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張斌,男,四川人,1978年生,四川大學新聞學碩士,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副教授,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媒體傳播系訪問學者(2010-2011)。中國新聞史學會,中國傳播學學會,中國高校影視學會,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上海廣播電視協會會員。
主講課程
《電視紀錄片與專題片》、《廣播電視新聞學》、《中外廣播電視史》、《理解大眾文化》、《媒介批評》、《經典電視劇解讀》
研究方向
媒介社會學、影視藝術與傳播。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論媒介研究中的場域範式”(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
“場域理論與媒介研究——兼論布爾迪厄的媒介批評”(主持),上海哲社青年項目
“上海電視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
“皮埃爾·布爾迪厄傳播思想研究”(主持),上海市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科研專項基金項目
“中國新聞傳播學著作文獻提要(1978-2010)”(主持),上海市重點學科(傳播學)建設項目
“電視研究讀本”(主持),上海大學211第三期重點建設項目
“電視新聞生產:理論與實踐”(主持),上海大學重點教材建設項目
“中央電視台品牌發展戰略研究”(主研),國家哲社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
“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主研),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
“中國電視產業經營發展研究”(主研),國家廣電總局項目
“影視藝術概論”(主研),上海大學重點教材建設項目
著作
《鏡像家國——現代性與中國家族電視劇》(獨著)、學林出版社2010年
《紀錄片概論》(主撰,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年
《紀錄片解析》(主撰),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影視傳播與大眾文化》(主撰),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年
《電視產業經營學》(主撰),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年
《中央電視台品牌戰略》(主撰),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
《2006年中國電視紀錄片發展前沿報告》(編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
論文
1、《新聞生產與社會建構——論美國媒介社會學研究中的建構論取向》,《現代傳播》2011年第1期。
2、《國家/民族與公共空間——克里斯·裴開瑞(Chris Berry)教授訪談》,《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3、《政治場、社會科學場與新聞場》(譯文),《泮溪傳播學論壇》2011年第1輯。
4、《論中國第一篇出版自由研究專文》,《國際新聞界》2010年第7期。
5、《電視劇藝術特性論》,《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6、《美國新聞業的劇變與省思——解讀倫納德·道尼和麥可·舒德森的報告<重構美國新聞業>》,《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7、《雙向互動的“真實”世界——論紀錄片客群的培養》,《中國電視·紀錄》2010年第2期。
8、《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張力——後殖民視野中的方言電視劇》,《唐都學刊》2010年第2期。
9、《民族想像與家族神話——論中國家族電視劇中的商業演義》,《中國電視》2009年第8期。
10、《中國早期電視理論研究概觀》,《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新聞傳播》轉載。
11、《<百家講壇>電視欄目一瞥》,《當代電視》2009年第12期。
12、《中國家族題材電視劇的現代性批判》,《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影視藝術》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13、《斷裂、彌合與超越——<撞車>中的意識形態分析》,《唐都學刊》2008年第1期。
14、《中國情景喜劇的困境與出路》,《電視研究》2007年第3期。
15、《電視劇文本構成論》,《現代傳播》2007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影視藝術》轉載。
16、《中國家族電視劇的審美表象》,《藝術評論》2007年第12期。
17、《雄渾悲壯的生命之詩——<空山>與<平衡>的對話》,《現代視聽》2007年第5期。
18、《媒體奇觀的典型文本——對超級女聲的文化批評》,《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19、《電視劇與文化研究》,《現代傳播》2006年第5期。
20、《成人敘事、和解寓言與紅色民族國家的誕生——對電視劇<歷史的天空>和<亮劍>的互文性解讀》,《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21、《後紀錄時代的紀錄片——觀大型紀錄片<故宮>有感》,《聲屏世界》2006年第4期。
22、《“紅色經典”:界說、改編及傳播》,《當代電影》2004年第6期。
23、《功能分離與分層發展——重建中國電視發展格局的思考》,《聲屏世界》2004年第8期。
24、《隱私傾訴:一種新的媒介文化現象》,《新聞愛好者》2004年第7期。
25、《電視節目社會製作的發展條件》,《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年第5期。
26、《人文社會紀錄片略論》,《山東視聽》2004年第12期。
27、《激情悲劇的詩性審美——20集電視劇《老娘淚》觀後》,《當代電視》2006年第7期。
28、《2003:中國電視理論研究述評》,《電視研究》2004年第2期。
29、《鄧小平理論與中國電視新聞傳播》,《電視研究》2004年第8期。
30、《用人來解讀新聞——<面對面的魅力>》,《視聽界》2004年第2期。
31、《社會製作發展探略》,《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5年第2期。
32、《嬉笑怒罵總關情——埃米爾·庫斯圖里卡電影論》,《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33、《電視劇研究的新收穫——評張阿利新著<陝派電視劇地域文化論>》,《唐都學刊》2009年第4期。
34、《本體追問:媒介批評的深層動力——以有關電視批評經典理論文本的考察為例》,收入《中外媒介批評·2008年總第1輯》。
35、《民國前期關於出版自由研究的重要成果——對王世傑兩篇文章的討論》,收入《E社會傳播:創新、合作與責任——2009年中國傳播學論壇暨第三屆全球傳播論壇論文集》。
獲獎記錄
2006年獲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四屆學會獎論文類三等獎。
2008年獲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五屆學會獎論文類二等獎。
2009年獲首屆飛天獎電視劇論文三等獎(理論)。
2009年獲首屆飛天獎電視劇論文二等獎(評論)。
2009年中國傳播學論壇優秀論文獎(教師組)。
2010年第八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論文評選二等獎(評論類)。
2010年第六屆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著作評選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