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一批地圖結緣平陽
“紅軍挺進師轉戰浙江時,我在浙西南一帶活動。部隊改編後,我擔任挺進師二縱隊政委,到平陽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張老將軍語速緩慢,中間夾雜著一股濃濃的江西腔。
1937年2月,張文碧帶領一支小分隊,在龍泉到雲和的公路上伏擊了敵人的一輛軍用車,還繳獲了一批軍用地圖,這些正是挺進師急需的軍用品。
“當時我們很高興,決定帶領部隊到平陽尋找粟裕、劉英兩位首長,但是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後來我們又到泰順和福建的邊界去找,還是沒有結果。這時,敵人發現了我們,大舉圍剿搜山,情況非常危急。幸好我們及時得到了平陽地下黨和老區人民的掩護,才得以順利脫險。”提起這些,老將軍還是心存感激,“如果沒有老區人民,我張文碧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會沒命的!”
當地民眾為了掩護部隊,採取了很多對策。“有個小孩很聰明,他經常利用上山放羊的機會為我們站崗放哨。”老將軍笑著說,“如果發現有敵軍搜山,這個小孩就大聲地叫起來:‘媽媽,我看到山腳下有幾隻羊上來了!’如果敵人要上另外一個山頭搜,他就會喊:‘媽媽,有幾隻羊朝對面山上跑去了。’一聽到喊叫聲,我們就知道敵情,及時轉移,讓敵人的每次搜山都撲了個空。”
大約一個月後,張文碧終於在瑞安土井東坑村(今屬文成縣)找到了劉英同志。此時,閩浙邊臨時省委正在爭取和國民黨浙江當局進行合作抗戰事宜的談判。劉英見到張文碧很高興,當即把省委機關僅有的10多個人都交給他指揮,要他繼續尋找粟裕,以共同商議國共合作抗戰的大事。
敵軍操練一清二楚
“在尋找粟裕部隊的過程中,為躲避敵人的搜捕,我們經常要餓肚子,還曾經幾十天沒吃過一頓熱食。情況緊張時,有時候一夜要轉移好幾次。”由於山路崎嶇,張文碧一行每人帶上一根木棍以方便行軍。通過敵人封鎖線時,為了避免木棍在地面上敲出響聲,大家在木棍的底端紮上好幾層破布。而且互相之間說話很小聲,有時遇到突發情況,大家乾脆不說話,彼此像啞巴似的打手勢。為了不留下行軍痕跡,他們還經常要把踩倒的青草扶起來……但由於敵人崗哨密布,盤查得很嚴,張文碧一行只好折回平陽,在地下黨的掩護下開展隱蔽鬥爭。
為避免目標暴露,張文碧的部隊分散到平陽縣鳳臥、山門等地可靠的民眾家裡。“當時我住在離山門街很近的西山,離敵人駐地只隔幾座房子,連他們的操練都看得見,喊口令也聽得清楚。我有點擔心。房東卻胸有成竹地說這個地方非常安全,叫我放心好了!”
在那裡居住期間,張文碧還教了房東幾招日後對付敵軍盤查的辦法,沒想到還真派上了用場。
有一次,一個叛徒向敵人告密,說有游擊隊駐紮在附近村民家中。國民黨馬上派出一個連隊的兵力將村民全部集中起來,逐個加以查問。那個叛徒指著一位村民說:“你家裡藏有游擊隊,我也曾經在你家住過,趕快把游擊隊交出來!”這位村民不慌不忙地反問道:“既然你在我家住過,那我問你,我家的房子是朝東還是朝西,家裡有幾口人,我老婆長什麼模樣?”叛徒一時語塞,答不出來。國民黨連長見狀,狠狠扇了那個叛徒兩個巴掌,領著部隊灰溜溜地走了。回憶起這些細節,張老將軍發出了一陣爽朗的笑聲。
抗日幹校人才輩出
抗戰全面爆發後,全國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1938年1月15日,為了培養抗日救亡青年幹部,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借用原平陽山門疇溪國小校舍,創辦了閩浙邊抗日救亡幹部學校,這是當年南方八省14個革命根據地唯一的延安抗日大學式的幹部學校。張文碧時任閩浙邊臨時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有時候也會給學員們上幾堂課。
一天夜裡,學員們睡得正酣,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哨子聲,把大家驚醒了。學員們摸黑整裝趕赴操場集合,他們有的只穿一件內褲、上身光溜溜的,有的連襪子也來不及穿。隊長宣布:有緊急情況,日寇已在鰲江口“登入”,願隨紅軍走的立即出發,不願意的我們設法送你回家。大家當即表示願跟紅軍走,約莫走了兩三個小時,天才蒙蒙亮。“啊,這是怎么回事?”此時大家突然發覺,原來走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幹校附近。隊長這才說出了真相:其實並沒有什麼敵情,而是對大家進行一次演習。“這些小鬼洋相出得真不少。”張老將軍幽默地邊說邊打手勢,“我們把在操場集合時落下的衣服、鞋襪收拾起來,叫他們來認領,還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過了幾天,抗日救亡幹部學校開展軍事演習,張文碧帶領一支部隊扮演日寇,在山頭防守,粟裕則指揮學員進攻。在強占山頭陣地的時候,一位學員把泥塊當手榴彈向陣地扔去,不巧正好砸在了張文碧的額頭上,張文碧當場就頭破血流。“我馬上就火了,下令把那個學員捆起來,他被我嚇得臉都白了。粟裕同志了解情況後,當場就批評我說:‘你捆他乾什麼,馬上把他放了。打仗就是這樣的,這還是一場演習呢,真的交上火你怎么辦?’”後來,幹校的這批學員南征北戰,大多成為黨政軍及各條戰線上的骨幹。邱清華成為樂清革命的領導人;林夫成了中國木刻運動先驅;林斤瀾成為著名作家;陳急沖、莊鶴生、周亦航等捐軀在了抗日的戰場上,為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說到這裡,張老將軍有些唏噓。
北上出征飲馬平川
1937年9月的一天,正在浙西南山區一帶隱蔽戰鬥的張文碧,突然接到劉英派人送來的一封信。信上說,省委和國民黨浙江當局進行了國共合作談判,並已達成協定,南方各省的紅軍游擊隊即將正式改編為新四軍,要求各部隊迅速趕到平陽山門街集中,聽候整編。“當時我們聽到這個訊息,非常激動,立即飛快跑上山,在一棵不老松下,取出了已光榮犧牲的戰友們留下的8支長槍,擦乾淨槍上的泥土,扛在肩上,向住在山上的老鄉們挨家挨戶辭行。”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領挺進師主力部隊從平陽縣山門街出發,與其他幾路部隊在鳳臥鎮吳潭橋水尾宮會合,一起開赴皖南抗日前線。
“當時街上人山人海,成群結隊的鄉親飽含深情夾道歡送,一直送到十里外的梅嶺亭。那時候他們的生活雖然很苦,可還是給我們送來了很多地瓜絲等乾糧。”張老將軍還非常關心地問,“1975年,我特地去了一趟山門,那時他們吃的是地瓜絲加一點大米。現在他們的生活怎么樣啊?”筆者連忙說:“山門鎮現在的生活好了很多,當地人還辦起了很多企業,人民生活開始富裕起來了。”張老聽了若有所思,頻頻點頭:“那就好,那就好!”
抗戰勝利
經過一個月的艱苦行軍,改編為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的挺進師到達皖南歙縣岩寺古鎮,編入新四軍第2支隊,張文碧任支隊政治部保衛科長。談起當年的北上抗日,張老將軍豪情依舊:“當時我們部隊的武器很落後,一個連隊僅有幾支步槍,大多數戰士都是拿著竹竿上前線的。但我們的部隊軍紀嚴明,士氣旺盛,與國民黨軍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隨後,張文碧等人率部在浙東創建了抗日根據地,高舉抗日大旗,直到抗戰勝利。1945年12月,新四軍華中野戰軍發起江蘇高郵戰役,挺進師的後續部隊擔任主攻,終於消滅了這支在日本宣布投降後仍拒不繳械的日寇,使高郵成為全國最後收復的一座淪陷縣城,同時也標誌著挺進師北上抗日歷史任務的完成。
歷任職務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福建軍區建黎泰軍分區司令部特派員,獨立師連政治指導員,紅七軍團營,團特派員,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師特派員,挺進師第三縱隊副政治委員,第二縱隊政治委員。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四團政治處組織股副股長,江南指揮部蘇皖支隊政治部調查統計科科長,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司令部軍法處主任,新四軍第一師南通警衛團政治委員,浙東縱隊政治部主任,蘇浙軍區第一縱隊三旅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二師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二十軍五十九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政治部主任,軍副政治委員,南京軍區裝甲兵政治委員,軍區工程兵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浙江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部顧問。
逝世訃告
南京軍區司令部原顧問張文碧同志(正兵團職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10月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7歲。
張文碧是江西吉水人,1930年入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戰士、通訊員、學員、副排長、幹事、排長、特派員、連政治指導員、檢查員、科長、縱隊特派員兼副政委、縱隊政委兼特派員等職,參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五次反圍剿和南方暨浙東南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副股長、科長、旅司令部軍法處主任、團政委、縱隊政治部主任、旅副政委等職,參加了蘇中郭村、黃橋、姜堰、海門城、浙東上虞等戰役戰鬥。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師政委等職,參加了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戰鬥。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軍政治部主任、軍副政委、南京軍區裝甲兵政委、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軍政委、浙江省軍區司令員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為部隊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做出了貢獻。
張文碧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