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張現英在艱苦的生產一線默默奉獻了15年,實踐著自己的人生誓言和遠大理想,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曾先後獲得了“江蘇省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石化“傑出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十佳女職工”等榮譽稱號。2000年10月,她還被評選為“全國勞動模範”。人物特寫
1986年,張現英當了紡絲生產線上的一名卷繞女工。卷繞崗位夏季溫度高達50℃,噪聲大得說話要扯著嗓子貼著耳朵喊,化學氣味濃,勞動強度大,條件比較艱苦。張現英所在的崗位,由24個紡絲位組成,每個位又是由3000多根比頭髮還細的原絲組成的絲束,以每分鐘1300米的速度轉動,運行中隨時都會有毛絲和漿塊產生,稍有疏忽,會使整個設備停轉,用行話說叫“纏輥”,而“纏輥”次數的多少,是衡量卷繞操作水平高低的標準,也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的標誌。每纏一輥所造成的直接損失達5000元左右。代表世界上化纖業最好水平的日本東洋紡的設計值是每條線每月纏輥最多不超過四次,而儀化廠開工之初,每條線一個月纏輥次數卻高達幾十次甚至上百次。這一難題困擾著卷繞女工。“日本人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而且會做得更好。”“趕上日本東洋紡!”這似乎是一個神話,其實,這倒確確實實是張現英和她的姐妹一致下定的決心。多少個日日夜夜便圍繞著這一目標運行起來,紅霞東照,玉兔西臨,在張現英眼裡,似乎都是為了她和姐妹們長志氣鼓幹勁的。練就一手過硬的本領,張現英常常守護在機器旁,細心觀察,並不停地用手捏著飛速運行的絲束,摸出摻雜在裡面的漿塊,然後判斷方位。為了練好這一招,張現英一上班就走到牽引輥旁,不斷地練。高速流動的絲束曾把張現英的拇指和食指皮膚磨掉了一層又一層,有時一不小心就把手指劃出了血。由於崗位溫度高,雖然她只穿了一件單衣,但不一會兒就被烤得滿頭大汗。汗水濕透了衣服,貼在身上,她也顧不上……為了早日攻克“纏輥”難題,張現英和姐妹們不斷切磋研究,終於練出了一手摸漿塊防毛絲的技巧,總結出了“一看、二摸、三聽、四快”的操作法,編寫了《巡檢歌》:“牽引輥上絲閃亮,有位斷油細端詳;油劑故障到現場,儘快處理莫慌張……”1994年4月12日,她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成為全公司平東洋紡紀錄的第一人,長了中國人的志氣。張現英所在班組先後6次刷新了公司的單、雙線無纏輥紀錄,纏輥次數由1990年的78次減少到2000年的2次,將日本東洋紡紀錄遠遠地甩在了後面。然而,她並不以此為滿足,而是向著更高的目標衝刺,並創造了連續1614天無“纏輥”的紀錄。她的操作法在全公司推廣套用後,所有生產線通過降低纏輥次數每年增加效益近千萬元。張現英一次次破紀錄,一個個願望變成現實,伴隨而來的是一束束鮮花、一陣陣掌聲。然而,擔任班長的張現英並沒有被鮮花、掌聲所淹沒,而是把這些作為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力量。
1995年11月,部分全國一流班組來儀化傳經送寶,她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並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和全國模範班組陝西國棉一廠夢桃小組結成了幫學對子。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她從夢桃小組堅持32年如一日撿廢棉5?91萬公斤,為企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生動事跡中得到啟發,率先在運行班組中開展班組成本核算,實行目標管理,量化考核,向成本極限挑戰。往日1?5元一把的鉤刀,1?3元一把的毛刷等消耗材料都是誰用誰拿,現在都要磨著用,算著拿,精打細算。紡絲崗位修噴絲板用的矽油,以前只要稍不好用就隨手扔掉,一瓶矽油只能修4—6塊板。自開展成本核算後,一瓶矽油可修板10—12塊。僅提高修板速度和成功率一項,每年減少排廢10多噸,節約成本7萬多元。在她們班組的影響下,全公司掀起了班組成本核算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