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龍鳳同心章》、《四大名石組合》榮獲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印文化產品(禮品)創意設計大獎。
2007年10月,篆刻作品在浙江省西湖美術館展出。
2008年11月,榮獲中國改革三十周年成就巡禮暨改革之星推選活動“改革之星——影響中國改革優秀人物”榮譽稱號。
2008年12月,經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審查、評定,授予“全國百家企業家”稱號
張小明曾應國際友人之邀,為美國總統歐巴馬篆刻了一套印章。敢接這個活,足以證明這位中國印章行業協會會員、杭州市著名工藝美術師的功底。
張小明的書法和篆刻,似行雲流水,珠走玉盤,神韻悠長,剛柔相濟。張小明說:“技藝重分析,流派需掌控,風格要升華。不要死鑽牛角尖學一種門派或跟風,同時善學善用,融會貫通,集古今之精華,走自己創作之路。”30多年的勤奮好學,成就了他的事業,他憑藉頑強與執著、夢想與真情,達成了“精、氣、神”丰韻的最高境界。
張小明的篆刻,體現其書法功底的紮實,作品氣韻宏達、精煉精粹、精華四溢。觀賞張小明的眾多篆刻作品,真可謂刀筆神韻,張力圓潤,氣韻神似,精彩紛呈。從事篆刻30年,鑄就了張小明的創作理念,張氏風格,獨樹一幟。他認為,搞篆刻必須要刻苦,鑽研勤學,有超前思維。他遵循書法、篆刻市場的發展規律,駕馭現代工藝刻印技術,將自身創作理念融匯到制印技藝之中。正像張小明所說:有充實的印章風格和制印技巧,心中就有了東西,碰到問題一點不慌,根據文字繁簡,字的多少,就會得心應手地創作出一個好創作來。
張小明對於事業的專心、專業、專長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尤其在硬質、異材、寶石的刻印更是首屈一指。如羊脂白玉、翡翠、瑪瑙等6-7級硬度的材料加工難度大,工藝複雜,這就要求制印者有極高的藝術水準。這些石材對張小明來說都均可制印,並較好地完成了一系列相關作品。張小明與時俱進,不斷開拓,解決了硬質材料刻印淡化、失傳現象(當前流行都是軟石刻印),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杭州市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名城作出了貢獻。
張小明踐行浙江省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目標,依託杭州市蕭山區丰韻獨特的文化底蘊,自成體系發展自己的事業。2005年浙江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作出了《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全面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2008年6月,省委召開工作會議,並制定了浙江省大發展大繁榮綱要,綱要掀起了文化大省建設新高潮,推動了浙江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經過一年的實踐,浙江省、杭州市的多項文化工作已走在全國前列。
作為韓登安先生(蕭山印石大家)第三代傳人,他利用自己的專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落實中共浙江省委提出的“大力實施文化精品工程,促進文化藝術的大發展大繁榮”戰略,並著力實施文化精品工程,申辦近代印石文化藝術館。
張小明30年刀耕不輟,影印間,滲透著時代的印跡。各種形體,把握其各自的風格,反映出各種流派的獨特個性。他汲取秦漢的拙樸、蓄西泠的清雅兼收浙皖派而自成一體,已形成自然、大氣、敦厚、古樸的藝術個性。無論大印小印、朱文白文的硬質、異材、寶石如羊脂白玉、翡翠、瑪瑙一一奏刀而成。曾為著名書畫家丁紹光、肖峰、韓美林、官布、李福安等眾多名流大家及外國友人、政企要員及國家省市政府刻印,其作品受到好評並精心收藏。
理想引領理念,心境決定行動。杭州市蕭山獨特的印石文化,受到多方關注與支持。經過多年的準備,創辦近代印石文化藝術館的條件已經成熟。它不僅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發展文化大省,實施精品工程的的一部分,也是杭州市打造文化名城,發展創意產業的基礎。目前,建有“張小明印石文化創作室”和“浙江省國際美術交流協會篆刻藝術創作基地”共400多平方米。“蕭奕齋”“夫妻龍鳳同心印”“古璽秦漢印”“古稀秦漢印”“印石四寶”“四大名石”等多項商標在2006年分別由國家註冊登記。
中國第一印石文化藝術館展館,為傳承印石文化、展現大師作品、促進國際交流構建了一個平台,將推動杭州市文化藝術向一個更高的高度發展。
作為印石文化的傳人,張小明利用民間資本創辦印石文化藝術館,他敢為人先,勇拔頭籌,使該館將成為全國第一所印石文化教育培訓基地,四大名石中國第一展館,是杭州市展現民族文化活動的重要標誌之一,這種氣勢與蕭山文化融為一體。
印石文化藝術館突出印石文化教育培訓,這在全國實屬首例。其專業的傳統篆刻、刻印、印石、雕刻技術,吸引培養了一大批一流的、有志於繼承發揚我國印石文化藝術的技術人才。印石文化藝術館是印石文化愛好者藝術交流的場所,在深化印石文化內涵的同時,還推動了旅遊觀賞及印石文化創意的產業鏈。
作為一名篆刻家,為了祖國的文化繁榮,張小明投入巨資,創辦藝術館的義舉得到了杭州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熱情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