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泮林出身貧寒,早年飽嘗地主階級的剝削壓迫,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曾隻身到青島、諸城等地尋找共產黨。在鄉村,經常發動和帶領民眾開展抗租抗糧鬥爭,被地主、惡霸視為眼中釘。
“七七”事變後,日軍逐漸逼近莒縣。在這種形勢下,泮林於1938年7月帶領十幾名鄉親加入了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二支隊,任三營三連排長。日軍占領莒城後,泮林任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二支隊連長,率領部隊在台濰公路、泰石公路沿線破壞公路、電話線,襲擊日軍車隊,並粉碎了日軍對根據地多次圍攻和“掃蕩”,鼓舞了抗日士氣,給日軍以沉重地打擊。
1939年5月,二支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一支二營,即奉命開赴沂蒙山參加反“掃蕩”。部隊首長命泮林留在莒縣,堅持敵後抗戰,發動民眾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配合主力部隊開展游擊戰爭。泮林緊緊依靠人民民眾,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發動近百名民眾加入了八路軍。同時,號召民眾捐錢捐物、捐獻槍彈,充實加強部隊的武器裝備,支援了子弟兵的組建。
1940年5月間,泮林率領幾名戰士到莒縣集西頭村,與大地主趙保臣談判,準備收編其地主武裝,共同抗日救國。不料訊息被日軍情治單位掌握,日軍出動一個中隊的兵力,包圍了村莊,泮林組織突圍未果。為了保護戰友,他將戰士們隱藏在農民家中,自己挺身而出,神情自若地大喊一聲:“張營長在這裡!”被俘後,日軍為了得到八路軍在莒縣的官兵名單和訊息,軟硬兼施,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泮林被打得遍體鱗傷仍堅貞不屈,敵人得到的只是不斷地唾罵。1940年7月,泮林被日軍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