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生物學特徵
張莊牛心柿果形呈牛心狀,單果重150克,5年內可結果,10年後進入盛果期,盛果期可達數百年之久。具有四大特點:一是長勢快,結果早,壽命長;二是耐乾旱瘠薄,自花授粉,果實在寒露前後成熟;三是果色呈黃紅色,果皮細,肉脆多汁味甜,維生素含量高,有澀味,單果重為150克;四是深加工能力強,耐貯存,可吊餅,可釀酒。中心柿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石灰質山地最好,主要種植在低山、丘陵、梯田、地邊和庭院周圍,生長發育期需較高溫度,耐旱耐澇。
感官特徵
果實大,方心臟形,縱徑6.9厘米,橫徑7.7厘米,平均單果重237克,最大果重275克,大小較均勻。果面為橙紅色,果皮粗,果粉中等;果頂廣尖或漸突如奶頭,花柱脫落;果基凹,有棱突,蒂窪淺。縱溝淺,果頂部有4條輻射狀小溝,較淺;無縊痕,偶有縊痕呈花瓣狀。果梗短粗。髓大而心空,心室8—10個,多為長卵形,無種子。味香不澀,無不熟果,無病果、蟲果。
理化指標
張莊牛心柿果實橫斷面呈圓形,果肉橙紅色,質地細緻,纖維少,漿液特多,味甜,含總量≥12%,維生素C≥15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16%。
等級分類
根據果個大小、果形、色澤等指標把張莊牛心柿分級。果形上要求具有本品種典型的果形,色澤好,果實直徑60毫米以上的為一級品;色澤較好,直徑50—60毫米的為二級品;色澤較差,直徑40—50毫米的為三級品。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山東省鄒城市張莊鎮境內地貌以丘陵為主,高山林立,海拔超過400米的山有10座,以鳳凰山和連青山兩大山系最為有名。其中鳳凰山最高峰海拔648.8米,高度冠濟寧市群峰之首,是魯西南制高點;連青山與鳳凰山南北對峙,是魯西南第二高峰,最高海拔648米,最低海拔36.7米。
張莊鎮土壤主要分為2種類型:一是褐壤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中上部的嶺坡和陵崗上,土層薄,一般只有25厘米左右,水土易流失;二是淋溶褐土,主要分布於近山階地及傾斜平地;物理性狀良好,宜耕期長,適種性廣。經過多年的地力培養,有機質含量平均達到1.2%,土壤團粒性能良好。
水文情況
張莊鎮屬於淮河流域,河流主要有西戈河、東大河、大燒峪河、小沂河。全鎮有小型水庫17座(其中小一型四座),塘壩及攔蓄工程120多座。水資源以淺層地下水為主,水埋深13—50米,量較豐沛。張莊鎮地下水資源較為豐沛,地下水位在30—180米,是農業灌溉的主要水源。
氣候情況
張莊鎮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回暖快;夏季高溫多雨,雨量集中,天氣變化異常;秋季天高氣爽,雨量明顯減少,氣溫急降,多乾旱,有時陰雨連綿;冬季乾旱,雨雪稀少,多北風。年平均氣溫14.1℃,絕對最低氣溫-18.5℃。年平均降雨量777.1毫米,集中在六、七、八三個月份。全年無霜期205天,日照時數2580小時,全年溫差大,光照充足,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
歷史淵源
張莊牛心柿栽培歷史久遠,其中尤以鳳凰山所產的“牛心”柿子最為有名。
據史料記載,牛心柿遠在唐末宋初開始種植,已有千年的歷史。
淄川區有500年以上的柿樹有10餘株,有的單株可產果1000多千克,大多分布在淄川區的峨莊、口頭、太河、張莊、東坪、黑旺、磁村、嶺子等鄉鎮,年產量可達1080萬千克。
生產情況
2011年,張莊牛心柿地域保護面積1000公頃,年總產量4.5萬噸。全鎮已建成標準化基地達3萬畝,成為山東省最大的綠色食品張莊牛心柿生產基地。
2017年,張莊鎮以鳳凰山流域地標牛心柿種植區域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發展牛心柿種植,規劃種植面積6000畝。
產品榮譽
2009年09月,張莊牛心柿在第六屆全國乾鮮果品生產與科研進展學術研討上被評為名優產品。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張莊牛心柿”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張莊牛心柿保護範圍位於東經東經117°10′20″—117°21′30″,北緯35°19′30″—35°23′30″,主要分布在鄒城市張莊鎮大彥、小彥、東董、西董、王溝、付莊、仙橋等40個行政村。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
張莊鎮地處山區丘陵,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地下水豐富,環境條件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牛心柿生長。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銷售和運輸包裝物上應標註“張莊牛心柿”地理標誌及圖案,並標明產品名稱、數量、產地、包裝日期、生產單位、保質期、產品質量、執行標準、執行標準代號、等級等內容。不符合本標準的產品,其產品名稱不得使用含有“張莊牛心柿”(包括連續或斷開)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