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經[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經[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經,1957年10月10日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化學海洋學與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1982年張經從南京大學畢業後到山東海洋學院海洋地質系學習;1985年獲得山東海洋學院碩士學位;1988年獲得皮埃爾和瑪麗居里大學博士學位後進入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1990年回國後進入青島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1999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首批特聘教授,並在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張經主要教學和研究工作集中在對河口、陸架和邊緣海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探索方面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張經 工作 訪問 張經 工作 訪問

1978年10月,張經進入南京大學地質系地球化學專業學習。

1982年3月,張經從南京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到山東海洋學院(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系學習 。

1985年3月,張經從山東海洋學院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同年11月前往法國皮埃爾和瑪麗居里大學(即巴黎第六大學,2018年更名為索邦大學)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學實驗室學習。

1988年5月,張經從皮埃爾和瑪麗居里大學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同年6月在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至1990年9月)。

1990年9月,張經回國後,進入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至2005年6月)。

1995年3月,張經作為研究員,前往英國利物浦大學海洋學實驗室工作(至1996年3月)。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1996年,張經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

1998年2月,張經作為客座教授,前往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化學系工作(至1999年2月)。

1999年,張經應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首批特聘教授,並在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

2000年,張經被評為優秀學科帶頭人 。

2006年5月,張經作為訪問教授,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與行星科學系工作(至2006年11月)。

2007年,張經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領銜的研究組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創新研究群體,研究方向為高渾濁河口及其鄰近海域的陸-海相互作用 。

2013年7月,張經參與國家公派高級研究學者放學項目,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展訪學合作研究(至2014年1月)。

2014年4月,張經赴德國代爾門霍斯特漢薩科學研究院開展五個月項目“與微量元素有機結合的配體的分離測定”研究工作(至2014年8月)。

2018年,張經進入上海交通大學海洋研究院工作,擔任教授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張經的研究包括:在陸-海相互作用框架下痕量元素與生源要素的循環與再生,不同界面附近物質的遷移和轉化機制;化學物質通過大氣向邊緣海的輸送通量和時、空變化,氣源物質與近海初級生產過程之間的內在聯繫;發展邊緣海的生源要素與痕量元素的收支模式,深入地分析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內在變化特點對外部驅動的回響。

張經在系統地研究中國河口中痕量元素與生源要素的行為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渾濁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學理論與物質循環模式。剖析了痕量元素與生源要素通過大氣沉降向中國海的輸運特點,發現了它與初級生產過程之間的內在聯繫,為診斷大氣沉降對西北太平洋邊緣海的影響提供了一個參比體系。發展了邊緣海的生源要素收支模式,揭示了中國海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內在驅動機制和變化的特點 。

•學術論著

截至2007年,張經發表研究論文300餘篇,撰寫、主編中英文專著、研究生教材7部;成果中近百篇為SCI收錄,被他人引用逾700次 。

•科研項目

起止時間項目名稱項目來源項目編號職務
2011-2015多重壓力下近海生態系統可持續產出與適應性管理的科學基礎國家科技部973計畫項目2011CB409800主持
高濁度河口及其臨近海域的陸-海相互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項目 40721004 和40121064 主持
2009-2012陸源污染物與近海動力過程對瓊東沿岸珊瑚礁的影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項目44100690主持
2009-2011風氣候引起的河流入海物質的變化對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影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印國際合作項目40911140421主持
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對西太平洋珊瑚礁體系的影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合作項目主持
2013-2014自然與人類活動對俄羅斯遠東和中國的河口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影響對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俄國際合作項目41311120066主持
2011-2013北極生物地球化學研究:以王灣地區為例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2011KYYW02主持
溶解態鉛在近海的剖面結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准面上基金項目41476065主持
2006-2010物質沿食物網傳遞的生物地球化學基礎研究國家科技部973計畫項目子課題 2006CB400601參與

人才培養

•課程教學

張經在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設研究生課程《化學海洋學》 ,在上海交通大學海洋研究院講授《化學海洋學與無機痕量分析》課程 。

•團隊建設

2018年3月,張經帶領五位研究生張曉慧、王堯、馬煜曦、張怡雪、唐玥搭乘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實驗3號”科考船,由廣州新洲碼頭基地啟航,赴東印度洋海域執行“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東印度洋共享航次”科考任務。張經團隊的任務是痕量元素表層及剖面採樣、溶解態鉛的含量、鉛在該海域的分布、行為的因素及其源、匯分析 。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上海市首批領軍人才
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93-200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西太平洋分會(即:UNESCO/IOC WESTPAC Sub-Commission)中“物質通過大氣向海洋的輸送”研究計畫的負責人
200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西太平洋分會(即:UNESCO/IOC WESTPAC Sub-Commission)中“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對珊瑚礁的影響”研究計畫的負責人
1999-2004IOC/SCOR(即: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 Research)-GEOHAB(即:Global Ecology and Oceanography of Harmful Algal Blooms)科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2004-2009SCOR/IGBP(即: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IMBER(即:Integrated Marine Biogeochemistry and Ecosystem Research)科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2006-2009SCOR-128工作組(即: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Hypoxia and Consequences for Coastal Areas)組長
2011-2015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農業部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國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員、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學部專家諮詢組成員
“Estuaries”、“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Focus”、“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等國際學術刊物編委

人物評價

張經院士是中國化學海洋學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領域中的優秀學科帶頭人之一 。張經在IGBP-IMBER中擔任科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委員會中任基礎建設諮詢委員會成員;在國際海洋科學指導委員會中擔任第128工作組“近海缺氧問題”的負責人等,為中國在這一領域與世界前沿接軌做出了突出成績 。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