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觀音寺

張溪觀音寺位於有2400多年建成史的安徽省東至縣張溪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升金湖畔,東臨黃山、九華山、西鄰廬山、鄱陽湖,毗鄰206、318國道,緊靠G50高速東流出口,交通便利。俗有佳句:遊了升金湖,必朝觀音寺,到了觀音寺,一生好福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站在寺院遙望那連綿不斷的大山好像在向遊人展示它的氣勢恢宏,溪水潺潺,四周的小鳥在歡快的叫著,好像訴說它們心中對這塊土地的熱愛,河邊的小牛在悠閒著吃草,猶如來到陶淵明所寫的世外桃源一般,
走出觀音寺,來到著名張溪老街,這裡雖然地方不大、但民風淳樸,來到這裡一定為之感動,熱情的老街人們會請你到家中做客,告訴你老街的歷史,也從這些老人的口中我們得知老街歷史上出現了如佘氏17世祖佘邦傑、蒙太子少保、兵部侍郎,安徽巡撫部院提督;六甲村的吳沖曾任清福建霞浦知縣,吳燦璋任渦陽縣令,吳材子任徐州府師訓,吳以林任安慶府師訓;及晚清名人佘德政,吳玉璋等等傑出的人物,這無疑給張溪老街增加了一道光彩。
自二零零一年恆達法師雲遊到張溪鎮觀音寺,他慧眼識珠,愛上了這片蓮花朵朵綴蓮台的風水寶地。決定留此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經過十年的艱苦拼搏,寺院內綠樹成蔭,花草滿院,環境優雅。念佛堂、說法堂、齋堂、大雄寶殿、僧寮、居士樓等仿古建築拔地而起,廟堂裝飾古色古香,眾多裝金佛像栩栩如生,佛龕香爐精美華貴,燭台、寶鼎、敬香亭院中挺立寺院占地面積十五畝,總建築面積五千多平米,總資產達一千多萬元。目前寺院僧人共有五人,其中三人在佛學院進修,住廟居士二人。可對外接待僧團百餘人,過往居士香客食宿無憂。
張溪鎮觀音寺以繼承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道風,光大十方叢林《金剛蒙山》佛法,弘揚佛教文化精髓為宗旨。超度非人,不做經懺,只從事以修積念佛,打佛七為主的佛是活動。寺院管理規範,僧規森嚴,佛法嚴明。沿襲明清寺廟管理模式,晨鍾暮鼓陣陣,青燈紅燭常明,加沙佛衣上殿,朝夕誦佛唱經。寺內殿淨案潔,蓮花寶盞,燭火瑩瑩,香菸氤氳,莊肅雅靜。每天凌晨三點打板上殿,每月初一、十五,僧人、居士聚殿打坐,念經梵貝,風雨無阻,早晚二時功課持之以恆,從不間斷。每年二月、四月、十一月定期打佛七.,有時大型佛事活動從正月初一持續到四月底才結束。
張溪鎮觀音寺以實際行動獻愛心,例如,贍養九十二歲高齡的胡末榮孤寡老人,請人照料一直到給老人送終。經常到敬老院布施愛心,多次給坦埠等敬老院和希望工程捐款,施貧濟困,得到各級領導和主管單位領導的好評。二零零八年被評為池州市“五好宗教活動場所”,二零一零年八月縣總工會、希望工程辦公室、共青團縣委會授予該寺“東至縣愛心助學單位”光榮稱號。
隆重而精彩的佛事活動常年不斷的,張溪鎮觀音寺良好的聲譽久負盛名,寺院常有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的高僧前來講經說法;吸引了溫州、上海、福建、杭州、湖南及周邊縣市的居士、香客,慕名前來燒香拜佛,敬獻鮮花,供奉水果,聆聽佛言真經,祈禱世界和平,社會和諧安定,人民幸福安康。人數最多時達數千人,寺院內善男信女紛紛接踵而至,絡繹不絕;大殿內眾僧、居士齊聲誦經,悠揚宛轉,聲音動聽,燭光通明,溢滿罄香,氣氛莊嚴肅穆。當人們走在觀音寺內,無處不受到佛陀的感化、心靈的升華。
佛教是一門多元文化,它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儒家學說,哲學、政治經濟學、心理學、醫學、數學、化學等等包羅萬象學科為一體,充滿神奇和智慧。“是哲學之母,補科學之偏”,“它能教人棄惡向善,排除煩惱,淨化心靈,布施愛心,構建和諧”。化敵為友,化干戈為玉帛,張溪鎮觀音寺的創建與興盛,不僅填補了張溪佛教文化的空白,而且凝聚了張溪古鎮的人氣。提高了張溪老街的品味,對開發境內旅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寺廟地址:安徽省東至縣張溪鎮張溪老街 住持:恆達法師
路線:到達縣城後坐東至-白笏或東至-汪坡或東至-坦阜班車至張溪老街下,全程票價7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