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img/f/2b9/nBnauM3X4IzM4kDNwYTM2MDMwMTMwIDOyIDOwADMwAzMxAzL2E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寧夏回族自治區
張家場城址VI-217
簡介
![.](/img/8/31f/nBnauM3X4gDO3kDOyYTM2MDMwMTMwIDOyIDOwADMwAzMxAzL2E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建築
張家場古城位於鹽池縣城西北15公里,今屬花馬池鎮東塘村。城址在張家場自然村西1公里,鹽池—鄂托克前旗公路經此。![.](/img/6/f9c/nBnauM3X4MzMzIzN2YTM2MDMwMTMwIDOyIDOwADMwAzMxAzL2E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古城坐落於荒漠之中,四周多丘陵、沙漠。城址為矩形,350米見方,黃土夯築,基寬約為8米,殘高1米~4米。門面向東,門東側原有一口水井,早年已毀。城內現為農田,從禾苗的生長情況分析,原有東西向街道。城東有1平方公里的耕地,當地人稱之東關。
古城和東關均散布著大量的漢代磚瓦和陶器殘片,生鐵塊也到處可見,因為在漢代,人們已使用鐵制工具和農具。近年來,曾出土過1000多公斤秦漢錢幣及大量的牲畜骨骼。由此可見,此城在秦漢時是一座十分繁華的城鎮。
張家場古城目前已是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蹟描述
古城址為矩形,350米見方,黃土夯築,基寬約為8米,殘高1米~4米。門面向東,門東側原有一口水井,早年已毀。城內現為農田,從禾苗的生長情況分析,原有東西向街道。城東有1平方公里的耕地,當地人稱之東關。古城內遍布漢代繩紋磚瓦、陶器殘片和生鐵塊,曾出土過兩千多斤秦漢錢幣,古城址周圍,已探明約10平方公里的漢代古墓群,現已發掘的8座墓室分別為磚室墓、石室墓、土坯墓、土洞墓,形制均為長方形斜坡式墓道,半圓形券拱單室。隨葬品有陶灶、壺、博山爐、斧、甑等。由此可見,此城在秦漢時是一座十分繁華的城鎮。相關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地區諸侯爭霸,戰爭不息。各諸侯自立為王,即東周列國時代。![.](/img/5/0ba/nBnauM3XyEjNzITM5YTM2MDMwMTMwIDOyIDOwADMwAzMxAzL2E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