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教育學博士]

張紅霞[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教育學博士]

張紅霞,1959年11月生,南京大學自然地理學學士、海洋學碩士,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教育學博士( Ph.D.)。研究方向為科學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與文化。代表性論文主要發表於《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教育發展研究》、Higher Education Polic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等刊物上。代表性著作有《科學究竟是什麼》、《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大學課程與教學:原理與問題》(合著第一作者)。先後開設“教育研究方法概論”、“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教育哲學”(2人合開)等課程。現任中國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教育生物學》編委;FORUM F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EDUCATION 學術委員會成員;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南京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委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專家委員會成員,南京大學留學生工作委員會成員。曾任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現任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學術論文

•張紅霞、呂林海. 如何走出“中國學習者悖論”——中西方教育哲學的雙重價值及其統合[J].探索與爭鳴,2015(10),87-93.《人大複印資料》2016(2)全文轉載.

•朱鐵壁、張紅霞.關於中國高校分類的新思考:知識生產與學生學習的雙重視角.高等教育研究,2015,(11),24-29.

•申潞娟、張紅霞.中國高等教育研究主題的嬗變:2010—2014——基於《高等教育研究》載文的統計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5(4),21-28。

•呂林海、張紅霞,2015.中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學習參與的特徵分析[J].教育研究,2015(9),51-63.

•呂林海、張紅霞、李婉芹、萬東升,2015.中國學生的保守課堂學習行為及其與中庸思維、批判性思維的關係.遠程教育雜誌,2015(5),54-63.

•張殷、張紅霞,2015. 教師如何成為課程的設計者——美國《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5(9),69-71.

•Hongshia Zhang, Dongsheng Wan. Chapter 1. Status of Chinese Science Education Reforms: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 In Liang Ling & LiuxiufengEd. Science Education in China: Policy, Research and Practice. Springer,2015.

•張紅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道路[A].丁曉昌主編,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教育決策諮詢參考[M].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張紅霞、呂林海、余秀蘭. 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理念及其反思[A].江蘇高教評論2013[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11.293-303.

•萬東升,張紅霞. 美國非正式科學教育的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 現代遠距離教育,2014,(5).

•賴秦江,張紅霞,萬東升,李敏誼. 從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看中美語文教材的差異——PISA測試結果的啟示[J]. 基礎教育,2014,5:83-90.

•張紅霞 呂林海 中國學生的知識結構脫節及其改造[J].教育發展研究,2014(21),13-17.

•霍亞麗 邵進 張紅霞.信息技術對高校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1).

•張紅霞,萬東升,郁波.科學教師科學素養十年變化及其與中庸思維的關係[J].蘇州大學學報.Vol.1,2013(創刊號):72-76.

•徐高明,張紅霞. 社會需求視域中的大學課程變革——基於江蘇省六所大學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6).

•蔣玉梅,孫志鳳,張紅霞,基於教師調查的中英大學課程國際化比較研究[J].高教探索,2013(3).

•張紅霞,高抒,國際比較視野下中國研究型大學學科建設的全面反思[J]. 中國高教研究,2013(4):11-20.

•萬東升,張紅霞.我國非正式科學教育發展的困境與路徑選擇——基於美國的經驗[J]. 教育科學,2013,4,6-11.

•張紅霞.中西教育哲學淵源比較與啟示[A]. 江蘇高等教育改革·2012[M].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

•張寶輝,張紅霞,彭蜀晉,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學教育發展與變革——2012國際科學教育研討會綜述[J]. 全球教育展望,2013(4).

•張紅霞、呂林海.杜威教育哲學在全球化時代的發展[J]. 教育發展研究,2013,17,64-71.

•萬東升,張紅霞.傑出創新人才的培養:美國最新動態[J].外國教育研究,2012(2).

•Hongshia Zhang&Huachun He.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Integrated ‘Science Education’ Major in Some Chinese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Volume 34,Issue 13, 2012, pp.1991-2013.

•張紅霞.亞洲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國際化道路:體制改革的視角[A]. 江蘇高等教育改革·2011[M]. 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

•宗曉華、孫俊華、張紅霞. 構建高職院校良性競爭的財政制度基礎[J]. 職業技術教育,2012(10).

•張紅霞.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文化困境[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8,18,教育版,頭條(3000字左右).

•張紅霞.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研究範式轉變帶來的挑戰[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3).《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12期轉載(約2000字);《中國教育科研參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編)2011年第19期全文轉載(首篇);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1,12期轉載。

•張紅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道路──近代中國大陸著名大學經驗與教訓的反思[J]. [台]通識教育學刊,2011(7).

•萬東升、張紅霞.美國2010《科學教育框架(草案)》述評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1(12).

•萬東升、張紅霞.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新標準制訂過程的政策透視[J].外國教育研究,2011(9).

•Zhang, H. Foskett, N., Wang, D. Qu, M.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China – A comparison between research-intensive and other universities,Higher Education Policy. 2011, No.1第一篇。

•Zhang, H.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Reforms and Challenges from Globalisation. in: Maringe,and F. Foskett,N. H. Eds.Globalisation and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eoretical, Strategic 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ept, 2010.

•張紅霞.復興中國古代科學思想,應對青少年文化認同危機[J].社會科學,2010(10).

•張紅霞.在多元文化中構建“體用一致”的教育目標[J]. 教育發展研究,2010(21).

•張紅霞.美國一流大學本科課程縱向結構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0(5).

•孫志鳳,張紅霞,鄭昱. 研究型大學新生研討課開設效果初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12).

•徐高明,張紅霞. 我國一流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新突破與老問題[J].復旦教育論壇,2010(12).

•張紅霞. 科學教育與通識教育關係之歷史透視[J]。[台灣]通識教育學刊,2009(4)。

•張紅霞. “美國大學的新生研討課及其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09(11)。

•張紅霞. 科學教育在通識教育中的地位:歷史與邏輯的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9(7).

•樊小傑、張紅霞.國家級教學名師的成因條件分析[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6)。

•樊小傑,張紅霞.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個人背景分析及啟示[J].現代教育管理,2009(11).

•張紅霞,孫志鳳,應該重視高校留學回國人員的跟蹤管理[J],公共管理高層論壇,第8期,2009年。

•余秀蘭,張紅霞,龔放.促進科研與教學融合,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A]. 洪銀興,談哲敏主編,研究型大學的研究性教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張紅霞,邵進.對南京大學進一步加強科研與教學融合的構想[A]. 洪銀興,談哲敏主編,研究型大學的研究性教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張紅霞,研究型大學教學改革基本原則的再思考[A].洪銀興,談哲敏主編,研究型大學的研究性教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張紅霞.漫談通識教育的意義[A].洪銀興,談哲敏 主編,研究型大學的研究性教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張紅霞,曲銘峰.30年高等教育改革:成就、問題與反思[A].江蘇高等教育改革· 2008[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35-42.

•余秀蘭,龔放,張紅霞.教授承擔本科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張紅霞.大眾化早期教育質量問題及其應對[J].教育發展研究. 2008(3-4).

•Rong Mao, Xiaoming Li, Bonita Stanton, Jing Wang, Yan Hong,Hongshia Zhang, Xinguang Chen (2008).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2008 Feb 16.

•Xiaoming Li, Bonita Stanton, Bo Wang, Rong Mao, Hongshia Zhang, Minfeng Qu, Zhifeng Sun, Jing Wang (2008).Cultural Adaptation of the FOCUS ON KIDS Progra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New York:Feb 2008.Vol.20,Iss.1; p. 1- 14.

•約翰·泰勒報告,王正輝整理(張紅霞審校).從分散到集中——歐洲高等教育發展趨勢[J].高教研究與探索,2007(2).被人大複印資料收錄.

•張紅霞.高等教育國際化與民族性的關係及其課程實現[A],劉少雪、張應強主編,高等教育改革:理念與實踐[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張紅霞、曲銘峰.研究型大學與普通高校本科教學的差異及啟示——基於全國72所高校的問卷調查[J].中國大學教學,2007(4)

•張紅霞. 漫談讀書[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

•張紅霞.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的文化思考——兼談通識教育課程改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1).

•張紅霞.從國際經驗看研究型大學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尼克·福斯克特報告,錢鈺整理、張紅霞審校,英國教育改革政策趨勢[J].高教研究與探索,2006(4).

•張紅霞,馮震,饒燕婷,邵進.一項關於高校引進國外原版教材工作的綜合調查[J].江蘇高教,2006(6).

•張紅霞,曲銘峰.“長三角”高等教育一體化:學科與課程層面[J].教育發展研究,2005(9)

•張紅霞.洞徹心理學前沿,堅持科學理性——高覺敷民國時期學術思想簡評[A].張憲文主編,民國南京學術人物傳[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張紅霞.我國課程與教學研究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發展研究,2005(3).

•Cottrell Lesley, Li Xiaoming, Stanton Bonita, Harris Carole, D'Alessandri Dawn, Sun Zhifeng, Qu Mingfeng, Mao Rong, Zhang Hongshia (2005). Perceptions regarding preventive sexual practice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sexual partners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Preventive Medicine 2005;40(2):189-96.

•Hongshia Zhang, PhD1, Bonits Stanton, MD2, Xiaoming Li, PhD3, Rong Mao, PhD1, Zhifeng Sun, MA1, Linda Kaljee, PhD4, Margraret Clemens, BA5, Sheila Ravendhran, BA6, Mingfeng Qu, M.S.1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regarding sex and condom use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 qualitative study,AIDS and BehaviorJune 2004, vol.8, no.2, pp.105-117(13).

•Xingguang Chen, Xiaoming Li, Bonita Stanton, Rong Mao, Zhifeng Sun,Hongshia Zhang, Mingfeng Qu, Jing Wang, Ronald Thomas.Patterns of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students from 19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a latent class analysis.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76(2004)153-163.

•張紅霞,2004,12,27.科學教師的科學素養有待提高.《中國教育報》(帶編者按、約稿,3000字).

•J. Osborne 著,張紅霞,孫志鳳 譯. 2004.超越建構主義的科學教育理論.《全球教育展望》, No.7.

•饒燕婷、張紅霞、李曉明.大學生抑鬱和孤獨心理的相關因素探討.《心理發展與教育》, 2004. No. 1.

•孫志鳳, 王婧,冒榮,張紅霞.1874名大學生對愛滋病相關問題認識調查.《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4(1).

•張紅霞,郁波,2004.國小科學教師科學素養調查研究.《教育研究》,No.11.

•Xingguang Chen, Xiaoming Li, Bonita Stanton, Rong Mao, Zhifeng Sun,Hongshia Zhang, Mingfeng Qu, Jing Wang, Ronald Thomas.Patterns of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students from 19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a latent class analysis.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76(2004)153-163.

•Hongshia Zhang,N. H. Foskett. The Change Patterns of Subject Matter in British Geography Textbooks: 1902-1993.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03, No.4 .

•張紅霞,郁波.國際初等科學教育課程改革的歷史和現狀.《比較教育研究》,2003(8)

•張紅霞,郁波.也談“結論的五花八門”.《科學課(國小版)》,2003(7).

•張紅霞.教育“行動研究”的原理及其套用.《曉莊學院學報》,2003(2).

•張紅霞.建構主義對科學教育理論的貢獻與局限.《教育研究》,2003(7).

•張紅霞,2003.建構主義對科學教育理論的貢獻與局限.《中國社會科學文摘》,No.6.

•張紅霞,2003.選修制在高等教育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與機制.《江蘇高教》,No.1.

•張紅霞,2003.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的演變及其啟示.《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No.1.

•張紅霞,2002.科學素養教育的意義及其本土化詮釋.《清華大學教育研究》,No.4.

•張紅霞,高抒,2002.偵探小說中的科學方法.《民主與科學》,No.5.

•張紅霞,2002.科學素養:科學與人文的橋樑.《當代教育》,No.15.

•張紅霞,2002.要“大眾化”規模,更要創新機制.《教育發展研究》,No.1.

•張紅霞,高抒,2002.科研成果轉化為大學教學內容的一種新模式.《江蘇高教》, No.1.

•Hongshia Zhang, Linda Kaljee, Xiaoming Li, Rong Mao, Mingfeng Qu, Zhifeng Sun,2002. Cultural impact on the perception of AIDS and the survey design and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Abstract: XIV 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 P.200.

•張紅霞,高抒,2000.從研究生教育看科教一體化的意義.《高教研究與探索》,No.4.

•張紅霞,2000,科教一體化是關鍵[J].神州學人,no.6,p.7.

•張紅霞,岳海波,1999.論研究所系統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特殊性,鄒廣文主編,《繼往開來的研究生教育》.山東大學出版社,p.298-304.

•張紅霞,岳海波,1999.科學理性應是當前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切入點.《學位與研究生教育》.No.3. p.29-32.

•高抒, 張紅霞, 1999.寫作SCI論文的規範.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No.2, p.65-66.

•Zhang, H. 1999.Contemporary concept of fieldwork in school geography in China.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No.2, p.175-180.

•張紅霞,1999.傳統文化與素質教育改革.《山東教育》, No.19, p.15-18.

•張紅霞,高抒,1999.論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文化價值.《社會科學》no.2, p.42-46.

•張紅霞,高抒,1999.回國看國情.《科學新聞》, No.19.

•張紅霞,高抒,1999,素質教育與創新人才,科學新聞, no.33

•張紅霞, 聶克.福斯克特, 1998.教育重演論與中國教育改革.《教育研究》,No.2, p.60-63.

•張紅霞, 李婷, 1998.科研院所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學位與研究生教育》,No.5, p.20-22.

•張紅霞, 曹瀟泉, 1998. 從教育重演論看語文教學改革.《 山東教育》, No.6,p.16-19.

•高抒, 張紅霞, 1998.研究生應在研究中拓寬知識面.《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No.1, p.54-55.

•高抒, 張紅霞, 1997.潮汐汊道A-P關係中參數C和n的控制因素.《海洋科學》, No.4, p.23-27.

•Zhang, H. and Wang, Y., 1997.Curriculum study of Chinese marine science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Proceedings of PACON 97(6-10 August, 1997, Hong Kong).p.260-268.

•張紅霞, 1997.孩子也需要尊重.郭青偉, 曹瀟泉(主編): 尊重, 發現, 激勵: 《素質教育定性評價的有益探索》.中國人事出版社, 北京, p.98-100.

•高抒, 張紅霞, 1994.洋浦港潮汐汊道的均衡過水斷面.《海洋與湖沼》,No.5, p.468-476.

•張紅霞, 1990.結構主義教學法與高校地理教學.《第二屆全國青年地理學家會議論文集》, 南京大學地理系.

•張紅霞、朱大奎,1989.洋浦港潮汐汊道的穩定性.《海岸工程》,No.3, p.31-38.

專著與獲獎

張紅霞 著.《科學究竟是什麼》.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獲第9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張紅霞 主編,張洪鳴、張俊 副主編,張紅霞、單道華、方錦強、左兆軍 參編,《國小科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一版;2010第2版。

張紅霞 著.《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獲第11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張紅霞 王瑋等譯、張紅霞審校.《大學理工科教學的評價與改進》,科普出版社,2006.(原著主編:福克斯,M.A., 海克曼,N.,美國科學院出版社,2003)

龔放,張紅霞,余秀蘭,曲銘峰等.《教授上講台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獲第11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張紅霞.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研究範式轉變帶來的挑戰”,《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3),《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刊登2000多字摘要,全國高教學會內刊《中國教育科研參考》全文轉載(首篇);人大複印資料轉載。獲江蘇省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張紅霞 呂林海 孫志鳳著.《大學課程與教學:原理與問題》.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張紅霞 呂林海 劉永貴 主編. 《數位化學習的教學實驗》.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1.

張紅霞 著.《科學究竟是什麼》.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獲第9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

張紅霞 主編,張洪鳴、張俊 副主編,張紅霞、單道華、方錦強、左兆軍 參編,《國小科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一版;2010第2版。

3.

張紅霞 著.《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獲第11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

張紅霞 王瑋等譯、張紅霞審校.《大學理工科教學的評價與改進》,科普出版社,2006.(原著主編:福克斯,M.A., 海克曼,N.,美國科學院出版社,2003)

5.

龔放,張紅霞,余秀蘭,曲銘峰等.《教授上講台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獲第11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6.

張紅霞.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研究範式轉變帶來的挑戰”,《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3),《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刊登2000多字摘要,全國高教學會內刊《中國教育科研參考》全文轉載(首篇);人大複印資料轉載。獲江蘇省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7.

張紅霞 呂林海 孫志鳳著.《大學課程與教學:原理與問題》.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8.

張紅霞 呂林海 劉永貴 主編. 《數位化學習的教學實驗》.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在研課題

2013-2016. 江蘇省2011計畫“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中心”課題:“高中與大學銜接”。南京師範大學為總課題負責單位。

2012-2016. 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等合作研究:“醫教結合提升國民素質”國際合作課題。“教育組”課題負責人。

2015-2016. 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合作研究:“大陸文科傑出人才學術發展與評價研究”。

2015-2016.教育部“義務教育科學學科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研製”專項(廣西師範大學主持)。

學術交流

2004,7,29-31,由中國科協主辦,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協辦的“公民科學素養國際論壇”(北京),“國小科學教師科學素養調查研究”。大會主題發言.

2010年8月,參加21世紀世界學術聯盟(AC21)在上海(上海交通大學主辦)舉辦的國際論壇,並做分組報告和主持一場分組報告會。

2011,7,16-18 參加蘇州大學的“教育,文化與人的發展” 國際學術研討會, 並做半天大會主持。

2012年2月,赴英國Bristol University參加世界大學聯盟(WUN)舉辦的年會,並做WORKSHOP發言。

2012年5月,參加110校慶國際會議“全球化背景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國際論壇”,並主持半場報告會。

2012,10,ICSE-南京(中國科學教育學會與南京大學聯合主辦)大會報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cience Education(Nanjing). Keynote speech: Reaffirm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Dewey’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he Globalized Era.

2013年10月,參加學校為接待加拿大總督江山閣下一行舉行的“創新人才培養”Panel Discussion,並發言。

2014,4,1-2.Chines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Conference, Philadelphia. Session report: "The Change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of Chinese Science Teachers in Past Ten Years and the Culture Impact".

2014年5月,協助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和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東亞研究型大學教學改革論壇”,並做大會報告(雙語)。

2015年5月,協助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和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東亞研究型大學教學改革論壇”,並做大會報告(雙語),主持報告會半天。

2015,10,16-19,北京師範大學“金磚國家大學校長論壇”教育分論壇報告:“Sthength and Weakness of Chinese Student Learning: Culture Matters".

主要國際交流活動

2004,7,29-31,由中國科協主辦,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協辦的“公民科學素養國際論壇”(北京),“國小科學教師科學素養調查研究”。大會主題發言.

2010年8月,參加21世紀世界學術聯盟(AC21)在上海(上海交通大學主辦)舉辦的國際論壇,並做分組報告和主持一場分組報告會。

2011,7,16-18 參加蘇州大學的“教育,文化與人的發展” 國際學術研討會, 並做半天大會主持。

2012年2月,赴英國Bristol University參加世界大學聯盟(WUN)舉辦的年會,並做WORKSHOP發言。

2012年5月,參加110校慶國際會議“全球化背景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國際論壇”,並主持半場報告會。

2012,10,ICSE-南京(中國科學教育學會與南京大學聯合主辦)大會報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cience Education(Nanjing). Keynote speech: Reaffirm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Dewey’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he Globalized Era.

2013年10月,參加學校為接待加拿大總督江山閣下一行舉行的“創新人才培養”Panel Discussion,並發言。

2014,4,1-2.Chines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Conference, Philadelphia. Session report: "The Change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of Chinese Science Teachers in Past Ten Years and the Culture Impact".

2014年5月,協助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和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東亞研究型大學教學改革論壇”,並做大會報告(雙語)。

2015年5月,協助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和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東亞研究型大學教學改革論壇”,並做大會報告(雙語),主持報告會半天。

2015,10,16-19,北京師範大學“金磚國家大學校長論壇”教育分論壇報告:“Sthength and Weakness of Chinese Student Learning: Culture Matters".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