綠色景觀大廳內,共話張鎮未來發展。在室外分會場上,各村村民自發組織的花會表演、應邀前來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曾莊大鼓”等節目豐富多彩,進一步點燃了參會民眾的激情。聯誼會受到多家主流媒體的爭先報導,引起了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立春與打春牛

立春為四時之始終,它標誌著冬季的結束和春天的開始。立春也稱打春,祭祀立春的活動源遠流長,但都同農業息息相關。神農氏嘗百草分五穀,開始了農業,前三皇后五帝都把農業提到朝議上。農為百行之首,春為一歲之先,所以古代習俗中體現著強烈的尚農意識。

吉林省《集安縣誌》記載,立春前一天,要在東郊搭席棚兩座(按照春東、夏南、秋西、冬北四時分別代表四季的傳統說法,春應屬東)。一為縣官吃茶之所,並置紙黃牛一、芒神一、手執柳條鞭一,芒神衣著依照每年曆書更換;二為堂宮及士紳休息之所。 至立春日,縣宮親率僚民、士紳、警衛部隊,排列兩行,並令一人扮春童(其衣如演戲扮馬童者裝束),令騎馬先至春郊迎接春神,俟出城門後,即乘馬速行,然後迴轉,至縣官轎前行禮跪報曰:“一報風調雨順。”縣官賞錢,即乘馬又赴東郊,俟縣宮行到中途,春童又回,至轎前再行禮,跪報曰:“二報國泰民安,”又賞;春童再飛馬東行,俟縣官將到席棚處,又三報“新春來到,”於是縣官等下轎下馬至棚少息,待吉時到來,便祭芒神,打春牛。

芒神又稱為勾芒,鄭玄注說:“勾芒,木正也。”意思是說,勾芒是古代主本之官,故又稱春神、木神,舊有五行(木、火、水、土、金),首先起於木,木是東方萬物之初。傳說勾芒是掌管農事的神祇,其形象為“鳥身人面,乘兩龍行走。”吉林鄉間的芒神過去多被紮成少壯形象,手持鞭子,身著紅衣,腰扎黑布,頭戴草帽,腳穿芒鞋(草鞋)精神威武,乖巧靈通。為了顯示芒神的靈氣,民間所扎的春牛和芒神都有固定尺寸,富有象徵性。芒神身高3尺6寸5分,象徵一年365天,五穀豐登:鞭子霄用柳條製作,具有容的氤氳氣氛,且東北多為尚柳民族;鞭長2尺4寸,代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用線麻紡就的鞭繩,染成五種顏色,分二十四個階段,預示一年二十四節,節節豐收。

立春時刻,人們把春牛抬到城東郊高地,挖一個大坑,裡面插個竹筒,竹筒里放一根鵝毛。都說立春陽氣轉,人們便在竹筒子邊等啊盼啊,終於等到了立春的時刻,只見那絨毛輕輕向上浮動,徐徐地出了竹簡,又輕飄飄地飛上藍天。於是人們大喊大叫:“春來了,春來了!”這時由帶隊的長者手執春鞭,鞭打春牛,並口念經詞:“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土肥地喧;三打三陽開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穀豐登,六打六契約春;七打七星高照,八打八節康寧;九打九九歸一,十打天下太平。”這時候,參加演春的姑娘、小子們繼續演唱歌謠:“春天各地春水流,春姑挖春菜,春小兒放春牛,春日蒞臨,耕犁務勤,風調雨順,利國利民……”

在這過程中,人們從芒神和春牛排列的前後順序來看農事的早晚。如果立春在臘月望,則芒神在午後,鞭及牛腹,以示農作早;立害在正月望,則芒神在午前,鞭及牛膝,以示農晚。

鞭打畢,抬春牛沿地壟緩緩向前移動,走出120步(象徵一年12月),將春牛放在地上,拿鎬頭向正南方“農祥星”方向奮臂刨土,以示該年農事活動已經開始。此時,被打得稀爛的春牛已被打去了一春的懶惰,打來了一歲的豐碩。淘小子們一擁而上,爭搶春牛頭,誰先搶到誰為吉祥,謂之搶春;人們又爭搶春牛腹中的糖果,以為一年的甜蜜。

鞭打春牛,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關東農耕文化習俗。

風景名勝

休閒生態旅遊業

張鎮是北京東北部第一個淺山區,29座大小山脈散布廣闊平原之間,南臥石虎(山),北有龍鳳(山),山水相連,山綴田間,山清水秀,景色優美,位置優越,旅遊資源豐富。全鎮有山地面積4萬畝,沿山果樹帶10000畝,山坡植被茂密,松柏常青,黃櫨、火炬(樹)滿山紅葉,松鼠漫山跑,野兔林中跳,白鷺展翅飛,實為休閒、旅遊、度假之勝地。

蓮花山滑雪場是張鎮綠色生態旅遊的最大亮點,每年冬季前來滑雪的遊客都絡繹不絕。蓮花山滑雪場投資1.5億元,建有會員別墅、雪具房、景觀廳和植物餐廳等特色景觀。此外,張鎮積極鼓勵鎮內發展採摘、觀光、生態度假村等企業發展。現在,金旺果園、貝斯特果園、龍緣山莊度假村等項目的不斷完善,為張鎮生態旅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山一色,一園一果,一路一景,時尚滑雪、採摘吃果”是眾多旅遊愛好者對張鎮留下的最生動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