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國際原子核徑跡學會執行委員,中國固體核徑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近代物理教學研究會理事,山西省物理學會理事兼科普部副主任,“Chinese Physics Letters”,“Radiation Measurements”特約審稿人。
1997年11月—1998年11月在瑞典皇家工學院物理系進行訪問研究;2002年9月—2003年3月赴加拿大Triumf國家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2005年11月-2006年4月、2010年8月-2010年11月在日本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
1985年大學本科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物理系;1988年和1999年分別於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獲工學碩士學位和物理學博士學位。現為山西師範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所長、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貢獻
2000年以前作為山西師範大學高能核乳膠實驗室負責人帶領實驗室人員參加國際EMU-01合作組,在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歸國留學人員基金資助下在國內開展了CERN SPS、BNL AGS、JINR Dubna能區相對論性重離子誘髮乳膠核反應研究,對相對論性重離子誘髮乳膠核反應末態粒子的產生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在國內外主要學術刊物上發表50餘篇集體成果。2000年以來分別承擔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山西省歸國留學人員項目、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獨立開展相對論重離子誘髮乳膠核反應的實驗研究工作,對相對論性重離子誘髮乳膠核反應的電磁離解、射彈碎裂特徵、射彈碎片的分布、靶核碎片的分布、簇射粒子和靶核碎片的間歇行為等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SCI收錄論文50篇。研究成果兩次獲山西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2006年開始通過和日本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合作,利用HIMAC加速器產生的重離子束流進行中高能重離子誘發CR-39塑膠徑跡探測器及原子核乳膠核反應實驗,開展中高能重離子在原子核乳膠及CR-39塑膠徑跡探測器中的碎裂及多重碎裂實驗研究和相關的理論分析;參加國際J-PARC E-07實驗,進行雙超核實驗研究;並在五台山建立宇宙射線觀測站,利用原子核乳膠進行宇宙線誘髮乳膠核反應新粒子和新現象的探尋。2006年9月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3屆國際固體核徑跡大會。
獲獎記錄
1996年入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99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獲山西省優秀教師稱號;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