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輝[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

張東輝[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

張東輝,1967年1月出生於浙江省舟山市,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1989年張東輝從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 ,並前往美國紐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4年獲得紐約大學博士學位後到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後研究;1997年應聘到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科學系任教;2000年升為副教授,同年獲得新加坡傑出青年科學家獎;2003年獲得新加坡國家科學獎;2004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06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當選政協遼寧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 張東輝主要從事化學反應動力學理論研究 ,致力於發展有效的理論與計算新方法研究發生在氣相、團簇、固體表面、以及生物分子中的原子分子運動、反應、能量轉移等 。

人物經歷

1967年1月,張東輝出生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展茅鎮螺門 。

張東輝 張東輝

1985年,張東輝從舟山中學畢業 ,並作為優秀中學畢業生,推薦免試進入復旦大學物理系讀書。

1988年,張東輝在大學期間,通過了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畫(CUSPEA)的考試。

1989年,張東輝從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並前往美國紐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從事量子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

1993年,張東輝在運用含時散射理論計算器原子反應中,獲得突破性進展。

1994年,張東輝在紐約大學物理系獲得博士學位,並獲得紐約大學人文與自然科學學院頒發給畢業生的最高獎(這種大獎學院每一年只頒發給最有學術成就的學生一名)。畢業後到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仍從事量子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

1997年,張東輝應聘到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科學系任教 。

2000年,張東輝升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同年獲得新加坡傑出青年科學家獎。

2003年,張東輝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及港澳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資助。同年獲得新加坡國家科學獎。

2004年,張東輝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2006年,張東輝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2015年7月31日,張東輝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

2017年11月,張東輝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張東輝發展了多原子反應量子含時波包理論方法,建立了高精度勢能面構建方案,將反應動力學的精確理論研究從三原子體系拓展到多原子體系:解決了四原子反應體系量子散射問題,率先實現了一些代表性氣相六原子反應的精確理論計算,解決了 H2+OH,H+H2O,H/Cl+CH4 等多原子動力學過程中反應物的碰撞能、量子態、振動局域模式、同位素取代等因素如何影響反應幾率、產物量子態以及空間分布等科學問題。與實驗同行合作,在 F/Cl+HD 反應中發現了新的反應共振態,揭示了其準束縛態本質,並證實共振現象在振動激發態反應中廣泛存在 。

•學術論著

截至2017年11月,張東輝發表研究論文211篇,其中SCI收錄205篇,EI收錄109篇,總引用6426次。以唯一或共同通訊作者發表了8篇Science、5篇PNAS、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文章,受邀為《美國物理化學年度評論》寫綜述文章 。

Xiao, C., Xu, X., Liu, S., Wang, T., Dong, W., Yang, T., ... & Yang, X. (2011).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for a four-atom reaction: HD+ OH→ H2O+ D. Science, 333(6041), 440-442.

Wang, T., Chen, J., Yang, T., Xiao, C., Sun, Z., Huang, L., ... & Zhang, D. H. (2013). Dynamical resonances accessible only by reagent vibrational excitation in the F+ HD→ HF+ D reaction. Science, 342(6165), 1499-1502.

Yang, T., Chen, J., Huang, L., Wang, T., Xiao, C., Sun, Z., ... & Zhang, D. H. (2015). Extremely short-lived reaction resonances in Cl+ HD (v= 1)→ DCl+ H due to chemical bond softening. Science, 347(6217), 60-63.

Zhang, Z., Liu, T., Fu, B., Yang, X., & Zhang, D. H. (2016). First-principles quantum dynamical theory for the dissociative chemisorption of H 2 O on rigid Cu (111). Nature communications, 7, 11953.

Zhao, Z., Zhang, Z., Liu, S., & Zhang, D. H. (2017). Dynamical barrier and isotope effects in the simplest substitution reaction via Walden inversion mechanism.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4506.

人才培養

2017年12月張東輝回到自己的母校舟山中學時,在人才培育方面建言獻策,提指出“人才是核心競爭力,以舟山中學為例,希望政府重視師資力量的引進和培育,在政策、資金方面提供支持。加上舟山中學的名氣,就能吸引更多優秀教師來舟山。”在張東輝看來,引進年輕有為的特級教師,是培育優秀人才的必要條件 。

榮譽表彰

2017年11月,張東輝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2018年1月政協遼寧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2018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系主任
2018年1月政協遼寧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2018年7月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旅遊與健康職業學院名譽院長

人物評價

張東輝教授對化學反應動力學理論的理解非常透徹,他在這方面的研究能力也是世界頂尖的,與他的合作,能使研究更加深入、更加透徹地了解數據和理論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評)

張東輝的量子動力學研究不僅解釋實驗,而且在一定程度實現了預測和檢驗實驗。通過與實驗的密切結合,提高了人們對化學反應的認識,推動了反應動力學研究的發展,也使中國在該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普陀新聞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