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忠

1927年8月,綏師被封閉後,張承忠先後在店子溝、花岩寺、樓則塌國小任教,並任黨支部書記,秘密宣傳革命思想。 1933年4月,陝北特委將九支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第一支隊,承忠參加游擊隊隊部的領導工作。 1933年臘月初七晚,崔田民、張承忠、白雪山、白如冰、王聚德等一、二支隊的領導在清澗東區安家山開會。

張承忠烈士
張承忠(1908-1936),又名晨鐘,號子乾,代號“程咬金”。綏德縣張家山村人。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貧困全家遷往清澗寨溝鄉(現解家溝鎮)張家砭村。幼時就讀於清澗縣第二高小(在高傑村),1924年考入綏德四師,在李子洲、楊明軒等的影響下,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8月,綏師被封閉後,張承忠先後在店子溝、花岩寺、樓則塌國小任教,並任黨支部書記,秘密宣傳革命思想。1929年起任綏德南區區委委員。後改為綏清中心區委,書記崔田夫,委員張承忠、崔田民、崔正冉。
受陝北特委派遣1932年到高朗亭的抗日先鋒隊任經濟員(黨的負責人),10月1日,改為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第九支隊,承忠任九支隊經濟員。他積極參加打土豪、分財糧、燒契約和做宣傳發動民眾工作。1933年4月,陝北特委將九支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第一支隊,承忠參加游擊隊隊部的領導工作。
1933年8月,傳達陝北特委高起家窪會議精神以後,綏清地區的革命鬥爭漸由秘密轉向公開。8月初,紅一支隊再次南下在瓦子川和紅26軍會合。會見了習仲勛、王泰吉、楊森等領導。9月初迎接劉志丹、王世泰、魏武等脫險回來。一支隊成了26軍的主力,在劉志丹的統一指揮下,打了幾個大勝仗。之後一支隊返回。在棗樹坪戰鬥失利,隊長強世清負重傷。部隊由白德勝指揮。後在王家堡戰鬥中政委魏武犧牲,部隊損失嚴重,此後由承忠任支隊政委。為制止混亂、粉碎政變陰謀,決定分散活動。白德勝和張承忠帶一隊轉入延川、劉明山王效曾帶一隊到吳堡。因不能立足,兩隊又都退回安定。會合後,為保存人員和裝備,避免在強敵包圍下全軍覆沒,支隊決定壓槍分散,隱蔽活動,待機再乾。於是承忠帶了5人和6支槍回到清澗地區,在小岔則和白如冰接上頭,決定和紅二支隊一起開展武裝鬥爭。張承忠派遣張家修、李向海、蘇利厚三人扮作江湖藝人,邊走邊唱,到安定黑窯溝和任瑞林等取得聯繫,取回長槍12支,同時帶來一支隊的5個隊員在清澗地區恢復活動。
1933年臘月初七晚,崔田民、張承忠、白雪山、白如冰、王聚德等一、二支隊的領導在清澗東區安家山開會。根據解家溝共產黨員白玉華的報告,白天在解家溝集上,豪紳、衙役到處抓人,用鐵鏈鎖人,向窮人逼收糧款。於是會議決定,立即採取行動,公開打擊敵人,為民除害。快到半夜,紅一、二支隊出其不意地包圍了解家溝,當場殺了九個半(一個被砍未死,後逃跑)豪紳衙役。紅一、二支隊的這次革命行動,成了清澗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轉折點。 1929年--1934年他多次會見劉志丹請示和研究工作。1933年12月底張承忠和白如冰在袁家溝迎接了中共北方局西北軍事特派員謝子長,並全面匯報了工作。
1934年二三月間至1936年春,陝北特委調張承忠任神府工委書記,當時神府幾乎全部被敵人占領,黨的組織大部分遭到破壞,黨員、幹部、紅軍戰土和數以千計的革命民眾被敵人殺害。在這種險惡的形勢下,承忠和工委其他負責人一起,重新組織領導黨員、幹部和民眾堅持鬥爭,終於粉碎了敵人的“圍剿”。
接著,創建了神木、府谷、佳蘆等縣委,發展了2700多名共產黨員。建立了共青團的組織,發展團員1100多名,紅軍發展到幾百人,並於1934年9月18日正式成立了紅三團,王兆相任團長,張承忠任政委。還建立了幾支游擊隊,成立了兒童團、赤衛隊、婦女會等民眾組織。同時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
1935年12月,中央決定將神府蘇區改為特區,由中央直接領導,調張承忠去中央黨校學習。因敵人封鎖,他暫時在組織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任榆林工委書記,準備到榆林縣東部、佳縣北部毛谷川、蘆家莊一帶開創根據地,不久因叛徒出賣被捕,押送綏德。於1936年古歷七月二十七日被害,時年僅28歲。
張承忠短暫的一生是為勞苦大眾求解放的一生。他的足跡遍布陝北各縣,至今綏德、清澗、子長、神木、府谷的鄉親們仍然懷念著他。解放後,省政府出資在他的家鄉建立了張承忠烈士紀念碑,清澗縣革命歷史紀念館也為他樹立了紀念碑,他的子孫後人、戰友、當地民眾和青少年每逢清明節,都去掃墓,緬懷先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