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賢

不久他遵師意別師從業,初受聘於潮劇名班“老怡梨春”。 入班時當“頭手”,一經登台領奏,就博得民眾讚揚,同行嘆服,及後到各地演奏,觀眾無不拍手叫好。 1944年他受潮劇名班“老玉春香”之聘,隨班往安南,人未抵岸,而名動南地。

簡介

出身貧苦農民家庭,父早喪,家無立錐,昆仲倆,恭聆母訓,業家計,勤農事。少時因家境貧寒,未能入塾。曾與鄰居小輩賣唱於毗村,由於手不釋器,逐漸喜愛弦樂,性能聰穎,稍長,能熟操潮樂諸器。為求潮樂技藝精秘,決意尋師學藝,後經人介紹,從師學藝,這樣他就成了榕城著名潮樂演奏家陳大吉的真傳弟子,得其悉心指點,加之自己聰穎好學,苦心琢磨,不久拉弦吹嗩吶之技藝大有增長。在從師學藝過程,虛懷備至,既恭遵師傳教授,又虛心向長者學習,經常與同行互相切磋。其間更令人嘆服者,每有樂場,不論颳風下雨,必赴場參加,做到風雨不移。不久他遵師意別師從業,初受聘於潮劇名班“老怡梨春”。 入班時當“頭手”,一經登台領奏,就博得民眾讚揚,同行嘆服,及後到各地演奏,觀眾無不拍手叫好。行家更是嘖嘖稱道。人們都稱讚“林賢嗩吶會呾話”。 他吹、拉、彈、撥樣樣精通,尤擅長二弦、嗩吶,其二弦演技被譽為潮汕之冠。三十年代時,許多潮劇名班多來爭聘,其樂名蜚聲縣內外。據說當時如能得到他領奏的戲班演出時戲金大增,如果他缺席則戲金大跌,可見當時位重的程度。因此也受到一些德行不正的同行妒忌。加之他不喜奉承,更不避權貴,回鄉時有些官紳曾邀其登門奏樂,他都婉言謝絕,但鄉里樂友請其拉弦助興,他則欣然應納。因此也得罪了一些權貴。他先後在“老怡梨”、“老中正順”、“老源正”、“正天香”、“老玉春香”等潮劇班當頭手。其二弦演奏,在長期舞台實踐中,形成文戲穩而不靡,武戲強而不爆,節奏嚴謹、準確的風格。傳說他初任“新順春”班頭手時,因年輕有為,為班主賞識,引起班中原頭手妒忌,輪到他領奏時,把二弦的弦線換成質量差的弦線,他在演出中間,斷了一根弦線,卻依靠嫻熟的手法,竟能在一根弦線上奏出兩根弦線的效果。他先後隨戲班到泰國、越南、新加坡等地演出。

成名作

他的成名之作是偶用單弦伴奏的《收浪子屍》(曾在演出到高潮時弦斷而用單根弦伴奏至劇終);他的嗩吶伴奏唱腔音色堅亮,吞吐自如,尤善變化,模仿演唱唱腔惟妙惟肖。還能用大小兩支嗩吶同時伴奏唱腔的絕技,大嗩吶淳厚結實,小嗩吶輕快明朗,以《蒼蠅記》伴奏最為出色,被譽為潮樂界三十年代頭手五虎將之一,且名顯東南亞。1944年他受潮劇名班“老玉春香”之聘,隨班往安南,人未抵岸,而名動南地。安南(現在的越南、寮國、高棉等地)報紙大登“樂師張林賢將抵南獻藝”, 金邊、西貢一時風動,訊息傳開,吸引了大量觀眾,又聞登台獻藝,戲票被搶買一空,戲院座無虛席,及至登台演奏,他為滿足民眾渴求,不遺餘力,發揮特長,使在場聽眾大飽耳福,不斷報以掌聲,一時名噪海外,真可謂為我地潮樂一代名師。張林賢生前創作不少弦詩,較著名的有《紅梅報春》……他也能無私地將技藝傳授給他的弟子,其中被譽為“三弦王”的林克昌就是他的得意門生。竟能代替他演奏而觀眾不知的地步。
遺憾的是,他旅安南不久,於1945年就病逝於異邦。關於他的死因,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由於他藝絕德高,戲班爭先聘請,受到一些德行較差的同行的妒忌,他所到之劇團演出時吸引了無數觀眾,而影響了別的劇班的觀眾觀看,受到記仇,得罪了權貴,得罪了同行,打掉了其他劇班的飯碗,於是有人出惡步在他食物中投毒而致食物中毒而死。另一種說法是他到安南以後,水土不服,他又不遺餘力地演出而勞累過度,天氣炎熱食物變質食後生病而沉疴不起。就這樣一代樂師而魂遺異邦,留下樂壇的美譽美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