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化

張若仲生於1612,卒於1695年,字聲玉,號次巒。於萬曆四十年(1612年)生於漳浦丹山古致頂(今赤土溪東村古致)。其為祖父張應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府學歲貢,授古田訓導。張若仲聰明俊秀,讀書明理,凡事以不違背良心為準則,言笑不苟,行為謹慎,待人恭敬,自幼養成廉正自持的美德,與胞兄若化讀書於“來紱山房”。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張若化(1599~1684年),字雨玉,號蒼巒,明末清初漳浦丹山古致頂(今赤土溪東村古)人。生於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

人物生平

青年時師事黃道周,得聞儒家“明誠”的學說,領悟到其中的精微和要旨,並且旁及樂律、曆法、政事、詩文等,各類知識無不融會貫通。崇禎九年(1636年),中舉人,接連兩科參加會試,沒有登第,暫時逗留京師。此時,適遇黃道周因向皇帝進言而被囚禁於大理寺監獄,他改裝成僕人,雜在廝役中,冒險進入獄中探視黃道周,並為之傳遞訊息。此後,不再參加會試,在家奉養雙親。明亡後,南明隆武在福州建立政權,征拜若化為江西監察御史,他應召赴任數月,隨即乞請歸休。從此,在丹山家中隱居40年,勵志獨行,疾惡守義,徜徉泉石,嘯歌自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無疾而終,享年85歲。

人物作品

他的著作有《磊庵存稿》,並為慈雲嶺亭題匾“鶴駐雲停”,為橫內泗洲佛寺題聯:“池如泗水堪禪月,山即幔亭聳法雲。”若化子士楷,字端卿,克承父志,隱居山林,在閃園架崖為屋,精研理學,漳浦學者爭拜之為師,稱為“理學布衣”。 張若化著有《濮鉛山人集》、《談學錄》、《明儒林列傳》、《土室庸言》、《藝苑提宗》、《靜學編》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