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紀念碑
在位於河南省南召縣縣城東2公里處的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後的松柏林中,豎立著張景昉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它記載著中國共產黨南召創始人之一張景昉富於傳奇的革命人生歷程。
求學當兵
他白幼勤奮好學,先入私塾學習,後入新學堂就學。1922年在曹店崇實國小任教。1925年他投筆從戎,到西北軍學兵團當兵,後轉入西北軍校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革命歷程
1929年春,他被黨組織派回家鄉開展革命活動,1930年在曹店建立南召第一黨支部。1930年他多方籌措資金建起了鳳麓國小。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同年11月9日他重回西北軍,任第三旅旅部特務連連長,因不滿軍閥混戰,實施兵變,決心拉出連隊投奔紅軍,失敗後突圍。1933年春,張景昉方回到家鄉,仍以鳳麓國小為陣地,開展黨的活動,是年黨員發展到20多人,新建5個黨小組。1934年6月5日,曹店鎮長羅朗軒強行查封了鳳麓國小。1935 年5月,中共南召區委決定張景昉為軍事骨幹,在曹店開展黨的軍事工作。1935年7月,因叛徒告密,羅朗軒將方德鑫、張景昉捕送到南召縣政府,1936年春,經黨組織多方營救出獄。
1936年9月張景昉被黨組織派往西峽口工作,在回車國小任教。1937年2月10日建立回車國小第一黨支部。同年11月,鄂豫邊特委批准,建立西峽口分區委員會,張景盼任分區區委書記。
1938年4月,南陽特支介紹張景昉回南召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在南召縣工作委員會協助袁寶華做上層統戰工作。同年7月,成立抗日了救國民眾團體“戰時服務團”,由袁寶華、張景昉具體負責。張景昉同時還擔任曹店區第二分區軍事指導員、區教育委員,中共曹店區軍事委員、統戰委員。
1941年黨組織決定 張景昉轉移到鄂豫邊區任行署民政科長,1943年因曹店惡霸羅郎軒使用文字離間計,他被邊區黨委逮捕關審,因情況複雜一時難以弄清,予以逐出邊區。張景昉又從家鄉返回邊區,邊區黨委經過分析解除對他的懷疑,仍繼續擔任行署民政科長。
病逝
1946年夏,國民黨動用大量兵力圍攻陝南根據地,我方一部分部隊突圍到黃河以北,張景昉奉命作為幹部隊伍一員留在商洛地區,與游擊隊民兵聯合建立商洛臨時根據地,因身患重病被組織安排到四分區後方醫院治療。同年11月8日病情惡化逝世於老林溝板廟溝萬章甫家裡。時年44歲。
後事
張景昉病逝後被葬於“八路墳”。1951年8月29日,中南區人民政府追認張景昉為革命烈士。1982年中共南召縣委、南召縣人民政府決定將張景昉烈士遺骨遷回南召,經多方努力,1986年清明節,中共南召縣委在原烈士陵園為張景昉烈士舉行立碑儀式。1993年11月23日,張景昉、王峻峴、李益聞和申瑞祥的紀念碑豎立於新烈士陵園,縣四大家領導及社會各界300多人參加了紀念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