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濱

張若濱

自幼喜愛中國書法,從小走南闖北練就一身非凡的書法功夫。 對待書寫,始終抱一種平常心進行,並提出了“形意書法”的觀點。 天長日久,張若濱從中悟得大理,並揮灑在書法創作中,書法創作,恪守傳統,功力深厚,不趨逐時尚而以形意為指歸,作品簡淡、清和、蕭散、自然。

張若濱,1943年出生,河南省洛寧人。自幼喜愛中國書法,從小走南闖北練就一身非凡的書法功夫。張老師多次參加中、日、韓、新加坡、港、澳、台國內外書法文字藝術交流,近年來張老獨創的荔枝體文字、中國書法象形文字,深受海內外朋友及收藏家和高級院士喜愛。他是中國書法愛好者聯誼會會員、翰墨丹青北京正欣書畫院特邀書畫家、中日書畫愛好者協會會員、洛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亞洲美術家協會會員。
其作品《神、壽、書》在中國書畫聯誼赴日大展上獲二等獎,在日本秋田、姬露、神戶等地展出,後被收藏。曾在東方書畫篆刻藝術國際交流展中獲獎,新疆庫爾勒市書畫藝術節中獲二等獎並被收藏。
原來張若濱出生在洛寧縣長水鄉西街村,是馳名中外的“洛出書處”發源地。洛書古稱龜書,傳說有神龜出於洛水,其甲殼上有神秘的“九宮圖”圖象,倉頡根據此圖像創造了文字。張若濱出身貧苦,並沒有上過幾年學,但聰穎好學,天資奇佳,受倉頡造字、中國文字始祖的文化積澱深厚的洛出書處影響,再加上自幼愛好寫字,對書法藝術情有獨鍾。對待書寫,始終抱一種平常心進行,並提出了“形意書法”的觀點。在書法學習和創作的心態上,張若濱提倡“書當有意用功,無意成功”;並且內外兼修:“強調字內功與字外功,字內功練字,字外功練心,練心放在首位”。更要注意學養:“書法要靠學養來補充,不然的話後勁不足。”“注重人品、注重功力、注重學養,學書法要抱一種平常心。”多年來,其以勤奮刻苦學習、廢寢忘食的磨鍊,並省吃儉用買筆墨紙硯,收集書法碑帖,臨摹書法大家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人,又遊歷江湖,遍看名山大川,每到一處,必訪師覓友,學習他人之長,彌補自己之短,相互學習砥礪,積累了深厚的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閱歷。這為他以後的書法創作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風華正茂
高瞻遠矚
張若濱在深圳時,所居之側有一荔枝公園。荔枝為南方常見喬木,樹體高大,百多年生的樹高能達十幾米,樹冠直徑十五米米以上,主幹粗大。樹皮粗糙成微龜裂狀,造化神奇,荔枝樹形、樹皮竟有梅的亘古奇崛,引得人無數遐思。不同品種,樹表皮的色澤和糙度有差異。大多樹幹黑褐色,表皮較粗糙。天長日久,張若濱從中悟得大理,並揮灑在書法創作中,書法創作,恪守傳統,功力深厚,不趨逐時尚而以形意為指歸,作品簡淡、清和、蕭散、自然。在書法實踐中,注重字的結體和字勢,對於結體,講究“多變”;對於字勢,講究挺拔爽利;尤其對於布局和布白,見解獨到,以對荔枝形態的感悟用於書法章法,進退有度,晴郊駟馬,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荔枝體”。荔枝書法,起止爽利純淨,使轉輕鬆婉暢,筆勢於險峻靈動中透出沉穩溫和的態度、神凝氣清的風情。體態清秀腴潤、俊俏巧麗。至於章法構成,輕重和諧、進退有度、疏密妥帖、虛實相安,因而觀賞之際,總覺被引入心平氣和、悠然自得的精神境地。
壽 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