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滄水

張滄水,又名張煌言,南明大臣﹑文學家。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中舉人。清順治二(1645)﹐與錢肅樂起兵邑中﹐奉魯王至紹興監國﹐被魯王任為翰林院編修﹑兵科給事中。順治七年(1650)﹐清軍陷浙閩﹐魯王退據舟山群島。張煌言被任為兵部左侍郎。次年又奉魯王入閩﹐與鄭成功聯合﹐其後數次攻入長江﹐打擊清軍。桂王在華南稱永曆帝﹐張煌言為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後張煌言與鄭成功分兵北征﹐攻入安徽後﹐兵敗﹐隻身潛行2000里返回台州。鄭成功去台灣﹐張煌言於閩北困守。此後鄭成功在台灣病故﹐永曆帝在雲南被害﹐魯王亦死於金門﹐煌言孤立無援。康熙三年(1664)﹐與清軍海戰慘敗﹐退居懸島﹐部伍散盡﹐因叛徒出賣而被俘。同年九月﹐清總督勸降無效後就義﹐葬西湖南屏山下。作為抗清烈士﹐張煌言出入沿海長江﹐不斷地給清軍以威脅和打擊﹐先後達19年之久。他在戰鬥生涯里所創作的詩文﹐充分表現了一位至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壯烈形像。《北征錄》﹑《上監國啟》等文與《滃洲行》﹑《閩南行》﹑《師次燕子磯》﹑《島居八首》﹑《師次蕪湖時余所遣前軍已受降》等詩﹐描寫了艱苦卓絕的戰爭生活﹐堪稱明末浙東義軍的“詩史”﹐《復郎廷佐書》﹑《上延平王書》﹑《奇零草序》﹑《答趙安撫書》等文及《述懷二首》﹑《北還入浙偶成》﹑《冬懷八首》﹑《聞家難有慟四首》﹑《被執過故里》等詩﹐都是抒情明志之作﹐表達了剛烈的民族氣節和戰鬥豪情。其風格激昂慷慨﹑沉鬱蒼涼﹐蘊含有動人的悲壯之美。尤其是就義前所寫的《甲辰八月辭故里》二首﹑《放歌》﹑《絕命詩》﹐全由血淚凝成﹐是傳世之作。張倉水公,鄞縣的驕傲,浙江的驕傲,全世界華人的驕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