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輝[中科院院士、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張東輝[中科院院士、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張東輝,男,1967年出生於浙江,普陀區螺門人,1985年舟山中學畢業。

人物履歷

男,1967年出生於浙江,普陀區螺門人,1985年舟山中學畢業。在舟中學習期間一直擔任學生幹部.學習成績年年列全段前茅,並多次獲全國、省、市化學物理競賽一、二等獎。1985年畢業後作為優秀中學畢業生推薦免試進入復旦大學物理系讀書。198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1994年在紐約大學物理系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7年應聘到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科學系任教,2000年升為副教授;2004年被聘為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研究成果

先後獲新加坡傑出青年科學家獎(2000),新加坡國家科學獎(20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及港澳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2003),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6)。張東輝研究員致力於發展有效的理論與計算新方法研究發生在氣相、團簇、固體表面、以及生物分子中的原子分子運動、反應、能量轉移等。

1988年還在大學讀書的時候,通過了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博士主持的中美聯合招收物理博土生考試(CUSPEA),於1989年到美國紐約大學攻博士學位,從事量子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到1993年底在運用含時散射理論計算器原子反應中,獲得突破性進展。1994年獲理學博士(PHD)學位,並榮獲紐約大學人文與自然科學學院頒發給畢業生的最高獎(這種大獎學院每一年只頒發給最有學術成就的學生一名)。畢業後到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後,仍從事量子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據有關資料顯示:發表數十篇論文,其中20篇發表在世界化學物理最權威的雜誌上。張東輝在精確計算多原子反應研究上已占世界領先地位。

1997年張東輝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教,下面是一些報刊和專家對張東輝研究成果的一些評價:

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說:張教授已成功地開闢了一個重要的方程式,讓電腦可以根據這個方程式模擬三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的反應。目前世界上就只有他做到這個成果。因研究利用超速雷射進行化學作用,而獲199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埃及裔澤韋教授,在諾貝爾獎演講中引用了張東輝的理論。

張東輝的理論證明了一組德科學家在1993年進行的一個實驗可能是錯的。如果最後證實那個實驗是不正確的話,世界各國科學家將會嘗試重做這個實驗。

芝加哥大學一位教授稱:張東輝做出的科學研究成果,我無法找到另一位35歲以下的理論分子學家。

代表論著

1. 張東輝, Michael A. Collins, and S.-Y. Lee, First-Principles Theory for the H+H2O, D2O Reactions, Science,

2. M. Qiu, Z. Ren, L. Che, D. Dai, S. A. Harich, X. Wang, X. Yang, C. Xu, D. Xie, M. Gustafsson, R. T. Skodje, Z. Sun, and 張東輝, Observation of Feshbach resonance in the F + H2 → HF + H reaction, Science

3. 張東輝, Minghui Yang, Michael A. Collins, and Soo-Y. Lee, Probing the transition state via photoelectron and photodetachment spectroscopy of H3O-, Proc. Nat. Acad. Sci. USA

4. K. Yun, Y. Chen, X. Liu, S. Harich, X. Wang, X. Yang, and 張東輝, Experimental and Quantum Dynamics Study on an Asymmetric Insertion Reaction: State-to-State Dynamics of O(1D)+HD → OH + H, Phys. Rev. Lett.

5. 張東輝, D. Xie, M. Yang, S.-Y. Lee, State-to-State Integral Cross Sections for the H+H2O→ H2+OH Abstraction Reaction, Phys. Rev. Lett.

院士候選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