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此潛生活在“國畫之鄉”,長期受傳統藝術的滋潤。最初他受齊白石、李苦禪的影響頗多,筆墨乾淨利索,鏗鏘有力。隨著審美觀念的變化和豐富,他廣收博覽,筆墨亦隨時代而變,在觀物覽勝的感受中,讓情感的世界幻化出撲朔迷離的美意。這一時期他創作的大幅梅花、荷花,出手率意,起止無拘,行筆激盪,色墨生輝,一派天趣。
當閱歷一日日豐富,藝術積澱也日漸深厚,張此潛的畫風再次隨觀念變化而變,多了些能散、能淡、能亂的成分。於散淡亂中見出蒼茫之氣,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審美情趣。顯現出他繪畫境界的開拓,由理智向情致轉化。
張此潛另一個審美的變化,是色墨互動。他原喜歡“水墨為上”,但這種單純的文人墨戲式作品,難以適應發展多變的時代,與今人的審美情趣相距甚遠。他遵循“隨類賦彩”的古訓,在水墨大寫的基礎上,又吸收了齊白石敢於用色,敢於用原色,敢於用重色的特點,以色當墨,用色如潑。特別在用色的暈化和用水的積化上,已有了較多的嘗試並取得了審美新意境。他有一幅以胭脂畫的牡丹,寫意的筆法,用色如墨,以情潤色,舒捲的花瓣呈雲霧般嫣紅,有一種醉人心扉的美態。
張此潛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曾多次在國內外參加畫展,作品《連年有餘》被中南海收藏,作品《漁樂圖》被釣魚台國賓館收藏,作品《山花爛漫》被上海博物館收藏
相關詞條
-
《念奴嬌 歸潛志卷八按此詞,朝野遺記作張孝》
看來依舊是,宣和妝束。 舊日黃華,如今憔悴,付與杯中。 興亡休問,為伊且盡船玉。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張潛行狀碑
張潛墓行狀碑在銅都江西德興發現。
-
詩書畫大家呂潛
《詩書畫大家呂潛》是四川遂寧明遺民呂半隱先生的詩書畫總集,胡傳淮、陳名揚主編,2016年由現代出版社出版。 呂潛(1621—1706),號半隱,明末清初...
簡介 目錄 -
向海潛
向海潛(1888—1974),字松坡,湖北省大冶市城關和平街人,辛亥革命元勛,創立洪門五聖山。向海潛少懷救國大志,年僅15歲就毅然離家去省城武昌投軍。入...
人物生平 人物貢獻 -
張氏百忍堂
百忍堂張姓堂號,唐代時,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曰張公藝,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問其故,張公取出一張紙寫下了一百個忍字,唐高...
百忍堂 來歷 家譜 -
吳潛[南宋中晚期名臣]
吳潛(1195年—1262年) 字毅夫,號履齋,原籍宣州寧國(今屬安徽) ,出生於浙江德清新市鎮。南宋後期名臣,詩人。秘閣修撰吳柔勝第四子,參知政事吳淵...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作品賞析 人物評價 子孫後代 -
《於潛佳丞四明人同年友也方此掉鞅百未一見而》
《於潛佳丞四明人同年友也方此掉鞅百未一見而》是宋代詩人程珌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送張叔潛編修造朝》
《送張叔潛編修造朝》是宋朝詩人陸游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釋道潛
道潛(1043—1106),北宋詩僧。本姓何,字參寥,賜號妙總大師。於潛(今屬浙江杭州市臨安區)浮村人。 自幼出家。與蘇軾諸人交好,蘇軾謫居黃州時,他曾...
人物簡介 文學創作 人物軼事 代表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