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善

張迎善

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 一雙手,改造跡地林,次生林44.5頃,種樹26萬多棵。被稱為造林功臣。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出生

1956年,僅推測,在課文《一雙手》中寫到1988年訪問的他,而表彰詞中說明他是32歲,故推斷1956年出生。

事跡

一雙手,改造跡地林,次生林44.5頃;一雙手,種樹26萬多棵、1981——85年造林33垧、生產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層積立方米。被稱為造林功臣。同時,也是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

原文片段

我握過各種各樣的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1988年5月,小興安嶺上的積雪化淨了,樹木睜開了惺忪的睡眼,林區人肩鎬上山。

我去嶺丘的烏馬河林業局採訪。在林場我握過一隻手,我敢說,今後不論在什麼地方,只要再握到它,就能馬上說出。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業工人張迎善同志的手。

和素常採訪一樣,我們見面時先禮節性地握手。兩隻手握到一起的瞬間,我驚訝了:我握的是手嗎?那簡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來,可是沒有得逞。那隻大手把我的手緊緊地裹住了。

他鬆手了,我低頭去察看他的 一雙手。翻過來看手心,掉過去看手背。

這雙手皮膚呈木色,紋絡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顯,為了這次見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這雙手認真地洗過了。

掌面鼓皮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特別粗大肥圓,一隻手指頭就像一根三節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著四條裂紋,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個關節都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纏線做什麼?”我問。

“治手裂。“張迎善說。

“手裂貼膠布塗手油多好?”

“栽樹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塊塊得用手揀出來。要保證苗苗不窩根,苗根得用手送進土裡。栽一棵苗,手得往土裡插三四次。膠布、手油不頂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樹?”

“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樹!他的手一天得往土裡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呢?……這雙手虧得是肉長的,若是鐵鑄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邊說邊去裡屋取來一圈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真是我今生今世見到的第一號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嘩嘩”地搓了幾個來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紅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業局工會一位負責同志向我介紹說:“這雙手已經栽樹26萬多棵,僅198I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44.5垧。這雙手生產木材3300立方米,枝丫3500層積立方米。這雙手讓這位32歲的年輕林業工人,成為伊春林區最年輕的育林功臣,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雙手栽的樹使小興安嶺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變清了。這是一雙創建綠色寶庫的手。”

看著這雙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綠的森林……

頒獎詞

誰能讓荒山成為綠塔;誰能讓濁水成為清溪?

一雙手,改造跡地林,次生林44.5頃;一雙手,種樹26萬多棵!

歷經千錘百鍊,卻知難而進; 忍受千辛萬苦,卻毫無怨言。看到他的手,我仿佛看到一山山碧綠的森林。

他是一名普通的育林工人,他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大山,他像一棵青松,屹立在蒼山之上;他像一棵小草隱沒在山林之中。

一雙醜陋的手,種下無數棵樹,他為祖國,為了後人!留下一片油油樹陰……

只憑這種敬業精神,讓這年僅32歲的年輕育林功臣,創建了一座綠色金庫!

啟發

在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一雙手》中,張迎善的事跡告訴了我們要樂於奉獻。

同被收錄在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25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