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標

張瑞標(1907-1934)又名邦啟,乳名瑞根子,福建省寧化縣禾口鄉人 。1929年春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30年6月,張瑞標帶頭在石碧組織一支赤衛隊,參加寧化西南半縣武裝暴動,配合紅四軍在禾口一帶開展土地革命。不久編入紅四軍,任班長、排長。寧化蘇維埃政權建立後,調回寧化組建地方武裝,1931年8月任寧西遊擊隊隊長 、寧化縣警衛連連長、獨立五團特務連連長。1932年8月調任獨立七師補充團團長 ,1933年6月任紅12軍34師副師長 ,率部參加著名的攻打泉上土堡和朋口戰役。1934年7月在武平縣鍾堡村圍殲國民黨地方軍閥鍾紹奎部時,張瑞標親率20多名戰士組成敢死隊,乘夜色偷襲敵軍旅部,在接連端掉敵5個崗哨後被敵發覺,不幸中彈犧牲 。

人物事跡

1930年上半年,經過寧化縣黨組織的秘密活動,寧化縣西南半個縣的農民武裝暴動時機逐漸成熟。張瑞標在石珀組織了一支赤衛隊,並任隊長。6月,寧化西南的農民武裝暴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張瑞標率領赤衛隊,在禾口鎮壓土豪劣紳,打開土豪家的穀倉,把米谷和財物分給貧苦農民。農民鬥爭取得初步勝利,民眾的革命鬥志被激發起來了。

1931年七八月,為了開闢寧化新區,使中央蘇區向北擴展,紅一方面軍派出一部分紅軍主力部隊,向寧化發展,並為此組成了寧化工作團,隨之赴寧化開展工作。寧化工作團到達寧化後,即任命張瑞標為游擊隊隊長,負責組建和發展地方武裝。在主力紅軍的支持下,寧化的革命鬥爭發展迅速,石碧、禾口、淮土組建了游擊隊,成立了蘇維埃政府。這年農曆十月,在淮土召開了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寧化縣蘇維埃政府。張瑞標領導的游擊隊改為縣蘇維埃政府警衛連。

當時寧化的革命工作剛開展不久,還是一個新區,反動勢力比較強大,於是寧化成為敵我力量反覆爭奪的地區。敵人企圖乘紅色力量不強、基礎不穩的時候,來個先下手為強,把紅色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一次,禾口保衛總團聯合軍閥馬鴻興,糾集縣保衛團及大刀會、童子軍等1000餘人,趁張瑞標剛好率領部分部隊到外地執行任務之機,撲向縣蘇維埃政府駐地淮土。留守的武裝與敵人的力量相差懸殊,只得掩護縣蘇維埃政府撤退到10里外的鳳山。敵軍毫不費力地攻下縣蘇維埃政府駐地,趾高氣揚,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淮土受到嚴重的摧殘。

這次事件是一場血的教訓。張瑞標和縣蘇負責人等及時總結。張瑞標提出:敵人雖然大肆吹噓他們的“勝利”,但並沒有達到消滅縣蘇和警衛連的目的,他們亡我之心不死,一定還會再來進犯,要早作準備,決不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於是,他領導警衛連加緊軍事訓練,搶修防禦工事,並加強偵察工作。

果然,此後不久,馬鴻興又糾集寧化城關和禾口保衛總團、大刀會勢力再次進犯淮土。

張瑞標早就作好準備,當得到確切情況後,立即派人向石城的紅軍求援,同時率隊據守三峰寨,作好打擊敵人的準備。

敵人一到淮土,就遭到警衛連的迎頭痛擊。遭受打擊的敵人又故伎重演,利用童子軍打頭陣,拚死向三峰寨反撲。一時,只見一群頭扎八封袋、胸圍紅肚兜的隊伍,手持明晃晃的大刀,高叫著“刀槍不入,刀槍不入”的咒語,氣勢洶洶地向警衛連陣地撲來。

有些警衛連戰士沒有作戰經驗,又聽說童子軍“刀槍不入”,不免有些驚慌。張瑞標大聲喊道:“‘刀槍不入’全是騙人的鬼話,儘管打,打了就明白。”他沉著冷靜地指揮部隊,等敵人一直衝到近前,才大喊一聲:“打!”他首先舉槍撂到了沖在前邊的幾個,“刀槍不入”的神話頃刻間破滅,警衛連戰士也勇猛射擊,敵人的進攻被打退了。

張瑞標指揮警衛連,接連打退了敵人的數次進攻。增援部隊及時趕到,從後山衝殺過來。“沖啊!”張瑞標身先士卒,率領戰士們沖向敵群。敵人拔腳逃竄,張瑞標率部奮力追擊5華里。此戰共斃敵100多人,俘虜200餘人,繳槍100多枝。經過這次戰鬥,警衛連更加增強了克敵致勝的信心,鼓舞了士氣。

夏季,閩西紅十二軍開到寧化,從事開闢新區的工作。張瑞標利用這個機會,率部配合紅十二軍第一一團和獨立第九團,攻占了城關。縣蘇維埃政府隨即搬到縣城,張瑞標被提升為新編補充團團長。

革命鬥爭的實踐,使張瑞標目趨成熟,並練就了一套有效打擊敵人的靈活戰術。1932年七八月間,他率領由新編補充團改編的獨立七團,頻頻主動出擊,開闢新區。先一舉解放中沙,隨後採取遠襲的戰術,出敵不意,攻克湖村。此後他率部轉戰寧化全境,採取迂迴曲折、聲東擊西等戰術,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所向披靡,每戰必勝。張瑞標率領的隊伍,被人們稱為“飛虎隊”。民眾一見“飛虎隊”,群情激奮,而敵人一見“飛虎隊”則無不望風而逃。張瑞標成為一位遠近聞名的紅色指揮員,他率領隊伍,為擴大和鞏固蘇區建立了功勳。

在鬥爭中,獨立七團不斷發展壯大。此後,根據省蘇維埃政府和軍區將地方武裝發展成主力紅軍的計畫,寧化、長汀獨立團擴大為獨立第七師,獨立七團改編為第二團,張瑞標仍任團長。張瑞標的指揮才能在不斷得到鍛鍊後更加成熟。不久,他被提升為獨立第七師副師長,率部轉戰在閩西的長汀、長杭、武平一帶,為閩西蘇區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1934年7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形勢越來越嚴峻。由於“左”傾領導者的錯誤,紅軍被迫分散兵力,四面堵擊,與強敵展開陣地戰,搞得勞而無功,傷亡慘重。各路進犯之敵利用碉堡,步步為營向蘇區逼進,氣焰極為囂張。為了打擊敵人的猖狂氣焰,保衛紅色蘇區,獨立七師副師長張瑞標親自率領所部,轉戰在閩西蘇區。

當時,參加“圍剿”的地方軍閥鍾紹奎部已經推進到中央蘇區武平,為了給鍾部一個打擊,張瑞標率部直插武平。鍾紹奎的“老巢”駐紮在武平中堡,占據著有利地形,易守難攻。張瑞標分析了敵情,決定組織敢死隊,乘夜偷襲敵旅部。

張瑞標挑選了30多個精幹的戰士,組成敢死隊。面對這雄赳赳整裝待發的小分隊,張瑞標作了簡短的戰鬥動員。“我們面對的是與人民作對、兇殘狡猾的敵人。但我們是閩西子弟兵,有廣大人民民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鍾紹奎的老巢端掉,大家有沒有信心!”“有!”響亮的回答,透出戰士們無比的決心和信心。“出發!”張瑞標大手一揮,發出了命令,隨即率領敢死隊鑽入夜幕之中。本來,大家都不同意張瑞標親自帶隊涉險,但張瑞標說“打仗都有危險,既然參加革命就更不應該怕風險”。他考慮到這次行動的重要性,可以現場了解敵情,捕捉戰機,靈活處置,所以他堅持要自己帶隊前往。

漆黑的夜,天剛下過雨,沒有一顆星星,伸手不見五指。這正是偷襲敵人的最好時機。敢死隊員們在夜色的掩護下,神不知鬼不覺地向敵巢摸索前進,接連搞掉敵人5個崗哨,快速地向敵人的碉堡逼進。

突然,“嘩啦”一聲,一位戰士因天黑路滑,一個踉蹌跌到水田裡,響聲驚動了敵人。“噠、噠、噠”,碉堡內敵人的機槍瘋狂掃射過來,張瑞標當即身中數彈倒在血泊之中。跑在後面的戰士張邦輔急忙把他背在背上。張瑞標喘了一口氣說:“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你們要繼續向前,堅決消滅敵人。”就這樣,張瑞標為革命獻出了自己年僅27歲的生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