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忠

  張恩忠,內蒙古烏蘭浩特綠潔垃圾處理場工人, 參加工作20年來,他一直當電焊工,但他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基本信息

內蒙古烏蘭浩特綠潔垃圾處理場工人

張恩忠,內蒙古烏蘭浩特綠潔垃圾處理場工人, 參加工作20年來,他一直當電焊工,但他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維修了300多台(套)清潔車、清潔工具,並開展技術革新、推廣節約式維修。他先後發明和改造了近百台(套)清潔車輛和設施,每年為單位節約資金和增加效益15萬元以上。
“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單位的需要為己任”,這是張恩忠的工作準則。
201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作家 張恩忠

張恩忠1939年出生於夏縣大晁村。其父張天心是革命烈士。作為革命烈士的兒子,童年時代,他曾目睹過日寇的暴行,經受過敵人的威逼;曾分享過抗戰勝利的喜悅,也飽嘗過失去親人的痛苦。也許是一種深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小小年紀的他心裡便萌生了一種願望,要用筆來為流血犧牲的父親立傳,為故鄉的歷史名人立傳。
1953年他考進了夏縣中學,在結識新老師、新同學的同時,也一腳踏入了文學藝術的殿堂。一時間,他對《家》《雷雨》《子夜》《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等書籍痴迷留戀、愛不釋手。3年後,他考入運城師範,又比較系統地學習了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在老師的熱情鼓勵下,他開始給學校牆報寫稿子。先是模仿別人,後來就搞點小“創作”,寫首小詩、編個小故事。1958年,張恩忠被分配到垣曲縣實習一年。那個年代,大躍進的浪潮正席捲著全國。為此,縣教育局要求人人都要有一個“敢想敢幹”的計畫。當時他剛滿18歲,“初生牛犢不怕虎”,填寫了要創作一部長篇小說的計畫。
說乾就乾,張恩忠開始醞釀、構思起了一部反映抗戰時期中條山游擊隊與日寇浴血奮戰的長篇小說《龍崗戰火》。創作是艱難的。為了寫好這部長篇小說,夏天,他把自己關在又悶又熱的小房間裡看書、記筆記;冬天,他又多次冒著中條山的酷寒走訪老游擊隊員。那些年,他很少在夜裡12點以前休息。有時,為了一個情節,一段對話,他都要反覆斟酌推敲。兩年工夫,長達40餘萬字的《龍崗戰火》初稿完成。在當年聞喜縣召開的晉南文化現場會上,這部長篇小說被推薦到會上展覽,並得到了著名作家西戎的充分肯定。1975年,他應邀趕赴上海文藝出版社,四易其稿,《龍崗戰火》終於於1979年3月正式出版,第一次就印刷了14萬冊,在全國發行後很快銷售一空。《上海文學》、《人民日報》、《文藝報》、《山西農民報》都先後進行了評論和介紹。
1980年,張恩忠被調入運城地區文化局成為一名專業作家。這一時期,他的文學創作取得了全面豐收。先後在省內外發表和出版了長篇小說《司馬光傳》、中篇小說《玫瑰園魔影》、長篇傳記文學《侯忠義傳奇》以及短篇小說、散文、民間故事等100餘篇,發表數量達500餘萬字。除此之外、他還創刊和主編了集文學藝術、民俗民情等各種內容於一體、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刊物《河東文化》。發現和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文學人才,還主編了近百萬字的《河東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受到了國家文化部和省文化廳的嘉獎。
半個多世紀的人生歷程,張恩忠無論是在師範求學,還是在山村國小任教;無論是在縣文化館任創作輔導員,還是在市群藝館任副館長,自始至終,初衷未改,不趕潮流,淡泊名利,憑著對文學事業的執著和堅韌,硬是拉長了他的創作“無霜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