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張樂平連環漫畫全集,作者:張樂平,編者:洪佩奇,出版發行:譯林出版社,開本:16開,印張:60,版次:2000年10月第一版,ISBN 7-80657-152-3/J·050,定價:(精裝本1—2冊)89元
簡介
張樂平是我國最著名的漫畫家,他的傑作《三毛流浪記》家喻戶曉。這本《張樂平漫畫全集》囊括了張樂平一生中各個時期的連環漫畫作品,是這位漫畫家的第一部作品全集,並且前言部分還對張樂平的生平作了詳細的介紹。讀者可以從這部全集中看到張樂平漫畫作品的全貌,無疑會自豪地說:“張樂平不愧為我國的世界漫畫巨匠!”
《張樂平連環漫畫全集》分兩集出版,是譯林出版社《世界連環畫、漫畫經典叢書》中的一種。
前言
平民畫家,一代宗師
洪佩奇
我國當代傑出漫畫家張樂平,原名張升,1910年10月出生於浙江海鹽縣海塘鄉張家門。他的父親是個國小教員,薪金微薄,根本無法維持一家六口的生活,幸而母親手巧,除平日操持家務外,逢年過節給人繡花、剪紙、縫香袋,掙點錢貼補家用。張樂平小時候最愛看媽媽繡花剪紙,非常羨慕媽媽那雙靈巧的手,每當媽媽繡花剪紙的時候,他總是緊挨著媽媽,看著她飛針走線。媽媽用五彩繽紛的絲線繡出了張牙舞爪的金龍、奔騰嘶鳴的駿馬、白生生的胖娃娃以及長鬍子白眉毛的老壽星,小樂平看了興奮得手舞足蹈。
時間長了媽媽有時也讓小樂平動手剪些雙“喜”、“福”字的彩紙,他總是學著媽媽的樣,將紅紙疊起來,東一剪刀,西一剪刀,三下兩下就剪好了。
七歲那年,他偶然看到從點燃的蠟燭上流下的蠟燭油,靈機一動,迅速將柔軟的蠟燭油捏成了一個滿面笑容、慈祥和藹的老壽星,家人和鄰居見了這個“傑作”後都連聲稱讚。這便是張樂平最早的藝術創作。
越過家南面的幾道田埂和一個斜灘便可登上海堤,海堤外面就是杭州灣。童年的張樂平最喜愛到退潮後的海灘上去畫畫,因為折根蘆桿便可做筆,細潔平滑的海灘就是一張畫不破用不完的大紙。他喜歡畫媽媽繡過的東西,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有時畫入迷了竟連回家吃飯都忘了……
離家三四里有一座小廟,父親教書的場前國小便在這座小廟裡。八歲時,張樂平便跟爸爸在這裡讀書。
在爸爸買來的一塊石板上,除了習字他還畫畫。由於他對鄉里生活觀察得特別仔細,因而畫出來的東西非常生動。他畫農民插秧,哪只手握秧,哪只手分秧,兩腳朝前邁還是朝後退,分得清清楚楚,他畫挑擔,兩隻手如何握,步子怎么跨,是重擔還是輕擔,畫得明明白白;他畫車水,農夫面對稻田背對河浜,伏在橫木上,兩腳交替踏板,河水從車斗里吐出,汩汩地流入稻田,純然一幅生動的《夏日車水圖》……
九歲時母親因病去世。初小畢業後,父親將張樂平送到海鹽縣上高小。由於張樂平聰明好學,深得美術教師陸寅先生的賞識。一次陸先生告訴他,有個叫曹錕的北洋軍閥頭子想當大總統,為了拉選票,用高價收買國會議員,他的醜惡行徑激怒了全國人民,當時國小校里也在辦壁報聲討。在陸先生的指導下,張樂平畫了一隻醜陋的大肥豬,背上背著一隻裝著血淋淋五千大洋的大口袋。畫好後,陸先生十分滿意,在畫上題了《一豕負五千元》標題後貼上了學校的壁報——這便是張樂平的第一幅漫畫作品。
1925年的“五卅慘案”又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聲討,在陸先生的指導下,張樂平在一大迭白紙上將“五卅慘案”的經過一幅幅地畫了出來,拿到縣城最熱鬧的地方去宣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觀眾,起了很大的宣傳作用。這是張樂平的第一次連環漫畫創作,小小年紀居然在縣城裡出了名。
因為生活困難,高小畢業後張樂平沒能繼續上中學。15歲時,他離家到江蘇南匯縣(現屬上海市)萬祥鎮一家木行里當學徒。國小徒的非人生活在張樂平的心靈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在那些悲慘淒涼的日子裡,張樂平的唯一樂趣便是畫畫。
白天忙碌過後,晚上還得給老闆看門和搓點水煙的媒頭紙。不過這兩件事都給張樂平帶來了畫畫的機會。看門的地方就在賬房間裡,賬房間裡正好有筆有墨有硯台,而搓紙捻子的紙正好先用來畫畫,只要在每張紙邊上空上一條不畫,這樣搓捻子時將白紙邊露在外面,老闆就不會發覺紙上已畫過畫。不料有一天老闆在吸水煙時吹了半天媒頭紙都沒吹著,於是將紙捻子拆開,這才發現紙上已畫過畫,於是張樂平遭到了一頓痛罵。
為了能繼續畫畫,張樂平就改用鉛筆來畫。無論嚴寒酷暑張樂平都痴迷地畫著他的畫。最難忍受的是大熱天的夜晚,為了防止蚊子叮咬,張樂平弄來兩隻肚大口小的空酒罈,畫畫時將兩隻腳伸進酒罈子,這樣就可以聚精會神地畫畫了。有一天夜晚,他正畫得入神,突然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他急忙起身去開門,沒想到兩隻腳一時拔不出來,他摔倒在地上,腳被摔破的酒罈劃得鮮血直流。老闆進來後大發雷霆,他看到台子上畫了畫的媒頭紙和地上的碎酒罈後,狠狠地將張樂平踢倒在地,碎壇片在張樂平的右耳根劃了一道很深的口子,留下了終生的疤痕……
1927年春,北伐軍趕走了盤踞在江浙一帶的孫傳芳,人們懷著喜悅的心情慶祝北伐勝利,這時張樂平離開了木行回到了家鄉,用自己的畫筆參加了宣傳活動。他把標語“歡迎北伐軍”中的“北伐軍”三字畫成一隊隊的勇士,把“打倒北洋軍閥”中的“北洋軍閥”四字畫成一隻只倒在地上的醜物,他畫了北洋軍閥“燒、殺、搶、奸”的罪行,畫了人民民眾聲討軍閥的宏偉場面。他的這些畫用石印印成招貼畫和傳單,使人們得到了鼓舞。能用自己的畫筆為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出力,張樂平感到非常高興。
大革命失敗後,白色恐怖籠罩著全國。為了謀生,張樂平離開家鄉進了上海一個私人開設的美術學校學習。
美術學校里每天的功課是練習畫月份牌上的美女。憑著過去的基礎與天生的聰明,張樂平很快掌握了畫美女的技巧,得到了老師的賞識。但是張樂平實在討厭畫月份牌美女,他最喜歡畫的是那些生活中的不平事。他看見闊老們開著小汽車橫衝直撞,看見小姐太太們牽著哈巴狗出入於豪華的商店,看見沿街叫賣、面黃飢瘦的報童,也看見了蜷縮街頭衣衫襤褸的乞丐……有一次他還看見一個凶神惡煞的“紅頭阿三”用警棍毆打人力車夫,車夫抱頭慘叫,鮮血從手指縫中流出……黑暗世界中的一幕幕情景令張樂平熱血沸騰,他飛快地揮動著畫筆,將他所見到的一切描繪在自己的速寫本上。
美術學校的教師很少上課,總是叫學生自習,引起了學生們的不滿。一次學生們起鬨抗議,老師嚇得不敢下樓,勉強差女兒傳下一個畫題:“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張樂平十分氣憤,迅速以此畫題畫了一幅諷刺漫畫:一對夫妻躺在床上抽大煙,兩個小孩在床下打鬧,屋裡煙霧裊繞,馬桶翻了,痰盂倒了……老師看了這幅交上來的畫後大發雷霆,當下就開除了張樂平,倔強的張樂平不以為然,昂頭離開了這個烏煙瘴氣的學校。
離開美術學校後,張樂平進了一家印刷廠當學徒,不久又考入了三友實業社繪製廣告,隨後又進了中國化學工業社從事同樣的工作。
1932年上海爆發“一·二八”事變,抗日怒火熊熊燃燒,張樂平決心以漫畫為武器投身社會。他經常與張光宇、葉淺予、魯少飛、黃文農、胡考、陸志庠等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畫社會漫畫。隨著對漫畫興趣的日益濃厚,他索性走上了專業漫畫創作的道路。
在當時弱肉強食的社會中,許多畫家或隱逸于山水彩墨,或沉浸于海外藝術,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勞苦大眾。張樂平不僅始終直視平民,深切地關注著社會最底層人的生活,還著力於揭露深刻的社會矛盾。1935年,他曾創作過一幅名為《權利與義務》的漫畫,內容是一個有錢人用一根繩子依次串起幾個窮人的腳,把他們放到山崖下撈錢,錢撈完了,有錢人就剪斷了繫著窮人生命的繩子……這幅畫在漫畫界引起了爭論。有人認為此畫對社會的揭露太殘酷,有誇大階級矛盾之嫌,然而大多數漫畫家都站在張樂平這一邊。
30年代中期是無產階級文藝蓬勃發展的時期,也是中國漫畫繁榮的時期。這時葉淺予的王先生,魯少飛的改造博士,黃堯的牛鼻子,梁白波的蜜蜂小姐,高龍生的阿斗,梁又銘的弗先生等漫畫人物相繼而出。當時漫畫形象雖多,但除了卜勞恩的父與子以及米老鼠、大力水手等外國漫畫形象外,國內的兒童漫畫形象卻還是一個空白。基於這個原因,張樂平反覆醞釀後創造了兒童漫畫形象三毛,該形象首次出現於1935年7月28日上海的《小晨報》。
三毛的出現,為中國樹立了自己的兒童形象,他以兒童的天真無邪向黑暗的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與諷刺。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張樂平的藝術生涯發生了重大的轉折,他決心以自己的藝術實踐去完成應負的社會責任與民族使命。“八·一三”炮聲一響,上海漫畫界迅速組織了隸屬政治部第三廳的救亡漫畫宣傳隊,推舉了葉淺予為領隊,張樂平為副領隊。在郭沫若的領導下,這支漫畫宣傳隊輾轉蘇、鄂、皖、浙、贛、湘、桂等地,沿途以布畫形式向民眾宣傳抗日。後來,漫畫宣傳隊在桂林分成兩隊,其中奔赴戰地的隊伍由張樂平帶領。1940年,張樂平在上饒地區擔任了《前線日報》副刊“星期漫畫”的主編,又在金華參加了進步畫刊《刀與筆》的籌備與編輯工作。1941年國民黨政府下令解散了這兩個漫畫宣傳隊,隨即張樂平又在上饒重新組成漫畫宣傳隊,改屬戰區政治部,繼續艱苦戰鬥。據當年漫畫宣傳隊隊員葉岡回憶:“張樂平是漫畫宣傳隊的當家人,也是自始至終廝守的最後一下。全隊解散後,只剩他一人還在孤軍作戰……”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張樂平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以畫筆為武器,為中華民族的救亡生存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艱苦奮鬥、百折不饒的業績,在中國漫畫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
抗戰勝利後,張樂平隻身從廣東回到上海。當時上海工廠倒閉,乞丐成群,滿目戰爭瘡痍令人目不忍睹,然而那些國民黨接收大員卻終日花天酒地,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張樂平又拿起畫筆投入到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中去。在此期間,他舉辦了個人畫展,在各大報刊發表了許多針砭時弊的漫畫,還和丁聰、陳秋草等人組織了上海美術工作者協會。
1946年4月,三毛漫畫形象匿跡八年後又開始在《文匯半月畫報》創刊號上出現,內容諷刺辛辣。同年5月12日張樂平的傳世之作《三毛從軍記》問世於上海《申報》,引起了轟動。這部反映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腐敗的作品以精緻獨到的筆觸,紮實的生活素材,合理又不失誇張的故事情節,詼諧幽默的藝術感染力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後來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裡,不同的原因使得《三毛從軍記》在海峽兩岸均不能出版。然而,歷史是公正的,當《三毛從軍記》終於能夠再次面世時,它又一次贏得了讀者的青睞和摯愛。
1947年年初的一個夜晚,大雪紛飛,北風呼嘯,張樂平頂著刺骨的寒風從報館回家,走到弄堂口,看到雪光映照的昏暗牆角里有三個骨瘦如柴的流浪兒,他們緊緊地依偎在一起,上身披著破麻袋片,下身穿著破爛不堪的單褲,圍著一個小鐵罐點火取暖,為了不使這幾塊揀來的煤渣熄滅,三個孩子輪流向罐頭盒裡吹氣。第二天清晨當張樂平外出時,發現昨晚的那三個孩子中的兩個凍死了。遠處積雪的馬路上,一輛收屍車在緩緩地行進著,一隻只僵硬的小手小腳伸出車外,隨著車的顛簸淒涼地顫動著……
“這是什麼世道!”張樂平的心在悲泣呼號。經過痛苦的思索後,張樂平開始創作《三毛流浪記》,不朽的流浪兒形象三毛終於向人們走來了……
張樂平每天都能見到許多流浪兒,他們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遊走於上海的街頭巷尾,用洋鐵罐向路人討錢,追趕著為老爺太太們打扇,在垃圾堆里尋找食物,擦皮鞋,推車子,還時常遭警察毒打。在城市,每年的“四·四”兒童節都是市民的興奮點,人們總是擁上街頭觀看盛大的童子軍遊行。當童子軍總司令何應欽在無線電廣播中呼籲“我們要愛護兒童……”時,張樂平卻從圍觀的人群後面看到了一個被遺棄、被殘害、被驅逐的兒童世界。
為了畫好《三毛流浪記》,張樂平主動去和流浪兒交朋友。當時上海的陳家木橋是流浪兒的集中地,張樂平便去那兒,坐到他們中間,試著與他們搭話,誰知他們不但不理他,甚至還向他翻白眼,最後他只得掃興而歸。原來,流浪兒看張樂平穿著一身西裝,雖然是舊的,卻認為他是有錢人,他們受盡了有錢人的欺負,當然不會去理張樂平。為了改變這種狀態,第二天張樂平穿了一身舊衣服,買了幾付大餅油條,又來到那個地方坐在地上吃起來。這回幾個流浪兒終於圍了過來,眼睛直直地盯著他手中的大餅,張樂平很自然地將大餅分給他們,於是大家坐到了一起,逐漸地熟悉起來並成了朋友。這樣,張樂平了解了許多流浪兒的悲慘經歷。這些流浪兒的經歷許多都被張樂平畫入了《三毛流浪記》。張樂平是以眼淚和著筆墨來畫《三毛流浪記》的,他表達了對受苦孩子的深切同情,也融入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他曾經說過:“畫三毛就是畫我自己。”1947年6月15日,連環漫畫《三毛流浪記》開始在上海《大公報》上連載。這是一個中國式的《苦兒流浪記》,是對不平等社會的血淚控訴。作品對被剝削與被壓迫的勞苦大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無情地揭露了國民黨當局的腐敗,在廣大人民民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引起了輿論界的高度重視。
三毛迅速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產生了震憾人心的藝術魅力。孩子們為三毛的經歷時而憂愁,時而傷心,三毛的命運竟成了當時上海兒童生活中的大事,許多人給“三毛”寄來了絨衣,鞋襪等生活用品。張樂平常常回憶這件事:一戶人家有七個孩子,他們叫大毛、二毛、三毛……小弟弟叫做七毛。他們的生活比《三毛流浪記》時的三毛要好一點,因為他們的爸爸總算還有個工作,但也苦得很。他們看了《人非草木》、《還有好人》那幾段後,非常難過,大毛、二毛呆了半天不肯去吃稀飯,三毛、四毛把自己身上的毛背心脫下來,要送給畫裡的三毛,五毛看見畫裡的三毛因為打碎了瓶子而挨打,馬上去找了一個瓶子來,要代他賠給店裡的老闆……
《三毛流浪記》受到了人民大眾的喜愛,但國民黨反動派卻十分害怕。1947年12月30日國民黨當局的喉舌《中央日報》發表了攻擊《三毛流浪記》的文章,指責張樂平“這表現太殘酷了,太冷落了”,並列舉了勸募寒衣,提倡社會教育等“德政”來掩飾《三毛流浪記》所揭露的社會的醜惡面目。這時張樂平不斷收到匿名恐嚇信:“你拿了共產黨多少津貼?”“當心點!”並揚言張樂平如果不停止《三毛流浪記》,則“將予以不利”。張樂平毫不畏懼,他認識到,三毛挨餓受凍、饑寒交迫的根源就是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不打倒反動派,千千萬萬個流浪兒三毛是不可能解放的。於是他把家搬到嘉興,每天作畫不止。由於當時生活的艱難,他患上了肺病。他一面咯血一面掙扎著畫三毛,每天叫家人輪流到火車站秘密投寄畫稿。
1948年,以陽翰笙為首的中共地下黨領導的崑崙電影公司將《三毛流浪記》改編成電影。這部電影調動了趙丹、孫道臨、黃宗英、上官雲珠、吳茵、林默予、刁光覃、朱琳、關宏達、中叔皇、沙莉、奇夢石、蔣天流、林榛、黃晨、石炎、汪漪、王蓓、丁然、王公序、張慶芬等上海大部分的著名影星,他們都甘心為一個無名的小演員當配角,這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是第一次。這部電影還是慶祝新中國成立的第一部國產片,在中國電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49年春,因戰爭和天災而無家可歸的難童大批地湧進了不夜的上海,當時報載:“現實中的三毛散布在全上海各個角落,多不勝數,他們衣不遮體,食不飽腹,在死亡邊緣上掙扎……”宋慶齡先生看在眼裡,痛在心頭,她向難童們伸出了慈愛之手,策劃舉辦“三毛原作展覽會”,創設“三毛生活樂園”,以動員全社會救護“三毛”。中國福利基金會遵照宋慶齡的囑託與張樂平聯繫,張樂平欣然應命,夜以繼日地揮動畫筆,一個月內趕出了三十餘幅三毛水彩畫。此後,宋慶齡通過報刊公布了創設“三毛樂園會”的宗旨及章程。為使各界人士了解三毛的苦難,伸出援助之手,當年3月宋慶齡借滙豐銀行大樓,舉辦了三毛原作預展,邀請各界名流參觀,她還親臨現場,並會見了張樂平,以地道的上海話與之交談,並讚許道:“張先生為流浪兒童做了一件大好事,真該謝謝您,全國的三毛不會忘記您!”
同年4月4日兒童節,“三毛生活展覽會”在上海大新公司四樓隆重開幕,展出了張樂平的三毛原作及水彩畫新作330余幅,平均每日觀眾多達2萬餘人,大廳里迴響著著名話劇演員尹青極富感染力的聲音:“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救救三毛!”許多女士看了畫上三毛的悽苦遭遇後落下了同情的眼淚。當日下午舉行三毛畫義賣,主持者被裡三層外三層地團團圍住,頃刻之間,30余幅水彩畫被搶購一空,最高有出至800美元的,三毛樂園會的會徽及張樂平簽名的《三毛流浪記》畫冊也都成了供不應求的搶手貨。在宋慶齡的號召下,許多人以當三毛樂園會會員為榮,紛紛捐錢捐物。當時一個中年男子一下認捐了四個三毛,他自豪地對記者說:“我有四個孩子,一個孩子幫助一個三毛……我寧可吃穿得艱苦也要這樣做。”還有許多孩子伸出他們的小手,送上了一把把父母給的零用錢及許多學習用品……
4月9日“三毛生活展覽會”結束,所得款救助了數以千計的苦難兒童。這次畫展給中國漫畫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當時上海民眾對此義舉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三毛樂園運動使無數窮苦孩子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同情與援助。
隨後《三毛流浪記》電影還跟隨宋慶齡參加慶祝解放的義演義賣、募捐慈善活動。這部影片在上海和南京等地上演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與電影一起推出的還有張樂平的三毛漫畫冊與漫畫卡。當時宋慶齡主持的義演與募捐場面十分熱烈,影片與漫畫的收入後來全部捐獻給了上海與南京的孤兒院。
在上海解放前夕,張樂平與陳白塵、馮亦代、劉開渠等在地下黨的領導下籌備迎接工作,他負責組織繪製了一批迎接解放的宣傳畫。
全國解放後,產生三毛的社會制度被徹底摧毀了,這就給張樂平的創作提出了一個處理三毛形象的新問題。為此,有關部門曾召開過三次座談會,討論三毛的前途與命運,最終“三毛是中國兒童的象徵,應該結合時代的特徵繼續畫下去”成了主導意見。這樣,健康豐滿的新時代的三毛開始活躍起來,《三毛的控訴》、《三毛翻身記》、《三毛日記》、《三毛今昔》、《三毛迎解放》等相繼問世。原先三毛瘦骨嶙峋的形象變成飽滿而健壯,伴著他的歡笑,做好事,愛科學,勤學習,成了新一代少年兒童的學習榜樣。
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張樂平對孩子有著至深的愛。他說:“大樹是由苗苗長大的,對苗苗我們要精心澆灌。”他數十年堅持著這一許多藝術家都不屑的“小兒科”事業,滿腔熱情地播撒愛的種子。平時他工作再忙,只要是孩子們的活動,他總是儘量參加,他還經常到少年宮、學校、幼稚園輔導孩子們畫畫。凡有兒童索畫,他總是非常樂意滿足孩子們的這種願望。他曾說過:“有人問我,你的兒童漫畫小孩子那么喜愛看,有什麼決竅嗎?我想來想去沒啥決竅,就是有一點,我愛孩子。”《三毛流浪記》震撼人心的力量,說到底也正源於他對孩子的熱愛。朋友們說張樂平與小孩子一見就親,一碰就熟。走在路上,他經常碰到一群群上學或放學的小朋友,孩子們看見他就喊:“一二三,張叔叔好!”後來改“張伯伯好!”再後來又改為“張爺爺好!”聽到這些稚嫩清脆的聲音,張樂平心裡真像喝了蜜一樣甜……
張樂平平易近人,喜歡結交勞動者。他的朋友有釘鞋掌的小皮匠、修雨傘的師傅、賣青菜的農民等等,他常與這些朋友喝酒聊天。夫人馮雛音早已習慣了他的性格,凡他牽手帶來的陌生客人,她從不問姓氏、職業,一概端茶送水,添上小菜,送上一壺熱黃酒。張樂平說,我樂就樂在能和自己漫畫中的朋友一起喝上幾杯呀!正是因為張樂平對朋友重義氣,在後來的“文革”中,他的一些工人朋友多次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阻止“紅衛兵”的非法抄家。
十年動亂,張樂平在劫難逃,三毛自然也逃脫不了厄運,被扣上了“資產階級反動人性論的典型”、“鼓吹投降主義”、“販賣活命哲學”、“國內外反動派反華大合唱的急先鋒”等帽子。張樂平不斷地遭到批鬥和折磨,他默默地忍受著。有一天,一些人把他叫去,當他的面把40多幅《三毛流浪記》原稿撕得粉碎,隨後要他自己將狼藉滿地的紙片掃進垃圾堆。這無異於在獰笑的敵人面前親手處理被敵人扼殺的寶貝兒子,張樂平氣得索索直抖,他咬緊牙關克制著自己,直到那些人揚長而去後,才終於淚如雨下……一天晚上,張樂平挨批鬥後回來,取酒自酌,攬鏡自照,畫了一幅絕命圖——圖中的張樂平兩眼圓睜,胡茬如刺,畫上題上“爸爸”二字,準備了此一生。他朦朧的眼睛凝視著畫面,悲憤之情不斷地在胸中翻騰著,一種生的欲望又湧上心頭:“我為什麼要自殺,為什麼不看看那些人的下場?!”他咬緊了牙關,終於又挺了過來……
1976年“四人幫”倒如,全國沸騰。在聽傳達粉碎“四人幫”的報告時,聽了一半張樂平就興奮得坐不住了,臉漲得通紅,站起來就要走,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是急著要回家畫漫畫。他那稚氣的神態引得同事們都笑了……在回家的路上他便打起腹稿來,到家後便急急地將大幅畫紙攤在地板上,調起已幹了的顏料,拿起久擱的畫筆,迅速動手畫起來,連吃飯都忘了。此時他已年近七十,骨架子硬了,又患有高血壓,長時間彎著腰在地板上作畫,其艱難是不難想像的。然而他不顧疲勞,連日連夜地畫著,沒幾天,竟畫了上百幅諷刺“四人幫”的漫畫!
擱筆十年後,三毛終於又復活。“三毛不老,而我衰矣!”張樂平慨嘆道。然而衰則衰矣,他卻壯心不已。1979年4月24日張樂平在國家百廢待興之際,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天清晨,他早早起床,在一片晨曦中揮筆畫了一幅《入黨圖》,畫上白髮飄拂的作者抱著三毛,三毛手持鮮花喜氣洋洋地獻給陽光燦爛的黨,並題詩曰:“畫筆生涯五十春,贏來白髮映丹心。七十當作十七樣,追逐紅旗再長征。”此後,《三毛學雷鋒》、《三毛愛科學》、《三毛與體育》、《三毛旅遊記》以及《三毛學法》相繼問世。三毛獲得了第三次新生。
張樂平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要將人們對他的敬仰表達清楚是十分困難的。
張樂平夫婦有7個子女,但他們先後又收養過許多孩子,幫助他們度過了人生中最困難的歲月,張樂平長子讀國小時,有位同學舉目無親,無家如歸,張樂平夫婦熱心收留了他;電影演員上官雲珠在文革中含恨離世後,她的一雙兒女成了張樂平一家的親人,張樂平夫婦待他們如同己出……在張樂平夫婦長長的一串“編外”兒女名單中,還有一位人們熟知的名字——三毛。這位知名的台灣女作家陳平就是因為酷愛《三毛流浪記》中的小三毛,為自己取了筆名——三毛。1989年,台灣三毛千里尋父,兩岸父女相見,傳為文壇佳話。當時三毛在張樂平家裡住了幾天,一聲聲親熱的“爸爸”喊得他樂不可支,病也減輕了許多。後來三毛棄世,老人悲痛欲絕,很長時間無法解脫出來。
張樂平的心地極為善良,他非常注重人間的情義。當代大畫家劉海粟、林風眠等在“文革”中遭到了批判,在最困難的時候,張樂平會偷著去看他們,給他們送去至誠的友情。他常教育子女,為人不要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後來劉海粟平反,張樂平反而不去了,他說:他現在有人去看了,我就不必去了。人嘛,重要的是在他人困難時幫人一把,而不是在走紅時去拍一把。而當林風眠離開上海時,張樂平又是少數幾個趕至機場送行的人。
在文革中,有一次造反派把他拉去與豐子愷同斗,因為造反派不認識豐子愷與張樂平,於是“豐冠張戴”,將豐子愷的批鬥牌掛到了張樂平的頸子上,把張樂平當作豐子愷鬥了半天,沒想到他竟一聲未吭。事後人問其故,他說“豐子愷年紀比我大,我代他受過,也好讓他少吃些苦頭。”
80年代初,當他得知國小時的美術教師陸寅生在上海時,便東尋西找打聽老師的住址,那天正下著大雨,他也不顧,買了一盒大蛋糕走了近兩小時才找到老師家。離別幾十年,八旬老師已認不出這位七旬的學生了,這個一生不得志的老師沒想到這位名揚全國的大漫畫家還記得自己,更沒想到這位學生會冒雨來看他,禁不住老淚縱橫。張樂平像學生時那樣畢恭畢敬地向老師深深三鞠躬,拉著老師的手親切地連聲喚道:“老師,你好啊!”
張樂平生性隨和謙恭,人緣極好。有一次,一位朋友突然發現他的鼻子有點歪,於是就稱他“阿歪”,他也從不生氣,隨聲答應著。著名美工師韓尚義回憶說:“他比我大七歲,見面總喜歡叫我一聲‘童子軍’……記不得是哪個美展上,他老遠見到我就用和往常不同的大聲說:‘尚義,我寂寞死了,你怎么不來啊!’……一種對友情的渴望,從他痛苦的表情中流露出來……”我國漫畫界名家丁聰、方成、葉淺予、華君武、張仃、張光宇、黃永玉、廖冰兄、田原等均為張樂平畫過漫畫像,倘若沒這份人緣,絕不會有這種盛事。
張樂平安於清貧,與世無爭。50年代,上海市委為了鼓勵他創作,分配一套高級公寓給他,結果被他婉言謝絕。80年代初,市政府為文藝界著名人士增加住房,張樂平又謝絕了對他的特殊照顧。張樂平去世後,市委副書記王力平登門慰問時,竟然發現張樂平的臥室下雨天會漏雨,他為張樂平的品格感動了,當時就安排落實了房屋修理的事情。
《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是舉世聞名的傑作,其影響令海外收藏家矚目,曾有人想出巨款收藏這兩部作品,但遭到了張樂平的拒絕。80年代初,國畫行情暴漲,朋友們都知道張樂平在國畫上的造詣,紛紛勸他改畫國畫,他卻仍然堅持畫他鍾愛的三毛,絲毫不為金錢所動。一些港台客人上門來求購國畫,均被他謝絕了。他聲稱他的畫從不賣錢。
他的藝術成就的輝煌有時也會使他遭到一些詆毀和不公正的待遇,但他總是淡然處之,從來不去爭論。
酒是張樂平清貧一生的唯一嗜好,生命的一部分。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老酒一杯後畫出來的,在救亡漫畫宣傳隊時,有時耐不了酒癮,與好友陸志庠過江到漢口街頭小酒館裡喝幾盅。許多人至今還記得,50年代張樂平在解放日報工作時,常常深更半夜突擊畫稿,他總是帶酒而來,飲完後大筆一揮,作品就出來了。“文革”中,“張樂平不許喝酒”的大字報從單位貼到了南京路。一向本分的他對這事卻有“造反精神”,即使伏案寫“檢查”時他也會偷偷從小桌底下摸出藏好的老酒喝上幾口。有了好酒他還會想起正在“受苦受難”的朋友,不管會給自己惹來什麼麻煩,也要約他們來喝上幾口。
張樂平說過:“我最討厭擺闊氣。一個人天天山珍海味也受不了。我這一生沒有其它愛好,只有喜愛喝酒……我從來沒有喝醉過。也從不到大飯店去喝,常常邀幾個朋友到街頭小館裡喝上幾杯。這時候大家海闊天空地聊起來,很多創作素材和創作靈感就從這裡來了……”他不善言談,以酒待人,以酒解愁,以酒取樂,以酒創作……”
早在“文革”時期張樂平便被帕金森氏症所纏,至80年代初病情漸重,創作上遇到了困難。他為自己不能為國家和社會多做貢獻而焦急,努力地鍛鍊著腕力和指力。
1983年6月張樂平將他的驚世之作《三毛流浪記》原稿捐給了中國美術館。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他又擬將自己的傳世之作《三毛從軍記》捐給上海美術館,捐贈儀式原定在1992年1月28日下午舉行,然而1月24日凌晨他的病情突然惡化,最終沒能將自己最鍾愛的作品親手交給國家。
張樂平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民代表,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協理事、常務理事、顧問,上海美協副主席,《漫畫世界》主編等職。張樂平多次榮獲“全國先進少年兒童工作者”獎,並榮獲我國在婦女兒童工作領域的最高獎——首屆宋慶齡樟樹獎。
1992年9月27日一代宗師、人民漫畫家張樂平與世長辭。
他的逝世令海內外成千上萬的讀者為之悲痛。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朱溶基等打來唁電,山一般的花圈、花籃、輓聯中有巴金、夏衍、賀綠汀、張瑞芳、於伶、柯靈、袁雪芬等文化名人以及台灣三毛父母送來的。一幅署名三毛的四代忠實讀者的輓聯寫道:“傳四代三毛精神永在,重正氣樂平英靈長存”……
1993年11月10日,張樂平的塑像揭幕典禮在宋慶齡陵園(萬國公墓)名人墓區舉行。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陳至立、王立平為塑像揭幕,上海市副市長龔學平、解放日報總編輯丁錫滿等發言,熱情讚揚漫畫家為人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一代漫畫大師張樂平長眠於這個幽靜肅穆的地方。
1995年11月10日,張樂平紀念館和張樂平銅像在張樂平的故鄉浙江海鹽三毛樂園正式落成,紀念館由巴金題寫館名。原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王一平、楊堤、浙江省和嘉興市的有關領導,張樂平的生前友好黃源、華君武、丁錫滿、沈柔堅、特偉、蔡振華、洪荒等以及許多上海中年漫畫家專程前來參加揭幕典禮。
張樂平三毛形象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人們喜愛三毛,是因為他正直善良、見義勇為、聰明機智、富有童趣,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社會內涵。在不同的時代,三毛給予人們心靈上的震動,精神上的鼓舞,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許多人都說:“我是看著三毛的故事長大的。”
據不完全統計,有關三毛形象的各種連環漫畫單行本有50多種,累計印數超過1千萬冊。自三毛誕生以來,他的故事不斷地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卡通片、木偶劇、歌舞劇、系列廣播、音帶、VCD、多媒體光碟等,在民眾中廣為流傳。
《三毛流浪記》曾五次被搬上銀幕和螢屏,由王龍基主演的電影《三毛流浪記》在中國電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國內外輿論界認為此片堪與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媲美。1981年此片在巴黎上映時引起轟動,後來又榮獲葡萄牙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三毛在當代依然擁有廣泛的讀者,可謂一棵生命力旺盛的長青樹。在1997年滬版圖書訂貨會上,新出版的三毛漫畫系列圖書使擁有高科技、大制著等美譽的外國卡通圖書甘拜下風,其中《三毛流浪記》榮居暢銷書榜首。從近幾年的統計數據來看,三毛漫畫圖書在中國的發行量並不亞於任何一種外國卡通讀物。在《三毛流浪記》發表50周年的1997年6月,據全國30多家城市中心書店銷售情況統計,暢銷書(文藝類)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的是《三毛流浪記》,這是對三毛50歲“生日”的最好祝賀。1998年入選“全國優秀暢銷書”的75種少兒類圖書中,三毛作品就占了7種,其中《三毛流浪記》榮居榜首。近幾年來,各種三毛作品就曾經獲“上海市優秀圖書獎”、“全國優秀幼兒讀物獎”、“全國優秀少兒讀物一等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中國圖書獎”等多項殊榮。1997年8月,由中國動畫學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評中國最佳美術片,選最喜愛的卡通明星”活動中,6萬多名少年兒童參與投票評選,三毛僅次於孫悟空而位居第二。1998年10月舉辦的首屆上海國際青少年卡通節上,由孩子們投票評選的“我最喜愛的中外卡通明星”評選結果,前4名依次是:櫻木花道(當時正在播映的日本卡通片《灌籃高手》的主角)、三毛、孫悟空、米老鼠。1999年暑期,上海電視台舉辦首屆STV螢屏夏令營,其中推出100多部電影供小觀眾們評選,結果“觀眾最喜愛的電影”由《三毛從軍記》奪得。1999年《出版廣角》期刊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50年感動共和國的50本書”評選中,《三毛流浪記》名列第19位……
1995年江澤民同志在聽取廣電部工作匯報時,點名提到《三毛流浪記》等作品,指出:“這些優秀的作品為什麼經久不衰?是因為它有益於人們的心靈。”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也曾指出:“我們小時候受三毛這個形象影響很大,《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教育了一代人,現在就缺少這樣的形象。”
著名漫畫家華君武說:“世上許多連環漫畫之吸引讀者,固然有它獨特引人之處,但像《三毛從軍記》和《三毛流浪記》等以反映深刻的社會矛盾為主題而吸引讀者的,恐怕為數不多。這是張樂平長期在民眾之中,生活之中,用他的慧眼才能得到的。”
選頁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