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張華父(1898—1984),一作華甫,原名文驊。揚州人。著名書畫家,
古文學家。全國、江蘇省、揚州市書法協會會員和委員,江蘇省文史館館員,揚州市第五屆政協委員。書法成就
早年,從叔父張楚貞學醫兼習書法。後師承書畫名家陳含光,並精
心探討各派書家的藝術風格和治學方法,博採眾長,自成風格。工楷、隸,尤擅篆書。其篆書作品,講究章法、布局,結構嚴謹,以均衡美為基調,線條遒勁,豐滿圓渾、深沉。擅長書寫扇面,用幾十餘種鼎金文書寫,渾然天成。陳含光曾評其書法藝術:“張君華父,獨求之於古,以獵碣為歸,而傍及漢器、秦權,雅俊天然,與楊沂孫不甚遠。”抗日戰爭前,曾在南京舉辦個人書法展,韓紫石為其書寫會標,因而轟動一時。新中國建立後,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為全國性刊物選登。還多次參加中日書法交流活動,在日本展出書法作品。著書立說
張華父潛心研究書法藝術和古代文字,著有《文字學概述》、《國小百問》、
作品(2張)《吳讓之先生年譜》、《吳讓之千字文訂正》等。輯有《唐人詠揚州詩一百首》。同時研究揚州歷史,寫有許多有關揚州的掌故。張華父曾於1963年5月在《揚州師範學院學報》發表《揚州城變遷述略》。治學嚴謹
以一本《說文部首》入手的張華父,一開始的書藝道路就與人們習字的常規相悖,其師陳含光撫掌稱善:“張君華父,獨求之於古,以獵碣為歸,而旁及漢器、秦權、雅俊天然。”可見其古雅書風的形成有其淵源,他於古文字的研究給其篆書創作增加了底蘊,在他的筆下沒有來路不明的錯字,這恰是一個篆書家的必修課。
揚州之子
張華父先生深愛著揚州,他的作品多寫古人詠揚州的詩詞,古詩配上古意盎然的篆書,
張華父作品(2張)讓人覺得形式和內容是那么的和諧,富於詩情的美感,特別能讓揚州人心動。篆書作品
篆書條幅《隋堤柳》是他入選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的作品,體現他的典型風格,
他總是以最平常的心態來寫每幅字。這件條幅通篇婉轉流暢,呈現出一種勻衡美,以中鋒寫就的富於理性的線條,讓人得到寧靜的感受,字形偏長,呈上緊下松的趨勢,有清麗之趣。古代書論中有句話叫做“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張華父先生深解其中滋味,篇末用隸書落款,使得整幅作品又平添了古雅的氛圍,一如古典民樂的委婉和細膩。如果一邊聽著《春江花月夜》,一邊讀這些饒有古意的篆書作品,這也是一種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